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开发区通过土地集聚效益,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极,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随之也出现了开发区土地利用粗放的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鉴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问题越来越重视,走节约集约用地道路是开发区发展模式实现质的飞跃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采用国家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并与湖南省设定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试图理清开发区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发区走出一条集约用地的道路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当前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又直接影响开发区本身的发展,因此评价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辽宁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丹东前阳开发区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因果分析、时间序列分析、AHP等方法对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原因。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之后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土地集约度分值由1993年的39.42增长到2014年的97.18;随后又回落到2016年的93.51。②住宅用地逐渐成为城市开发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结构。③在城市开发区发展的末端,存在城市扩张包围园区、企业资金沉淀以及用地效益下滑等现象。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在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优化布局;提高用地效率的同时进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增加开发区内部的工业用地,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16年的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情况,为未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得到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排序。[结论]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基本为集约度较高和集约度中等。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与指导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全省15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方面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安顺黎阳高新区、安顺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而六盘水钟山经开区、红果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中等,土地资源潜力需要充分挖掘。根据评价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肖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88-12689
作为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开发区建设发展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满足社会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些都要求将土地集约利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联系起来.该研究以重庆市开发区为例,针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理念,结合重庆市开发区具体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目前重庆市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重庆开发区或者其他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吕枫  刘杨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85-3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当前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82-184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从《山东统计年鉴(2015)》等数据中选取了与城市土地利用潜力高度相关的10项指标构建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密切相关,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高度相符。  相似文献   

11.
王极  李淑杰  刘兆顺  任江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26-13128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生态、经济3方面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增加51.45 hm2,建设用地面积减少52.05 hm2,土地垦殖率提高了28.47%,提供可出让建设用地面积108.83 hm2,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效缓解开发区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35.14万元/年,净效益达95 559万元,建立了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区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能够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供优良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2.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丘陵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之径,用生态敏感性评价表征生态环境约束力,在分析综合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基础上,提出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象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8-119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个特大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及各大城市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等3大特征.因此,需合理调整各大城市产业结构,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一种生态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工作体系。以扬州市为例,选择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乡土文化保护和游憩安全5个要素构建区域多层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神经网络CA模型模拟无生态约束下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将二者耦合得到优先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为每类管制区编制相应的管制规则。结果表明:①利用景观安全格局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耦合来进行建设用地管制区划分,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再进行建设用地的安排,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②通过调整建设区的划定,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增建设用地适宜调整的区域,在建设用地管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市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主导障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区域经济障碍因子各具特色。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效地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将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快农村民主建设,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具有现实要求,应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流转为契机配合当地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均  郑钦玉  张云兰  罗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87-16489
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7-2007年重庆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相对接近度从0.124 0增加到0.898 8,年均增幅达7.75%;同时,根据相对接近度的变化情况,土地利用效益呈现“波动(1997-2000年)、较快(2001-2005年)、放缓(2006-2007年)”3个明显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龚健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43-16844
运用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与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关系数为0.93,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利用集约产生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