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57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Olson等人在研究滑液膜支原体的致病性时,从发病鸡的病变部位分离出了一种对金霉素、呋喃唑酮不敏感并能导致滑膜炎的病原体。Olson在1959报道,这种特别的病原体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还发现这种病原体只对青年鸡致病,而这个日龄的鸡对支原体也很易感。随后,Olson和他的同事确认这种病原体是一种病毒,他们称之为“病毒性关节炎致病因子”。由于它具有双股核酸,所以第一次被误诊为痘病毒,随后这种病毒被Walker等人通过电镜观察定名为呼肠孤病毒。毫无疑问,这种呼肠孤病毒在给鸡试验感染…  相似文献   

2.
195 7年 ,西弗吉尼亚大学的 Dr.NormanOlson等人在研究滑液囊支原体的致病性时 ,从发病鸡的病变部位分离出了 1种对金属素、呋喃唑酮不敏感并能导致滑膜炎的病原体。 Olson在1 95 9报道 ,这种特别的病原体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等还发现这种病原体只对青年鸡致病 ,而这个日龄的鸡对支原体也很易感。随后 ,Olson和他的同事确认这种病原体是 1种病毒 ,他们称之为“病毒性关节炎病原”。由于它具有双股核酸 ,所以第 1次被误诊为痘病毒。随后这种病毒被Walker等人通过电镜观察定名为呼肠孤病毒。给鸡试验感染这种呼肠孤病毒后 ,能引发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1957年,Norman Olson博士等在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支原体滑液囊炎的病原时,自有滑液囊炎的肉鸡体内分离到一病原,此病原对氯霉素和呋喃唑酮不敏感.Olson在1959年报道这一特定病原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也观察到一滑液囊炎的新病原仅对幼龄鸡致病,而这种年龄性抵抗力在支原体引起的滑液囊炎是不常见的.随后,Olson和他的同事们鉴定出这一滑液囊炎的病原是病毒,他们称为"病毒性关节炎因子",最初,因为该病毒是双链核酸,将其错鉴定为痘病毒.最终由Walker等经电镜鉴定为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4.
1鸡慢性呼吸道病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于鸡体内,可以说在各种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鸡毒支原体感染,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鸡等禽类的慢性呼吸道病。鸡毒支原体具有一般支原体形态特征,格兰氏染色阴性,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吸附鸡红细胞,溶解绵羊红细胞。鸡毒支原体具有缓慢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能与其某种特殊超微结构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MS,是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的简称。1954年,Olson首次报道,并认为与支原体感染有关。1964年,Olson等首次将该病原命名为鸡滑液囊支原体。该病出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亚临床感染。近年来,随着养鸡环境变化,该病开始抬头,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7.
某鸡场鸡群表现关节、爪垫肿胀、行走困难等症状,经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鸡毒支原体呈阴性,鸡滑液囊支原体呈阳性。在此基础上,对关节囊内容物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分离菌落呈典型支原体菌落,能通过450nm滤膜,发酵葡萄糖,还原四氮唑,不利用精氨酸和尿素,菌落能吸附鸡红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被鸡滑液囊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分离物在抑菌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未见返祖L型细菌。用分离物对鸡做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故认为分离物为鸡滑液囊支原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21):20-20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和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高发。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叫做鸡毒支原体(曾用名:霉形体),这种支原体在鸡群中普遍存在,而且该病原体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给下一代,因此在商品蛋鸡群和肉用仔鸡群中,携带该病病原体的鸡只在鸡群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40%左右,高的可达80%以上,在日龄较大的商品蛋鸡群中,几乎可达100%。  疾病的发生商品蛋鸡和肉用仔鸡携带支原体的比例尽管比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鸡群都发病,其原因就是本病的发生,必须…  相似文献   

9.
进入冬季以来,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发生较多,经诊断主要是由于鸡败血支原体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病,以及支原体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造疾病,近几年通过呼平散治疗发现,应用呼平散为主药可有效地防治鸡慢性呼吸道病。  相似文献   

10.
1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鸡体内,可以说在各种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体,且可以通过卵垂直传播。支原体能够引起鸡群发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说必须在多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此本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鸡群所处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宋双娃 《兽医导刊》2016,(2):164-164
鸡支原体病也叫做鸡霉形体病,是一种与感染败血性支原体接触而出现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的养鸡场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当前,我国的养鸡场养殖鸡的密度逐渐增大,出现这种鸡支原体病的机率也逐渐提高。患病的鸡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气管啰音等现象,鸡的关节肿大、走路跛行。这种疾病的感染周期比较长,复发的机率高,会导致鸡蛋的产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对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混合感染中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冀南地区某养鸡场患呼吸道疾病的病鸡群采集5份样品(气管和眶下窦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两种病原体。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细菌L型检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鉴定,证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与国际标准株S6的血清型一致,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A型,动物试验表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说明该病鸡群同时混合感染了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鹃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鸡毒支原体对一般抗菌素不太敏感,加之绝大多数病例有大肠杆菌并发及养殖户对抗菌素滥用和不规范使用造成抗药性的普遍发生,使本病的有效治疗比较困难,对养鸡、№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试用中两结合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鸡支原体病是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由致病性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中最重要的几种病原体是败血支原体(MG)、火鸡支原体(MM)和滑液囊支原体(MS)。三者中以MG危害性最大,流行较广泛。1流行病学支原体主要感染鸡和火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和严热极端气候条件下,以及鸡群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雏鸡断喙,并发感染,营养不良,气候突变等应激过大的情况下,流行最严重。支原体在舍内的传播速度很快,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易感鸡与带菌鸡直接接触引起,也可由空气和飞沫及污染的饲料、饮水…  相似文献   

16.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霉支原体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危害鸡的呼吸器官,该病的病原体是由病毒与细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病原体。这种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它能在宿主的细胞内进行生存,在细胞外则无法存活,但是,当鸡只感染这种病原体之后,病原体能够在其体内进行生存,繁殖新的病原体,使得鸡只出现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之后,能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传播,能够造成鸡只的大量死亡,使得养殖户的利益受到影响。该病特点是使养殖鸡产蛋量下降,死亡率提高、出肉出蛋量低,易产生不健康的鸡雏。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疾病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经常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另一方面是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可使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下降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只死亡。笔者在长期的养鸡实践和技术指导工作中,对鸡呼吸道疾病进行了归类鉴别。现将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常见病介绍如下: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是由鸡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鸡体内,可以说在各种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体。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这种支原体不会引起鸡群…  相似文献   

18.
带鸡消毒,是对有鸡的鸡舍内的所有物品及鸡体用消毒药液进行喷雾消毒的一种新方法。它是现代化集约化养鸡生产综合防疫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防止鸡舍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主要手段。这种消毒方法省工、方便、及时,消毒效果比较理想。尤其对那些隔离条件差、不同日龄鸡群在同一场内饲养以及经常发病的老鸡场,这种消毒方法更为有效。带鸡消毒,能杀灭鸡舍内的病原体、阻止鸡体排出的病原体积累,并有效防止鸡舍外的病原体的侵入。经过近年来在我县曹庄镇几个养鸡专业村500多户养鸡专业大户多次试验应用,消毒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多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该病雏鸡与中雏鸡最为敏感,在鸡2~11周龄时最易发病且发病快,死亡率高,并可引起免疫抑制。传统治疗采用病鸡群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可以收到较好效果,但血清和卵黄均无统一的质量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经卵传播的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菌、支原体等易通过注射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现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陈述如下。一慢性呼吸道病 1病原 鸡败血支原体2.流行病学 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支原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