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水茄提取物对香蕉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发现水茄甲醇提取物有优良的抑菌活性,为明确水茄甲醇提取物的活性分布和进一步直接开发利用作技术储备,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水茄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相及水茄植株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氯仿萃取相对2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萃取相,在5 mg/mL氯仿萃取相的抑菌率分别为64.50%、73.28%,EC50分别为2.104 9、1.642 6 mg /mL;对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的活性研究表明,在1 mg/mL叶部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抑制率分别82.70%和84.41%,EC50分别为0.379 8、0.195 2 mg/mL,茎部提取物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68.27%和71.54%,EC50分别为0.476 4、0.431 4 mg/mL,叶部提取物对二者抑制活性最好,其次为茎部,根部提取物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组织测定法,测定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芒果炭疽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浓度1.5 mg/mL时抑菌率为91.94%,EC50为0.687 5 mg/mL;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为63.75%,但对芒果蒂腐病菌无抑菌活性。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表现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当稀释100倍和50倍时抑制率分别为72.79%和78.91%。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提取物对 2 种杧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 71 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杧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和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杧果(Mangifiera indica L.)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 20 mg/mL 浓度下,丁香、肉桂、花椒、八角、肉豆蔻、山萘、益智、胡椒、荜茇等 9 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该 2 株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大于 70 %,EC 50 的平均值为 4.30 mg/mL。在该浓度下,八角、荜茇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 92.32 %、88.01 %,对杧果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 55.07 %、56.79 %。  相似文献   

4.
针对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并且采用有效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平板培养基抑菌试验以及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防病试验。结果从24个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有效抑制炭疽病菌的芽孢杆菌M35,其抑菌圈大于13 mm,而且其发酵液对炭疽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果实防病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菌株对于芒果采后炭疽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随着该拮抗菌菌悬液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提高,在浓度为l×l08 CFU/mL时,发病率为45%,病斑直径为14.1 mm。  相似文献   

5.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由炭疽病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当前我国橡胶生产上最为严重的两大叶部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分离自云南保山的喀斯特炭疽病菌MeCkYN1705为对照,对海南新发炭疽病菌喀斯特炭疽菌HCkHNQZ1736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CkHNQZ1736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表现出高抗药性,EC50达1107.2654μg/mL,而MeCkYN1705的EC50仅为0.0554μg/mL。克隆了菌株HCkHNQZ1736的tub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所编码的第198个氨基酸位点由谷氨酸(Glu-E)突变为丙氨酸(Ala-A),推测该氨基酸位点突变是导致该菌株产生多菌灵抗性的原因。此外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为6;光暗交替利于菌落生长;果胶、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6.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由炭疽病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当前我国橡胶生产上最为严重的两大叶部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分离自云南保山的喀斯特炭疽病菌MeCkYN1705为对照,对海南新发炭疽病菌喀斯特炭疽菌HCkHNQZ1736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CkHNQZ1736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表现出高抗药性,EC50达1107.2654 µg/mL,而MeCkYN1705的EC50仅为0.0554 µg/mL。克隆了菌株HCkHNQZ1736的tub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所编码的第198个氨基酸位点由谷氨酸(Glu-E)突变为丙氨酸(Ala-A),推测该氨基酸位点突变是导致该菌株产生多菌灵抗性的原因。此外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 ℃,致死温度为35 ℃;最适生长pH为6;光暗交替利于菌落生长;果胶、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省镇江市和扬州市采集菌核病植株的茎,从中分离获得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单菌核菌株。32个野生型菌株药剂敏感性(EC50)频率分布数据显示,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EC50值为0.1981 ± 0.0220 µg/mL,MIC(最小抑菌浓度)值为 1.1 ± 0.1595µg/mL。实验未发现田间抗腐霉利菌株。通过室内紫外线和药剂诱导,获得多株高抗腐霉利突变体(EC50>1000µg/mL)。这些抗性突变株经转管培养5~20代后抗药性稳定。它们对同类药剂异菌脲和有机磷类甲基立枯磷也表现高抗,但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敏感。与野生型敏感菌株相比,抗腐霉利突变株菌丝生长较慢,对油菜茎杆和叶片的致病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8.
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筛选及其交互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3种杀菌剂对8株抗、感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t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通过EC50值、EC90值及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测定等综合分析表明:对芒果炭疽病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其平均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0.04、0.21μg/m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氟硅唑·恶唑菌酮、戊唑醇、腈菌唑和多抗霉素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强,与多菌灵不存在交互抗性,这9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首选杀菌剂.另外,三唑酮、异菌脲、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芒果炭疽病的防治.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苯并眯唑类杀菌剂与烯唑醇,嘧菌酯、醚菌酯与腈菌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与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与氟硅唑·恶唑菌酮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百菌清与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醚菌酯,恶霉灵与嘧菌酯、醚菌酯、腈菌唑·醚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技术与抗药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敏感性的离体检测技术及其潜在抗药性风险。三环唑抑制菌丝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有效中浓度(EC50 H)和抑制附着胞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A)都与活体条件下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EC50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995和0.8244。但EC50 H比MIC A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好,可用于离体检测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2000年抗药性检测中检测到的最敏感菌株DY2和最不敏感菌株GY6的无性单孢后代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不稳定,平均EC50分别为4.4968 μg/mL和5.4010 μg/mL,差异不显著,说明DY2和GY6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差异可能不是由抗药性变异引起的。DY2和GY6经过20代的活体药剂筛选后, GY6的EC50没有显著升高;但DY2的敏感性有一定的下降,EC50为初始菌株的10.0倍,说明稻瘟病菌对三环唑仍然属于低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山竹果皮提取物农药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山竹果皮提取物在农业中的杀虫抗菌活性,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山竹果皮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等5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和毒杀活性;以生长速率法测定这5种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山竹果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拒食及毒杀作用,以氯仿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高,其24和48 h拒食率分别为72.51%和65.75%;而毒杀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其处理5 d后,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53.70%。抑菌试验显示山竹氯仿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30 5、0.429 3、0.265 2和 0.390 1 mg/mL。由此说明,山竹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活性,基于山竹产物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p.cubense(E.F.Smith)Syn.et Ha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6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47科128种南药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36种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22种植物提取物对至少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经方差分析,荜茇、艾纳香、白背叶、香茅、阴香、九里香、花椒、高良姜、益智、山柰、姜等11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化学农药0.5mg/mL施保功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胶孢炭疽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杞果炭疽菌SC2菌株,共获得抗潮霉素B突变体4 680个,平均每转化1.0×106个炭疽菌分生孢子可得到300~980个突变体,且潮霉素抗性在多次传代实验中得到稳定遗传.随机挑取38个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均可扩增出1条约1.2 kb的目标谱带,说明突变体为T-DNA插入引起:进一步的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挑选的20个突变体中,有1个(5%)为三拷贝T-DNA插入,4个(20%)为双拷贝插入,剩余的15个(75%)为单拷贝插入.  相似文献   

14.
内生真菌HND5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分析,共分离鉴定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活性分析发现,石竹烯(Caryophyllene)和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Benzene,4-ethenyl-1,2-dimethoxy-)具有抑菌活性,对峙试验表明2种物质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石竹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 916.07、729.54和404.23μL/L,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62.72、27.60和23.54μL/L。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 PA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PA)共7种茶多酚类物质在MDCK细胞中的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结果表明,EGCG和ECG具有显著的抑制病毒作用,对感染H5N1、H1N1和H9N2 3种亚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50%保护率浓度(EC50)分别在0.04~0.11 mmol/L和0.05~0.07 mmol/L范围,其保护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EC50:0.41~0.53 mmol/L)。7种茶多酚类物质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GCG和ECG对H5N1、H1N1和H9N2 3种亚型流感病毒NA活性抑制浓度(IC50)分别在0.03~0.14 mmol/L和0.34~0.69 mmol/L范围。茶多酚对NA的抑制活性大小与其细胞中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表明对NA的抑制可能是其抗流感病毒机制。本文还研究了茶多酚含量为85%的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提取物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肺炎抑制效果,结果显示,1 000 mg/(kg·d)苦茶提取物对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BALB/c鼠肺炎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肺指数抑制率达37%。  相似文献   

16.
HAB-7是一株分离自豇豆根际土壤、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研究HAB-7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及其发酵液粗提蛋白对植物病原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番茄种子的促生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以橡胶树炭疽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上清液经60%、80%硫酸铵盐析获得的抗菌粗蛋白进行测试;并将HAB-7菌液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分别用来对番茄种子进行促生测试。结果显示:HAB-7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菌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7.
中国橡胶树苗圃2种炭疽病菌分子鉴定及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特异引物对,对采自中国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植胶区的138株炭疽病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38株炭疽菌中鉴定为胶孢炭疽菌的有100株,占总测定株数的72.46%,尖孢炭疽菌的有38株,占总测定株数的27.54%。其中海南、云南和广东橡胶苗圃中胶孢炭疽菌占所分析菌株总数比例分别为81.82%(54/66)、60.0%(15/25)和77.27%(17/22),而广西3个橡胶苗圃中的2个苗圃地尖孢炭疽和胶孢炭疽病菌各占一半。总体来看,国内橡胶树苗圃地炭疽病病原菌仍以胶孢炭疽菌为主,部分苗圃同时存在胶孢和尖孢炭疽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