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马尾松和杉木3个树种的叶子和小枝枯落物在10%、15%、20%、25%、30%5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燃烧性进行测定,比较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燃烧特性变化情况.不同的含水率是通过枯落物中叶子和小枝绝干后精确加水后获得的.枯叶和小枝分别选择20 kW·m-2和30 kW·m-2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木荷落叶与小枝在含水率小于15%时着火感应时间(TTI)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子和小枝更短,更易燃.而含水率大于20%时木荷落叶与小枝着火感应时间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和小枝长,不易燃烧.木荷落叶与小枝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HTR)均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释放热量速度慢,释放热量少.表明木荷枯落物中的叶子和小枝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难燃且释放热量少,木荷比马尾松、杉木抗火性强,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浪苑口林场马尾松纯林山脊线上营造的苦槠防火林带第13年测定表明,平均高4.96m,平均胸径7.3cm;林内枯落物4.371t/hm2,是对照马尾松林内枯落物的48.94%;枯落物平均含水率12.88%,比对照高2.2个百分点;苦槠防火林带内土壤5、15、20cm深处的含水率分别为50.88%、34.12%、24.14%,分别比对照高4.38、3.04、2.4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防火效果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通榆县营造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对不同龄组林地地表枯落物类型与载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枯落物中,枯落叶片风干含水率平均值最低,为9.68%;1 h时滞枯枝最高,为15.16%。全县杨树人工林地表枯落物总量587 202.7 t,幼龄林总质量最高,为226 527.5 t,占38.6%;中龄林总质量73 209.9 t,占12.5%;近熟林总质量最低,为19 018.6 t,占3.2%;成熟林总质量156 711.0 t,占26.7%;过熟林总质量量111 735.7 t,占19.0%。从枯落物总质量看,秋季防火重点为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喷淋方式,对防火林带喷淋1 h,连续测量喷淋前52 h至喷淋后70 h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其进行差异性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喷淋前后的林内土壤温度和湿度差异显著(P<0.05),喷淋后林内土壤温度下降最大值为1.8℃,降幅9.5%,降温效果维持114.4 min;林内土壤湿度升高最大值为11.3个百分点,增幅148.7%,加湿效果维持3 d.  相似文献   

5.
通过森林公园喷淋防火林带关键技术研究实验,找出喷淋防火林带的水源收集处理系统、喷淋用水量、喷淋喷头射程和喷淋高度对提高林带防火性能的最佳有效方式,,用以提高林下可燃物含水率和改善林带防火小气候,对森林公园的防火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草地内3种枯落物含水率的测定,确定其年变化规律,直观认识枯落物含水率变化原因.结果表明:5月和10-11月枯落物含水率较低,极为干燥;7-8月枯落物含水率较高,湿度较大;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较高,针叶林地枯落物含水率次之,草地枯落物含水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考虑不同林型下枯落物的特性和降雨特性,采用现场模拟方法观测枯落物截留,以浸水法观测枯枝落叶层的最大持水量,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枯落物的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群落的枯落物截留降水量与林外降雨量有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林内降雨量与枯落物截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同林型内,由于枯落物数量与组成成分、分解程度等不同,其持水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熟林中枯落物吸水饱和时间最短,最大持水率最低,枯落物与林下厚厚的苔藓层混杂在一起,截留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弱;幼龄林中枯落物饱和需要时间最长,最大持水率也最高,对林下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也相应最大.同时,枯落物层的截留作用及截留量的大小,除去枯枝落叶层的数量和质量外,与枯落物的湿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西樵山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西樵山4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进行的研究表明:1)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生态林〉景观林〉珍贵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持水量随浸水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当浸泡8h之后,趋势变缓;不同林分类型持水速率在0~2h最快,在4~6h后逐渐减缓,6h后明显减缓;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率范围为160.05%~182.57%,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生态林〉景观林〉珍贵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枯落物的拦蓄量与枯落物总储量和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律,即在8~12h呈现下降趋势,12h后各时段枯落物持水量又有所回升至24h达到饱和。相比之下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下降幅度最快。各森林类型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依此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从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及饱和持水量着眼,竹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应优于毛竹纯林而次于常绿阔叶林,垦复毛竹林不利于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森林公园林内样点喷淋前后木材样块含水率进行连续测定,建立木材样块含水率与测点次数的曲线模型,分析木材样块含水率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从而了解水喷淋对林内木质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喷淋后,木材样块含水率从13.3%升至18.8%,之后逐渐下降,维持4 d后恢复到喷淋前状态;含水率维持在17%水平以上的时间为22.06 h,木材样块处在可燃状态,而对照样地木材样块处在易燃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起阳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12-15,63
选择2年生雷公藤盆栽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条件下,雷公藤枝条和叶片的生长量及叶片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为80%时生长量较好,叶绿素含量及比叶鲜重、干重均较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生长相对较差,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雷公藤的光合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光合与蒸腾的光响应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光合与蒸腾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优良经济竹种红竹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设置在安吉竹种园的红竹林试验样地进行了生物量测定。红竹1~5年生秆、枝和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0.4%、44.1%和53.8%。秆、枝和叶均以基部含水率最高,向上逐渐减小。其各自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以秆为最高(达70.3%~79.3%),叶最小(仅占6.5%~12.1%)。竹秆的生物量分布中心集中在秆基部,向梢部锐减,而枝和叶集中在分枝中部。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竹林凋落物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分别为16.7%和8.9%。红竹林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分配格式和疏林与灌丛生态系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各植物组分含碳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集会同县广坪林区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杉木树干(去皮)、树皮、枝、叶、根系样品和灌木的干、枝(叶)和根样品与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样品以及林内的枝、叶、果和碎屑凋落物和枯死根,用干烧法测定其含碳率。结果表明:杉木各器官含碳率大小的顺序是:树皮>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树枝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根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增大出现波动。林冠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碳含量比木本植物低,且草本植物间碳含量差异要比木本植物间大。林龄对凋落物同种组分碳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凋落物的碳含量即使在同一龄级也存在较大差异。枯死根系的碳含量要低于地上凋落物各组分的碳含量,林木各器官活有机体内的碳含量均大于相应死有机体(凋落物)内的碳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叶林模式杜仲6—10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杜仲枝条长度和粗度前期增长较快,而到8、9月以后,增长缓慢,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7 cm和1.971 cm。6—8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缓慢增长期,8—10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5.99 g;不同月份杜仲枝条皮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8月>9月>7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74.7%,而10月份最低为68.88%。6—7月杜仲剥皮枝条干重增长不明显,7—10月为杜仲剥皮枝条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11.63 g。不同月份杜仲剥皮枝条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7月>8月>9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66.95%,而10月份最低为50.16%。6—9月为杜仲叶(单枝)总干重的增长期,9—10月为稳定期,9月份最高,达到48.96 g;不同月份杜仲叶(单枝)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9月>8月>6月>10月>7月,9月份最高可达72.44%,而7月份最低为69.91%。不同月份杜仲叶片数量(单枝)从多到少顺序为:8月>9月>10月>7月>6月,8月份最多可达59片,而6月份最少为39.7片。建议以杜仲叶子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应在9月采摘叶子。  相似文献   

16.
臭菜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臭菜的枝条为扦插材料,研究了其的扦插技术。经作插条不同时间的流水浸泡、不同扦插季节及基质、不同插条状况(插条的不同长度、直径、年龄)、不同药剂浸泡插条等的扦插技术处理对臭菜扦插生根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后,而获得了臭菜扦插的最佳技术方案。该方案为:在春季(2月)选取直径1.0~2.0 cm的2~3年生枝条,去叶后剪成长15~20 cm的插条,经过12 h流水浸泡处理后,再用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基部12 h,扦插在珍珠岩中,保持其基质的含水率为60%。可以使臭菜插条的生根率达到79.2%。  相似文献   

17.
对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林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各林地的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合理评估整地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其树干和树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树枝和树叶所占比例呈减小趋势。在幼龄期(16个月之前),全垦条件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量最大,18个月后带垦的林分生长量最大;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格局相似,与天然降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3种整地方式中穴垦尾巨桉林地土壤有较高含水率且显著大于全垦和带垦的(P<0.05),全垦与带垦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与耗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3块林分单株平均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耗水量得到了尾巨桉林分单株生长量与林分耗水量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8.
可燃物失水率快慢是反映燃烧快慢的内在指标之一。本项目采集17种江西省主要针叶、常绿阔叶及灌木树种的枝、叶进行失水率测定分析,得出不同树种不同组分失水率以树叶大于树枝,且日间变化幅度也较树枝更大;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不同可燃物类型失水率模型,日失水率与当日14时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火险预报提供可靠信息,对提高林火管理水平,保护森林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梯度对阔叶红松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8月,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红石林场(12755E,4230N),沿着一个山坡设置了一个长宽为112m8m、包含14个样方的样带。调查了群落结构、0-10cm和10-20cm的土壤含水量、枯落物现存量及其C、N、P含量,主要树种的叶片和枝条的C、N、P含量。沿着山坡的不同位置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导致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蒙古栎的比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升高,而其他主要阔叶树种则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枯落物的水分变化趋势与土壤一致。在不同坡位枯落物的分解状况不同,干重差异显著。坡下枯落物含量较坡上的丰富,部分原因在于群落结构的变化。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了枯落物的成分、降解及其养分的释放,进一步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结构并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图7表2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