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2,4-表油菜素内酯(EBL)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机制,研究10-9 mol·L-1 EBL喷施对75和150 mmol·L-1 NaCl胁迫30 d番茄幼苗的光合作用、生物量及地上与根部K+/Na+比值等影响。结果显示,75和150 mmol·L-1 NaCl均会降低番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地上与根部K+/Na+比值,减少根、茎、叶的鲜、干重。外施EBL可有效提高2种浓度盐胁迫下番茄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比值,减轻Na+毒害,维持离子平衡,提高番茄叶片PnGs及生物量,最终促进番茄生长。由此可见,外施EBL可有效增强番茄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外源钙对荷花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Ca2+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研究荷花耐盐分子机理和利用分子辅助育种途径改良荷花资源的耐盐性提供理论指导。以凤舞、粉美人、红楼、鲜娇、春红和水晶粉七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盐分梯度,并采用盐害指数筛选盐敏感品种和盐抗性品种。外源钙处理后,研究其对盐胁迫(100 mmol·L-1)下荷花生长过程和NnCIPK6基因表达量的影响。150、200 mmol·L-1NaCl处理对荷花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胁迫下,随着外源钙施用量的增加,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盐胁迫下荷花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盐敏感品种粉美人的降幅更为明显。在10、15 mmol·L-1 CaCl2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可溶性物质脯氨酸积累量增加,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钙能够缓解盐害。盐胁迫下粉美人、水晶粉七号的NnCIPK6基因表达量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以盐敏感品种粉美人的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0 mmol·L-1 CaCl2处理对盐胁迫缓解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荷花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黄、日香桂和硬叶丹桂3个桂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及根系和叶片中Na+和K+分配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耐盐碱的桂花品种。研究发现,随着盐胁迫的增加,3个桂花品种新梢萌发和高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根系和叶片内Na+和Na+/K+增加,而K+总体降低。经生长和生理指标综合比较发现,在低盐浓度下,可选杭州黄作为绿化苗木;在中高盐浓度下,日香桂的耐盐性强于其他两个品种,而硬叶丹桂的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豆品种浙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0、100和150 mmol·L-1)的NaCl对大豆种子进行萌发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大豆萌发相关生长指标及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发芽率、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等性状的抑制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mol·L-1处理对大豆发芽率影响较低,150 mmol·L-1处理下大豆发芽率显著受到抑制。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受盐胁迫抑制明显,随盐浓度的增高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通过对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蛋白质贮藏液泡和油体降解转化速度都明显延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成速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变慢。150 mmol·L-1处理对萌发大豆的子叶超微结构影响最大,直至萌发8 d,子叶细胞内也还存在大量油体尚未降解转化,叶绿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仍未形成。综上所述,盐胁迫抑制大豆种子萌发期间子叶细胞内贮藏物质水解成小分子参与到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影响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成,导致根长、下胚轴长以及侧根数量等生长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抑制大豆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响应,分析自交系和杂交种耐盐差异。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为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GEMS46以及B73×GEMS46 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分析比较自交系和杂交种在耐盐条件下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和最终差异,研究自交系对盐胁迫下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玉米幼苗在3叶1心时用150 mmol/L NaCl处理植株是一个比较合理浓度;利用盐胁迫后植株的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Na+、K+离子含量是衡量植株耐盐性的较好的指标。在盐处理后,耐盐自交系的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与杂交种变化趋势相同,耐盐自交系和杂交种前期对盐胁迫的响应较快,后期生理指标变化平缓,植株体内积累Na+离子较小,表现为耐盐性。【结论】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可以较快地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田菊      朱嘉磊  王永福  张金旺  王君    李国雷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65-70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小胡杨’(XHu)和‘辽胡杨1号’(LHu-1)当年生扦插苗,测量植株根、茎、叶中Na+、K+、Cl-含量,研究其不同部位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规律及离子分配特征,为进一步评价和筛选优良耐盐小胡系杨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2个小胡系杨树品种苗木受害程度逐渐增加,根、茎和叶部Na+含量以及根向茎选择性运输系数(茎SK,Na)升高,全株K+/Na+比值以及茎向叶选择性运输系数(叶SK,Na)下降;XHu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厚度增加,最大为291.45 μm,是对照的1.27倍;NaCl胁迫使小胡系杨树根和叶中Na+含量高于茎,叶中K+含量高于根和茎;盐胁迫下,LHu-1茎、叶中K+含量以及XHu根中K+含量均升高,而LHu-1根中K+含量降低;盐胁迫只对XHu茎、叶部Cl-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低盐浓度下其茎中Cl-含量升高,而高盐浓度下其叶中Cl-升高。综合分析表明,NaCl胁迫下小胡系杨树主要是将Na+区隔在根中,并把K+运输至茎和叶中,从而缓解地上部分的盐害;XHu的耐盐能力总体上高于LHu-1。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5种叶用芥菜进行梯度盐胁迫试验,观察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发芽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100 mmol·L-1时,各品种在发芽期能正常生长;当NaCl浓度≥150 mmol·L-1时,各品种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对5个参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发芽期耐盐性大小依次为甬雪4号、甬雪3号>甬雪1号>科兴雪菜>大丰雪菜。  相似文献   

8.
以耐盐种质PI201239和PI201224为供试材料,采用0.1 mol/L 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并分别对胁迫处理后0、1、3、6、12 h辣椒幼苗的根、茎、叶中的Ca2+、K+、Na+、Cl-等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的胁迫下,3个组织的Na+含量均有所提升,且在3~6 h叶片和根部的积累量最高;K+含量在叶和茎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而2种供试材料根中的K+含量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不同剖位的K+/Na+值在0 h均较高,且在根中的K+/Na+值下降最为明显;另外,在胁迫1 h,叶片中的Cl-和Ca2+能快速响应且含量达到最高。在NaCl胁迫下,2个耐盐材料具有相似的离子响应情况,关键离子在特定时期特定部位的积累可作为品种耐盐特性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根装置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分为两部分,设置无盐胁迫(0/0,各半根系所处环境NaCl浓度均为0)、半边根系环境NaCl浓度为0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0/S:0/100、0/150、0/200和0/250)、半边根系NaCl浓度为50 mmol·L-1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50/S:50/100、50/150、50/200和50/250)以及两半根系环境NaCl浓度相同的均一盐胁迫系列(S/S:50/50、100/100、150/150、200/200和250/250)处理(“/”两边数值代表各半根系所处环境的盐胁迫状况,以NaCl浓度mmol·L-1表示)。处理15 d后测定其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钠、钾离子浓度、丙二醛含量等指标,了解不同盐胁迫环境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紫花苜蓿生长,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大,叶片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表现为较低的K+/Na+。而不均匀盐胁迫0/S与50/S处理与均匀高盐处理S/S相比,植株生长速率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7.05%-369.34%和15.47%-42.57%,Na+浓度降低了15.85%-55.93%,缓解了Na+的毒害作用。且不均匀盐胁迫下70%-92%的水分吸收来自于无盐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增加了整株植物的水分吸收。【结论】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通过调控Na+与K+的吸收维持叶片中相对较高的K+/Na+,并且无盐和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环境下植株根系所处环境的盐分浓度差异越大其对盐害的缓解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伊犁河谷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以NXSG56、NXSG85、HP9、GY3、QA13-9共5个藜麦品种为材料,分别用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下部分干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胁迫初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Na+及后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分干鲜重、纤维素及K+含量持续下降。说明各藜麦品种幼苗在受到NaCl胁迫时会通过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自我保护机制对抗盐胁迫。以上结果表明,NXSG85、NXSG56较其他品种耐盐,QA13-9对NaCl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木霉对枸杞(Lycium chinense)耐盐能力的影响,从离子平衡、氧化胁迫和光系统II(PSII)性能等方面揭示耐盐机理。【方法】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施加木霉菌剂于根周围,浇灌NaCl溶液(300 mmol·L-1)进行盐处理,比较盐胁迫下施加和未施加菌剂植株生物量、K+/Na+、根系钾钠离子吸收转运、叶片氧化损伤以及PSII性能的差异。【结果】 盐胁迫下,施加菌剂的植株生物量降幅较小,说明木霉能够提高枸杞耐盐能力,减少对生长的抑制。木霉缓解盐诱导的光合速率与PSII光化学效率的下降,抑制PSII激发压上升,有利于防御PSII光抑制。盐胁迫下施加菌剂的植株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的降幅和PSII反应中心蛋白损失相对较少,证实了木霉缓解PSII光抑制,保护了PSII反应中心。与光抑制结果一致,盐胁迫下施加菌剂植株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和H2O2含量较低,氧化损伤较轻。盐胁迫下,施加菌剂植株光合电子传递到QA以下电子受体效率的降幅较小,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的J点也未明显上升,表明木霉保护了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体。木霉对PSII供体侧放氧复合体也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施加菌剂抑制了盐胁迫下K点相对可变荧光的显著上升以及避免了OJIP曲线中K点的出现。因此,木霉对PSII各组分都起到了保护作用,缓解了盐胁迫下PSII性能指数的下降,提高了PSII整体稳定性。盐胁迫下,施加菌剂的植株根和叶Na+含量较低,但K+含量较高,说明木霉通过减少根和叶中Na+积累及K+损失,缓解K+/Na+下降,维持离子平衡。木霉增强盐胁迫下根系Na+外排,保障根系K+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是维护枸杞离子平衡的关键机制。【结论】 木霉调控盐胁迫下根系钠钾离子吸收转运,维持离子平衡,减轻PSII氧化胁迫,增强枸杞耐盐能力,缓解对其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叶绿素荧光可反映盐胁迫下植物光合机构防御机制的受害程度和抗逆性。通过分析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揭示其诱导动力学特征,初步阐明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调控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机制,为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份耐盐、8份盐敏感粳稻种质为试验材料,于苗期在水培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组种质0 mmol·L-1和125 mmol·L-1 NaCl胁迫3 d、6 d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评价各种质资源耐盐性,获得典型耐(敏)盐种质开展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K,0 mmol·L-1 NaCl 3 d、6 d)相比,盐胁迫(125 mmol·L-1 NaCl 3 d、6 d)可显著降低粳稻种质的最大荧光产量(F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CK相比,耐盐种质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和可变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初始荧光产量(Fo)在盐胁迫6 d显著升高;盐敏感种质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在盐胁迫3 d、6 d时极显著降低。盐胁迫下FmFv/Fm、Y、NPQ和ETR与耐盐级别(ST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耐、敏盐种质间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叶绿素荧光参数转换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8.018%;结合各因子载荷大小筛选出FmFv/Fm、Y、NPQ和ETR 5个关键指标,可将16份粳稻种质明确划分为耐盐组和盐敏感组两类。以两个主成分的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处理并累加计算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综合评价值DDCF),并依此获得16份粳稻种质排名。采用Kinetic模式测定盐胁迫和正常生长(CK)条件下耐盐种质Cigalon、Bertone和盐敏感种质新竹8号、幸实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CK条件下,4份粳稻种质表现为相似的曲线形状,斜率较大,P峰出现时间基本相同;盐胁迫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盐敏感种质的P峰迅速降低,M峰和曲线斜率逐渐变小;耐盐种质仍维持较高的P峰,M峰和曲线斜率与CK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对综合排名第1的耐盐种质Cigalon和排名第16的盐敏感种质幸实NaCl胁迫不同时间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qPCR分析,结合叶绿素含量、耐盐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分析,初步明确了OsHCF222OsABCI7的差异表达与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关系。【结论】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FmFv/Fm、Y、NPQ和ETR与水稻苗期耐盐性密切相关;OsHCF222OsABCI7的表达量直接影响了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在耐盐粳稻中,NPQ和Fv/Fm起关键作用,Fm可能在调节盐敏感粳稻耐盐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060233×D123-42(T,耐盐性较强)和D168-83XA06148(S,耐盐性较弱)两个玉米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80mmol·L^-1NaCl溶液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采用营养液砂培实验,设4个NaCl浓度(0、120、200和250mmol·L^-1)模拟盐胁迫,研究种子引发处理对NaCI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无论经引发处理,还是未经引发处理,两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均下降,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干物质积累量均减少。同等NaCl浓度胁迫下,引发处理与未引发处理相比,种子出苗率增加,促进了苗高和根的生长,叶面积、苗干重、根干重和耐盐指数增加,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K^+/Na^+值增加。  相似文献   

14.
Maintenance of ion homeostasis, particularly the regulation of K+ and Na+ uptake, is important for all plants to adapt to salinity. Observations on ionic response to salinity and net fluxes of K+, Na+ in the root exhibited by plants during salt stres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salt adaptation of two Chinese Iris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populations, and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adaptation to salinity exhibited by plants. Pla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grown from seeds collected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j) and Beijing Municipality (Bj), China. Hydroponically-grown seedlings of the two populations were supplied with nutrient solutions containing 0.1 (control) and 140 mmol·L-1 NaCl. After 12 days, plants were harves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K+, Na+ concentrations. Net fluxes of K+, Na+ from the apex and along the root axis to 10.8 mm were measured using 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 With 140 mmol·L-1 NaCl treatment, shoots for population Xj had larger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higher K+ concentration than shoots for population Bj. However, the Na+ concentrations in both shoots and roots were lower for Xj than those for Bj. There was a lower net efflux of K+ found in population Xj than by Bj in the mature zone (approximately 2.4-10.8 mm from root tip). However, no difference in the efflux of Na+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was obtained. Population Xj of I. lactea continued to grow normally under NaCl stress, and maintained a higher K+/Na+ ratio in the shoots. These traits,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K+ leakage, help population Xj adapt to sal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溶液对3年生夏蜡梅实生苗进行处理,从形态生长和离子运输途径分析夏蜡梅对碱性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夏蜡梅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夏蜡梅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均随着盐碱胁迫的加重而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碱性盐浓度的增加,各器官中Na+含量均高于对照,其排序为:根...  相似文献   

16.
研究Na 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基因型甘薯植株K~+、Na~+和Cl~-含量及生长情况,以探讨不同器官K~+、Na~+和Cl~-含量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为耐盐材料的鉴定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商薯19(CK)和EMS诱变创新材料T06、T11为试验材料,分析Na Cl胁迫处理下,甘薯植株根、茎、叶K~+、Na~+和Cl~-含量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随着Na Cl处理时间的延长,CK、T06、T11根、茎、叶干重的增长速率和K~+/Na~+值均降低,Na~+、K~+、和Cl~-含量逐渐增加,但是T06和T11较CK保持较高的干重增长速率、K~+含量、K~+/Na~+值,较低的Na~+和Cl~-含量;甘薯植株干重与Na~+和C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耐盐性好的甘薯基因型,在Na Cl处理后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根、茎、叶较低的Na~+和Cl~-含量,较高的K~+/Na~+值和K~+含量,可为耐盐材料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