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农业上市公司在其自身特有的行业环境之下股权结构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参与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盈余操纵行为,帮助农业上市公司改善其股权结构,建立比较先进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呈倒U形关系;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流通性与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股权制衡度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但无法抑制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仅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区分应计盈余管理方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7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密度为解释变量,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公司治理的股东制度、董事会结构、高管团队的相关指标分别为调节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研发人员占比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研发密度对企业绩效则有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调节效应方面,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占比、高管持股比例以及高管薪酬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则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表明:中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中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监事会规模、监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经营效率负相关,但均在统计上不显著;中国证券公司管理层规模、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股权集中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而公司的治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绩效。当股权较分散时,股东易产生"搭便车"现象且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能够增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但同时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会做出侵害企业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关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2014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正相关,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为正。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议: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改善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结构。  相似文献   

6.
测算股权制衡度时不考虑股东间的关联关系可能引致偏差。鉴此,重新测算了股权制衡度,以2003~2013年927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而“旧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线性关系;[1,2]为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灰色区间;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受股东持股模式和外部环境影响。研究结果支持条件有效论,适度的股权制衡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4~2016年度安徽省主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高管薪酬四方面来阐述治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程度较低及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这两个因素,从债务期限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越多,公司债务的期限越短.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存在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减轻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A股具有机构持股的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Basu(1997)的盈余-回报率模型研究了机构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好。考虑到产权性质后,国有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公司中并不显著。另外,高成长性公司中机构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低成长性公司这一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主板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上市企业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权力——企业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治理机制影响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当不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持有企业股权的管理层,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当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仅在10%水平上正相关。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对股权制衡度较低和独立董事比重较高的企业的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作为今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文章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针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新特征,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广义和狭义概念、特征及评价指标,通过具体企业案例总结出6个方面的发展态势,旨在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创新平台条件等作出初步理论探讨,为制定和出台激励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深入分析和检验企业产权、政策监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存在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财务困境风险;相反,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薪酬风险。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制属性会弱化公司治理效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监管差异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和支柱,技术创新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地方政府应针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特点,从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构建合作型技术创新机制、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地方特色,出现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还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优质率低、名牌品牌少,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及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国际市场开发、促进农产品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农业科技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范畴及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资金匮乏、农民传统耕作条件落后和忽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工作、凝聚科技人才力量、挖掘科技企业自身的创新优势等解决途径,从而实现科技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虚拟研发作为研发的一种新模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将虚拟研发模式应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少。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研发组织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对董事长和总经理合职与分离对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贡献较大,订单量和合同带动农户数对农业龙头企业绩效起到正向作用,然而,董事长和总经理合职对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明显。两职合并使得西部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绩效上升19.17%,其中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绩效分别上升15.03%和47.07%;而两职合并对于东部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影响产生负向作用,其中使得其他企业绩效下降31.62%。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伴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的扩大,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应该分离。  相似文献   

18.
郭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36-17237,17262
农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激励和保证技术创新的实现。笔者认为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可以从文化创新、公共服务和信息建设3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人才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多途径助力农业人才培养,对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农业人才培养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规则—治理目标(4G)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分析法,分析农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剖析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实践案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产品导向型、职业学徒式、研学一体化和利益共享制4种典型模式,培养了大批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绿色生产型、经营管理型和技能服务型农业人才,提升了人才的生态环保能力、职业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各个典型模式已形成多元主体互动衔接协同、差异化培养方式逐渐适配契合、培养规则不断完善规范趋同、提高管理效率目标与追求经济利益双重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多中心治理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优化与推广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单一政府主导转变为与市场和社会主体协同、推动多元主体治理方式不断契合衔接、促进多元主体创新规范治理规则趋同一致、兼顾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益的双重治理目标导向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规则和秩序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济运行不断规范的形势下,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和保障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法宝,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试图从农业科研院所组建公司分析入手,论述公司治理内容、探索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