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索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在黑木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常规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为对照,进行黑木耳短袋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高压灭菌料袋接种固体液化菌种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发满袋时间为49天,菌袋成品率99.3%,每袋平均产量达37.6 g,显著早于和高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处理的55天、95.2%和32.33g,表明固体液化菌种工艺能提高黑木耳菌丝活力与产量。效益分析显示,应用固体液化菌种较常规固体菌种可减少黑木耳短袋栽培直接生产费用58%,表明其可代替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用于黑木耳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浙江省南部的龙泉、云和、庆元等县农民兴起袋栽黑木耳的热潮。实践证明,袋栽黑木耳是山区农民科技致富的新兴产业。为推广与普及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结合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提出如下要点,供作参考。1栽培季节黑木耳是中温型真菌,喜恒温多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6~28℃;出耳温度及生长适温为16~24℃,最适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料筒制作和接种后抓好菌丝培养及下田转色管理,是夺取香菇高产的关键。现就其技术要点探讨如下: (一)菌丝筒管理 ①保持室温:要注意节气变化,如夜晚温度低于20℃,就应在中午通风,下午最迟5点左右关窗保温,以利菌丝萌发生长。②及时翻堆:接种一周后菌丝萌发定植,此时开始翻堆互换位置。前几次翻堆要轻拿轻放,以后逐次加重手势可促使菌丝发育。③合理通风换气: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在70%左右。并要注意防鼠咬、虫蛀。一般经60天左右就可培养好。 (二)脱袋下田 菌丝筒经60天左右的室内培养,接种孔四周的瘤状隆起占整个袋面的1/2~2/3,接种孔四周有微棕褐色时,说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就可以脱袋下田。此时温度应是12~25℃为宜,温度太高易感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发菌温度(15、20、25、30和35℃)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菌丝生长、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发菌处理的菌丝长势好,出芽率高,耳质好,产量高,相对于常规发菌(25℃)产量提高37.9%。适当低温发菌有利于黑木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6.
对秋季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3个批次(制袋时间分别为2014年9月1日、9月15日、10月20日)的菌袋分别进行拱棚催芽处理,连续记录15 d拱棚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1批次菌袋在早中晚平均温度在4.5℃~12.1℃范围内,中午12:00平均温度在9.8℃~18.5℃范围内,平均相对湿度在67.4%~82.3%范围的条件下,耳芽可以正常形成,拱棚催芽处理与空白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5周后的结果显示,在第1批次和第2批次的菌袋中,2种保温处理方法 (分别为水泥地和林木苗圃表面摆放菌袋,均覆盖薄膜和稻草)出芽率(85.8%和82.0%)与对照处理(林木苗圃地表面摆放菌袋,但不覆盖薄膜和稻草)的出芽率(61.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3批次的菌袋在催芽处理30 d后仅有零星耳芽形成,40 d后大量感染病菌。湖北地区秋栽黑木耳宜于9月中上旬制袋,11月中上旬刺孔,并采用拱棚薄膜催芽处理可确保耳芽形成。  相似文献   

7.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8.
通过袋栽实验比较野生型、Pofst3过表达型和Pofst3反义沉默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记为Ⅰ、Ⅱ、Ⅲ)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数量、子实体数量、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等农艺性状;测定其漆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Ⅰ、Ⅱ、Ⅲ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与Ⅰ相比,Ⅲ的原基和子实体数量多,菌柄直径大,菌盖直径小,原基和子实体中Pofst3的相对表达量低;与Ⅰ、Ⅱ相比,Ⅲ的漆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Pofst3对糙皮侧耳发育的影响可能与其胞外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灵芝短段木熟料半脱袋覆土栽培模式下,不同的发菌温度在相同的出芝管理条件,对灵芝菌株ZL-2的菌丝长速、发菌期、菌丝生长势、污染率以及物候期、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的培养温度较适宜短段木熟料灵芝发菌,20℃、25℃、30℃三个发菌温度对灵芝菌丝长速的差异影响极显著;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长速加快,但对前两潮干灵芝的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中原地区常用的4种不同规格的菌袋(塑料袋),在早秋季节,进行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菌袋规格不同,菌丝满袋时间也有差别;菌袋折径由小至大,由前期产量及总产量计算出的生物学效率均呈由高到低趋势,折径22 cm的菌袋,菌丝满袋时间最短,生物学效率最高;菌袋越大,发酵培养料或平菇菌丝越易感染杂菌;不同规格的菌袋,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在鸡腿菇袋立式覆土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11.ex Fr)S.F.Gray]又名毛头鬼伞,属典型的中温食用菌,可食、药兼用。子实体肥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性平、味甘滑,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降血压、抗肿瘤等功效^[1]。传统的栽培方法是菌袋长满菌丝后脱袋,平栽于阳畦土中。当地温低于8℃时,不能正常出菇;地温高于28℃,菌丝活力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3.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是一种滑嫩爽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素中之荤”之美称。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药用价值相当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一、栽培季节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袋料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以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培育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耳;秋季以8月下旬至9月底培育菌袋,10月上旬至11月底长耳。 二、培养基配制 按照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人工配制黑木耳培养基一般用杂木屑或稻草作原料。现分…  相似文献   

15.
马瑞霞 《食用菌》2001,23(4):36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菇农称之为“脱隔”,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高温烧菌 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播种后料温高使菌丝萎缩。 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 25 ℃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凤.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2 料内有氨气 建堆时,氮肥添加量过多,或氮肥加入过晚(后期翻堆时才加入)。菌种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氨…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17.
“烧堆”又叫“烧菌”、“烧料”,它是平菇菌丝培养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尤以夏秋高温季节发生率最高。“烧堆”除见于瓶、袋菌种培养阶段外,绝大多数是在栽培发菌期发生。“烧堆”时基料内温度通常可达37~45℃,结果造成菌丝体灼伤、死亡和消失,与此同时,还会使栽培菌床上各种杂菌蔓延,鬼伞大量发生,基料变色变质,从而导致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18.
李庆利 《食用菌》2008,(1):10-10
平菇形美味鲜,栽培容易使城乡种植户越来越多,常规适温种植菇多价低。为了避开早秋投料高峰期,许多菇农分料生产,秋末冬初投料生产,可此时天气渐冷,对接种后菌丝生长不利,为了提高温度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就采取堆垛、加温方式。堆垛能增温,可堆内氧气不足,温度高时会遇到缺氧和高温烧袋,而且会有鼠害咬食菌袋,使菌袋成品率降低;煤、电成本高,对人体有些危害;笔者近年在不增加成本情况下使棚温增高,有利菌丝尽早发满袋,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菌糠粗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其它浸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选取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料液比进行粗酶液制备,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酶活力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研究浸提黑木耳菌糠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在高速组织捣碎机内10 000 r/min匀浆2 min,可使菌糠中的菌丝断裂,有利于酶的释放;羧甲基纤维素酶浸提最佳条件为温度30℃、时间1.0 h、液料比40∶1;木聚糖酶浸提最佳条件为温度25℃、时间2.0 h、液料比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