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紫外分光度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32nm波长处测定。结果是硫酸庆大霉素浓度在20~60U/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83%,RSD为0.26%,本法与旧中国兽药典规定方法比较更具简单,易操作,适用于硫酸庆大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鱼腥草注射液中非法添加的庆大霉素,建立了以HPLC-ELSD进行初筛,UPLCMS/MS进行确证并定量的系统方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2mol/L三氟醋酸-甲醇(92∶8)流动相作为HPLC-ELSD初筛条件。以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上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建立UPLC-MS/MS检测方法,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478.6→157.1(庆大霉素C_1)。结果表明,庆大霉素C_1在0.15~1.35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5519.3x+879.24,R=0.9965。庆大霉素C_1在鱼腥草注射液中检测限为0.15g/L。  相似文献   

3.
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庆大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泡沫法提取庆大霉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中,选择620 nm作定量峰,庆大霉素和氨基黑10B的结合物浓度在1.25~1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回收率为100.59%.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利用戊二醛法合成抗原,进行动物免疫,制备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庆大霉素ELISA检测方法,方法灵敏度为0.1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95μg/kg,将建立的庆大霉素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肌肉组织的检测中,得到最低检测限为7.91μg/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70%~120%之间,变异系数小于15%,该方法的建立为庆大霉素的残留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庆大霉素在羊体内代谢和残留消除规律,以4 mg/kg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日2次,代谢研究连续注射2.5 d,残留消除研究连续注射3 d。按动物试验要求采集肌肉、肝脏、肾脏、脂肪、血液、尿液和粪便,UPLC-MS/MS法测定样品中庆大霉素的残留量。结果显示,庆大霉素在羊体内1 h可到血药峰浓度,尿液中的排泄总量占注射总量的80%左右,粪便中不足0.1%;在肝脏、肾脏、尿液中原型药总量占注射总量90%以上,证明庆大霉素在羊体内不代谢,原型药随尿液排出体外;庆大霉素在肾脏中残留浓度最高且消除时间长,确定肾脏是庆大霉素在羊体内的靶组织,庆大霉素原型药为残留标示物。研究结果可为庆大霉素的安全使用以及正确制订其在羊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靶向硫酸庆大霉素的制备及体外抗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硫酸庆大霉素与抗大肠埃希菌抗体用化学修饰剂进行偶联,再经化学方法处理,按制剂学原理制备成靶向硫酸庆大霉素。用硫酸庆大霉素做对照,进行体外抗菌试验,检测靶向硫酸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靶向硫酸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μg/mL,硫酸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μg/mL,靶向硫酸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硫酸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7.
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庆大霉素与载体蛋白偶联形成完全抗原,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进行了表征.以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分泌抗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并能稳定传代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庆大霉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1~5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8 ng/mL,与其他化合物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按药典剂量给患乳房炎奶牛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不同时间段采集牛奶样品,按本研究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测定了牛奶中的庆大霉素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在庆大霉素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探索发酵液中庆大霉素效价的快速测定方法。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生产庆大霉素,分别运用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庆大霉素发酵液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种瓶接种量2 cm2,种龄24 h,发酵瓶接种量12%,发酵周期5 d。优化后的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相较于优化前提高70%左右。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和旋光法测定的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产生的误差均小于3%。三种检测方法均能运用在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的快速检测中。旋光法操作简单但对标准品需求量大,紫外分光光度法耗时短但只能测定庆大霉素总体效价,HPLC法需要出峰时间。因此,在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测定中需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佳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人工抗原得到卵清蛋白偶联新霉素,通过方阵试验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与抗体稀释倍数,以新霉素质量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抗体抑制率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进出口食用动物中新霉素ELISA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回收率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包被人工合成抗原的最适稀释度为1:200,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2 000,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99 ng/mL;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40 ng/mL,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托普霉素、阿米卡星、双氢链霉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平均加标回收率83.77%。标准曲线在1.5~40 ng/mL范围内是线性的,相关系数为0.987,标准曲线方程为y=-37.66x+94.592;与常规液相检测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快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特异的新霉素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柯莹莹 《兽医导刊》2019,(4):200-201,199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最小抑菌浓度(MIC)下耐药性的产生,为临床用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药疗程提供指导。本实验在1/4MIC浓度上递倍逐步升高药物浓度,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并对比诱导前后MIC、细菌形态特征,进行体内耐药实验。经过体外诱导试验,庆大霉素的MIC由4μg/ml升到32768μg/ml,氨苄西林钠的MIC由1μg/ml升到16384μg/ml。由此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短期的体外诱导耐药内会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产生稳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以C18为固定相,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5±0.1)—乙腈(70∶30)为流动相,229 nm为检测波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硫酸小檗碱注射液中硫酸小檗碱的含量。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2~2.5μg,回归方程为A=4 161 950 m+408 151,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8%,RSD为2.2%(n=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鼠进行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应用的急性毒效应评价,初步探讨这2种抗菌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以期为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指标提供可靠依据。经查证,硫酸卡那霉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1 973.95 mg/kg,其95%可信限为1 969.22~1 978.71 mg/kg;氟苯尼考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636.68 mg/kg,其95%可信限为538.5~735.1 mg/kg,该试验利用等效应线图法求出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用药时的LD_(50)。试验表明,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用药中,硫酸卡那霉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510.51mg/kg,其95%可信限为437.52~595.66 mg/kg;氟苯尼考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765.60 mg/kg,其95%可信限为656.15~893.31 mg/kg。结果显示,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后的LD_(50)剂量直线交点落在95%可信限上限之外,即这2种抗菌药的联合用药产生毒效应颉颃,初步认为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种不同的色谱条件测定吡喹酮注射剂中吡喹酮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及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63nm及210nm,流速1mL/min。结果显示,在两个不同的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分别为r=0.9998和r=0.9996),吡喹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8%和99.90%,RSD=1.13%和1.1%(n=9)。两种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回收率、重现性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吡喹酮注射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犬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犬脾虚泄泻证的临床治疗效果。24只健康本地犬饲养1周后灌胃番泻叶水煎剂人工复制脾虚泄泻证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组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0.25mL/kg,2次/d;庆大霉素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0.2mL/kg,2次/d;病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时设立4头健康犬作为空白对照,造模期间灌胃生理盐水。治愈后检测试验犬体质量、三大临床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脾脏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组治愈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恢复较快,平均日增重及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庆大霉素治疗组(p〈0.05);三大临床指标各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可用于临床治疗动物脾虚泄泻证。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含量的HPLC检测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4.6 mm×150 mm,5μm),0.02 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含500μL/L三乙胺)-甲醇-乙腈(70∶1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苦参碱进样浓度在4.0~2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1%(n=9),RSD为1.1%。本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博落回注射液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EcpliseXDB—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三乙胺溶液-乙腈(75:25,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柱温35℃。结果表明:血根碱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3)为96.1%~97.9%,RSD为0.8%~1.8%;白屈菜红碱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平均加样回收率(n=3)为96.8%-98.8%,RSD为0.6%~1.0%。本法简单快捷,精密度好,可为制定质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板蓝根注射液中(R,S)-告依春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甲醇-0.02%磷酸溶液(7:9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45nm,柱温30℃。在1-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系统精密度RSD为0.31%(n=6),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36%)。本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翘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1]。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250mm×4.6mm id),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50∶50∶1),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1.0mL/min,柱温30℃。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探讨50%甲醇溶剂、流动相(50∶50∶1)对含量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干扰黄芩苷含量结果测定(见图1、图2)。黄芩苷在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6),回归方程为y=19.7840X+4.9103,回收率为97.6%~98.9%,相对标准偏差为0.5%。本方法简单、准确、可行,适用于胆翘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乳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1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25℃。[结果]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0.1~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C=1.6015A-0.00206,r=1.000(n=5),该方法的RSD在0.72%~1.40%,平均回收率在96.5%~100.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乳剂和其他剂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苦参苍术口服液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DB—FFAP毛细管柱,柱温为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20oC,载气为氮气。试验结果三氯甲烷在6.0464~120.928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加样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苦参苍术口服液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