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简称双孢蘑、双孢菇,又名洋蘑菇、自蘑菇、世界蘑,俗称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规模和产量最大的一种食用菌,其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0%左右。传统双孢菇的栽培主要以牛粪和稻草为主,对双孢菇产量和品质方面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齐德祯  张洪春 《蔬菜》1998,(5):17-17
双孢菇又名蘑菇,白蘑菇,洋蘑菇。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享有“素中之王”和健康食品之美称,在国际上比较走俏。若用麦草,牛马粪做原料栽培双孢菇,投资小,效益高,有很大推广价值。1m2投入8元左右,纯收入在28~74元之间,100m2可获利5000~800...  相似文献   

3.
出口鲜双孢菇的加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菇又名洋蘑菇、蘑菇其产量占全世界食用菌生产总量的8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栽培品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栽培。它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深受全世界消费者的欢迎。我国鲜双孢菇的出口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近年来淄博市的出口增长很快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产品。鲜双孢菇的出口,促进了双孢菇的发展。但出口鲜双孢菇无论从品种、外观洁白度、菇径大小以及包装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现将出口鲜双孢菇的质量要求和有关加工工艺简要介绍如下:一、出口鲜双孢菇的质量要求(一…  相似文献   

4.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均为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鲜品销售或罐头加工.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味道鲜美,有"植物肉"之称.  相似文献   

5.
利用沼肥(包括沼渣和沼液)栽培双孢菇,拓宽了蘑菇高效生产途径,有效满足了牛粪少、稻草多、沼气池多地区栽培蘑菇的要求,同时较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杂菇少,管理方便,节省劳力,成本下降36%,产量可提高15%,一、二级菇比重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又名蘑菇、口蘑、洋蘑菇,在北方俗称“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量、消费量最大地食用菌品种.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食用菌种类,全国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质地鲜嫩,味美爽口,因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为了发展我市双孢菇生产,我们尝试了利用冬暖大棚,菌菜共栖模式一双孢菇黄瓜兼挂木耳栽培方法,弥补了冬季蔬菜大棚中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及空间利用率低缺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北方开发了以玉米秸秆、麦草、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蘑菇栽培,随着国内食品安全性要求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蔬菜类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施行,双孢蘑菇生产的有机化栽培提到了日程。笔者在“北方无公害双孢菇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基础上,研究了双孢蘑菇的有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托氏假单孢菌对双孢菇栽培的影响吴荣妹,李宏锐A.L.JcoleB.Palmer(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坎特伯瑞大学生物系新西兰)托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tolaasii)是一种严重危害双孢菇产量、质量的病理菌,广泛流传于世界各蘑菇房...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凌霞芬  郭倩 《食用菌》2001,23(2):27-28
我国目前有较多的人防工事(出洞、隧道)闲置,其冬暖夏凉的特点可以用于周年栽培蘑菇,且节能、不占耕地和林地面积,可周年向国际国内市场提供鲜菇,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高利润,现将人防工事栽培双孢菇一些关键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彭阳县利用当地丰富的冬小麦秸秆、紫花苜蓿、玉米秆、黄牛粪等原料,开展反季节栽培双孢菇,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户l000余户,搭建菇棚2000余栋,累计栽培双孢蘑菇120万m^2,产鲜菇3.6万t,菇农户均收入近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以北地区紧邻内蒙古草原,野生食用菌当以口蘑科的蘑菇为上品,其中口蘑科口蘑属的蒙古口蘑能生于草原,其他能在这个区域采收的还有生于杨树林地的杨树口蘑,象松口蘑,粗壮口蘑、棕灰口蘑都生于松林或混蛟林地上,坝上地区并不多见,也未见人工驯化的有关报道。而蘑菇科中双孢菇和四孢蘑菇,已在为国内外主要的人工栽培菇类。与上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雨不均;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些都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不利因素。但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夏季温度低的优势,在南方夏季高温不能出菇的市场空缺的市场优势栽培双孢菇,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几年来我们采取边试验边生产的技术路线,对干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的保湿控温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  相似文献   

16.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和驯化栽培的金针菇、双孢菇和猴头菇子实体的氨基醚含量和摩尔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栽培过程中,蘑菇子实体中的氨基酸含量大幅度增高,氨基酸摩尔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脯氢酸、赖氨酸含量增加60%以上,特别是猴头菇,其赖氨酸含量提高了16倍之多,蛋氨酸和缬氨酸含量下降;丝氨酸、略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甘氨酸的摩尔组分则相对稳定,变异系数小于6%。驯化栽培蘑菇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理想模式谱的相关度达显著水平,其营养效价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菇。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栽培原料广泛,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项致富快捷的生产项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要取得秋季双孢菇的高产、高效,关键要把握好培养料的堆制、发菌期管理及覆土三个环节。现将这三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冀宝营 《食用菌》2014,(4):58-59
<正>近年来北方地区双孢菇栽培发展很快,但是不少地方产量不稳、单产不高。笔者从2010年开始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杏鲍菇栽培废料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朝阳地区7月下旬料发酵,8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出菇。选用双孢蘑菇品种AS2796,每平方米投料30 kg,产菇每平方米可达到15 kg以上。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益高等特点。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海林 《长江蔬菜》2013,(14):42-44
进行了双孢菇残料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配方和低成本栽培槽的筛选,并研究了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以双孢菇栽培残料等为原料的最佳基质配方为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5∶6∶8∶6(体积比);地下式栽培槽成本低廉、建造简单,667 m2建造成本为3 618元,较地上式和半地下式栽培槽节约成本4 254元和1 418元;其栽培管理采用节水灌溉、长效施肥,全生育期用水79.7 m3/667 m2,比土壤栽培节水62.8%,施肥成本比营养液降低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