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稳定,耕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在2000—2020年减少规模最大,建设用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价值总量共增长10.12亿元,水域和林地是ESV主要贡献者。ESV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四周林地为次高值区;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存在显著集聚效应,但ESV空间分异效应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提供决策支持,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当量因子法研究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年开封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及园地生态系统面积较2005年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9 400hm~2、5 465.14hm~2、3 400hm~2和699.99hm~2;水体、草地及其他用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6 688.41hm~2、446.28hm~2和11 830.45hm~2;耕地生态系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开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3.27亿元,呈下降趋势;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耕地、水体与林地,到规划目标年其占比分别为73.38%、14.98%和9.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其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  相似文献   

3.
榆社县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5):843-847
关于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一直是土地和生态方面研究的热点。在对榆社县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STANZA等生态服务价值公式和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了榆社县2010—2015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5年榆社县耕地和其他用地在减少,而林地、草地、水域、建制村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园地都在增加;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0.69亿元,但是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在下降;榆社县箕城镇和社城镇的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其他乡镇的生态服务价值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的4个乡镇(讲堂乡、兰峪乡、西马乡和河峪乡)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以及2020年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变更数据对江西省抚州市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抚州市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量及单一动态度最大,未利用地、草地和湿地减少幅度较大,耕地减少面积最大,以草地、耕地转为林地,耕地、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移方向为主;2010—2020年抚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净增加量为136.68亿元,其增加主要来源于水域与林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值区与减值区在空间上呈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此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建设,促进抚州市未来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乌蒙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采用当量因子法分析2010—2016年该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增加163.91 hm~2,增加最多;草地减少137.92 hm~2,减少量最大; 2)灵丘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0亿元以上,7年间生态价值总体有稍微下降趋势,共减少667.02万元,水域生态价值减少幅度最大,减少384.24万元;3)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水域、林地、园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正相关。总体上,灵丘县土地利用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保护生态用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资产运营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城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RS和GIS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对中心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进行测算,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在历史趋势发展情景下2030年衡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衡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10年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和空间上转换显著。②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衡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4.59亿元下降到23.65亿元,水域和林地为对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的地类。③根据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结果,2030年衡阳市中心城区耕地和林地会大幅减少,建设用地会大幅增加。衡阳市中心城区除水域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用地生态价值均呈下降趋势,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将继续呈下降态势。在新型的城镇化扩张中,需要慎重权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0年滁州市TM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生物资源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滁州市耕地承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减少16.4%,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远低于全球水平,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减少与人口数量增长呈负相关关系;2000—2010年滁州市耕地生态承载等级从富富有余转变为超载与平衡临界状态,琅琊区耕地生态承载等级由富富有余转化为过载,南谯区耕地生态超载等级变化较小。划定基本农田范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耕地整体性和机械化水平,是缓解滁州市耕地生态超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对耕地资源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的价值内涵出发,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角度构 建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量核算体系,并对1998年到2008年我国耕地资源的资产存量和流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明,我国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总量潜力巨大,现有耕地资源价值在市场上被大大低估.耕地资源的实物量和价值量 呈逆向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的资产量,丰富资源性资产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为农村土地资源的 资产化运营和管理,探索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变化。[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1990、2005和2018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建立“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从面积与功能值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基尼系数、空间异质系数、社会经济调整系数、资源稀缺系数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ESV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1990—2018年“三生空间”及ESV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0—2018年生产空间面积表现为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累计减少16.62 hm2;生活空间面积呈不断增长趋势,主要源于生产空间优质耕地的转移;生态空间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9年间共减少了396.65 hm2。生产空间功能总值处于增长的状态,变化幅度小,增幅17.38%;生活空间功能总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的功能总值是1990年的2.8倍;而生态空间功能总值为减少状态,减幅4.04%。乌鲁木齐市生产空间1990—2005年分布差距大,2018年才得以改善;生活空间分布差距悬殊;生态空间分布绝对均衡。29年间乌鲁木齐市ESV呈显著时空变化,草地、冰川雪地等高生态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12.
许豆豆 《乡村科技》2023,(19):142-144
为有效了解辽宁省东港市土地的利用情况及变化情况,对东港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个时间点和4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港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不快,其中2005—2010年建筑用地和草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2010—2015年水域面积的增长速度最慢;2000—2020年,东港市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近年来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明显放缓。由此建议,东港市应继续提高耕地质量,聚焦城市宜居环境打造,协调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Markov-FLUS模型,探究了于田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及其2030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于田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地。2000—2020年,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林地、冰川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幅程度不同,其中建设用地变幅最大。耕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地;2030年在惯性发展情景下,耕地和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林地、水域和冰川变化微弱,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将得到制约,增加幅度明显降低,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全部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因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评估,并揭示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其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运用Costanza和谢高地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理论,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对花江示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长率高达81.11%,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岩石砾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草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呈上升趋势;各年的生态系统价值构成中,2000年和2005年都是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而2010年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2000、2005、2010年3个时期的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但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大多仅关注环境与资源可实现的经济价值,很少关注其潜在的社会与环境价值。基于嘉兴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定量分析了嘉兴市近5年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嘉兴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嘉兴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园地、草地和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而耕地和水域面积趋于增加,使得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近5年来增长9 515万元。从空间分布来看,嘉兴市7个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市区到远郊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和有序性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嘉兴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嘉兴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将比2015年增长约1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可以促使嘉兴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地形梯度分异特征及其转型的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3个地形特征,基于土地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CA-Markov模型、PLUS模型和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和地形梯度分异,并进行2030年未来情景模拟。【结果】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分别占61.74%和24.86%以上;其次为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占8.40%和1.02%以上;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少,占比均低于1.13%。2000—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迅速增长,其余地类不同程度减少,耕地、林地和草地与其他地类转化强烈。2020—20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有缩减趋势,其余地类呈增长趋势。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集中在地形起伏较小的低中海拔河谷地带,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集中于地形起伏较大的中高海拔山区。海拔、坡度和人口密度是影响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GDP、距水域和高速公路距离为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省耕地生产力时空变化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以2000—2020年时序MOD17A3HGF净初级生产力为数据基础,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探究安徽省耕地NPP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近21年来安徽省耕地NPP在时间上呈波动增加的态势[0.331 g/(m2·10 a)],空间上耕地NPP以增长趋势为主(93%),仅有7%的耕地表现下降趋势;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安徽省43%的耕地NPP趋势变化类型为降级,主要分布在滁州市、淮南市和亳州市等城市,10%的耕地NPP趋势变化类型为升级,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宣城市和芜湖市。未来安徽省75%的耕地NPP继续表现增长趋势,分布在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和宿州市等地区,5%的耕地NPP出现下降趋势,依然分布在各个城市市区附近,20%的耕地NPP趋势不确定,主要分布在皖北大部地区。[结论]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NPP在时空上呈现增加的态势,滁州市、淮南市和亳州市等城市耕地...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6及2012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2000—2012年北京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6以及2012年北京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差异较小,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69.03、371.86和370.85亿元。其中林地与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占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95.27%,林地生态服务价值2000—2006年增加较显著,增幅为6.5%,2006—2012年增幅较小,增幅为0.7%;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逐年降低趋势,且降幅显著,2000—2006年生态服务价值降幅为21.2%,2006—2012年降幅为7.3%。2000—2006年时间段,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东南部的平原区域、延庆东部、怀柔中西部以及昌平西北地区,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北部山区和西南部山区,在延庆、怀柔以及昌平区均有分散性显著增加区域。2006—2012年时间段,北京市大部分区域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减少趋势,增加区域相对较少且呈零星点状分布。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价值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形成与保护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原材料食物生产娱乐文化。2000—2006年北京绿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缓慢,2006年以后呈现出下降趋势。此研究成果可对北京城市管理、规划、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耕地资源价值类型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测算2001—2010年绵阳市及其所辖各区县耕地外部性价值,并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编绘绵阳市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绵阳市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且供应不稳定;耕地社会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是外部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社会价值与耕地面积变化呈高度负相关;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呈现出"大交错,小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提出实行耕地非农化制约机制,以达到制约耕地非农化和促进耕地保护的双重效果;巩固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在粮食价格中体现耕地经营的生态社会价值,引导耕地保护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西南山地旅游城市——乐山为研究区,根据谢高地ESV估算法,对乐山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ESV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缓慢,表现为"四减两增"。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1996—2016年总ESV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18%,从1996年的196.47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03.55亿元,这主要是因为林地面积的增加;在一级ESV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然而却是唯一减少的生态服务;在二级ESV中,原材料的ESV增加最多,废物处理的ESV减少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