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8个大麦矮秆突变体进行的耐湿性比较研究表明:湿害对突变体的主茎绿叶数、单株鲜重、SOD活性和POX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最终导致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对湿害反应最敏感的生理形态指标是主茎绿叶数,反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是SOD活性.突变体间的耐湿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95-39、95-31和95-53是较好的矮秆大粒耐湿突变体.  相似文献   

2.
涝渍逆境PP333、BR-120、AsA能增加孕穗期小麦Chl含量,缓解S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的降低。减少Pro、MDA积累,增强POD活性,增加主茎绿叶数和次生根数,增大根冠比。PP333和BR-120分别增加单株产量12.75%和9.25%,达极显著水平,AsA增加4.2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Cd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100  
通过盆载试验及对植物体内生理生化活性的调查表明,Cd污染可使植物叶片SOD、CAT、POO、POD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但在性作物体内,这些酶的活性可以维持;Cd污染可使叶绿体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但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Cd污染使作物叶片DNA的合成受阻,并在DNA提取物中检出Cd。  相似文献   

4.
高康宁  王化琪 《核农学报》2009,23(4):531-535
旱稻616(HD616)经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获得的1个对干旱极其敏感的突变体M616,对该突变体及其亲本HD616的抗旱形态指标与产量指标进行考察,并对突变体M617与其亲本HD616及M616与对照品种IRAT109 的正反交F1代和F2代群体的株高、主茎基粗和主茎穗结实率3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突变体较亲本表现为稳定的对干旱胁迫敏感的特性; 旱地和水田条件下株高、主茎基粗和主茎穗结实率3个性状在M616×HD616、HD616×M616 两个正反交组合F1间均无显著差异,进而说明突变基因是细胞核遗传,不存在细胞质遗传互作效应;对M616×HD616、M616×IRAT109两个F2群体的株高、主茎基粗和主茎穗结实率分析表明,主茎基粗在群体的分离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株高和主茎穗结实率在群体的分离呈非正态分布,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对旱稻干旱敏感突变体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将为与抗旱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生育前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在生育后期则低于双粒穴播,但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尤其是分枝数差异显著。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其MDA含量低于双粒穴播,其中在成熟期除了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差异。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增多,单株果重增加,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夏直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果重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主茎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湿害胁迫对不同湿害敏感性芝麻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耐湿基因型湖北竹山白和湿害敏感基因型鄂芝2号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进行湿害处理,以湿害处理前材料为对照(CK),分别测定芝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及可溶性糖(SS)]相对含量,保护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相对活性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湖北竹山白与鄂芝2号的SS相对含量和SOD相对活性的变化情况相似,二者均分别呈"W型"和"M型"变化趋势。湖北竹山白的SP相对含量和APX、CAT、POD相对活性始终明显高于或稍高于鄂芝2号,但鄂芝2号的Pro和MDA相对含量始终明显高于湖北竹山白,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综上,对湿害胁迫的耐受程度湖北竹山白强于鄂芝2号。本研究为芝麻耐湿生理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及耐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湿害威胁中国的油菜生产。文章综述了湿害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危害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从育种和栽培2个方面提出的改善油菜耐湿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喷钙对苹果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田间调查、小区试验及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钙与苹果果实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关系及其防治机理。结果表明,与健康果比较,发病果全钙含量及不提取态和1moL/L NaCI提取态钙含量大为减少,果实氮/钙比、果胶甲脂酶(PEA)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较高。幼果期喷钙显著增加了单果重,降低了苦痘病发病率,改善了苹果品质,并可增加果实全钙、水提取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0-60岁间妇女某些生化指标及肺功能测定,证明锻炼可降低TG、TC,增加HDL-C、降低LPO和增加E-SOD水平,增加肺活量,提高肺功能。提示全民健身运动益处甚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几种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肿囊腐霉的孢子悬液对玉米抗病自交系1145和感病自交系5005的幼苗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测定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POD、SOD同工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自交系的PAL活性曲线呈现两个峰,感病自交系只在早期呈现一个峰。受病原物侵染早期,抗、感自交系的POD和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序下降,但到后期,抗病自交系1145的POD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耐湿性鉴定的示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2)P、~(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淹水条件下测定了孕穗期小麦的根系活力及叶片C_3光合酶RubIscb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其根系活力和Rubisco活性有显著差异。根据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酶Rubisco活性鉴定小麦品种耐湿性结果与根据主茎绿叶数及产量性状鉴定耐湿性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利用示踪技术评价小麦品种的耐湿性是可行的,且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高温胁迫下棉花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响应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排渍指标,2012-2013年利用自动调控地下水位的测坑,在花铃期设置地下水埋深0、30、50 cm(持续受渍10 d),同时进行连续6 d的高温处理,观测棉花主要表观形态特征、生理代谢指标及产量。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0和30 cm降低了棉花株高,增加了主茎复合红绿比,而高温胁迫对二者影响不明显。高温胁迫下,地下水埋深越浅,倒4叶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II潜在光化学转换效率越低,其关系可用线性关系模型描述,且地下水埋深80 cm的累计值对二者的影响居首,高温胁迫次之。地下水埋深处理过程中,倒4叶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持续降低,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急剧增加。地下水埋深处于0和30 cm时,高温胁迫加剧了棉花膜脂过氧化反应程度,叶片SOD和POD活性更低,MDA含量更高,但增强了棉花在地下水埋深50 cm的抗逆能力。地下水埋深处理、高温胁迫及其复胁迫主要通过减少单株成铃数、单铃质量使棉花产量降低,而对衣分含量影响普遍不明显。从整体减产程度来看,地下水埋深处理+高温胁迫(33.7%)地下水埋深处理(26.2%)高温胁迫(7.5%)。若以允许棉花产量减少15%~20%为排渍标准,假设在地下水埋深处理过程中连续出现6 d、每天近6 h的高温天气,则棉花花铃期地下水埋深80 cm的累计值为216.0~321.2 cm·d。研究可为湖北平原湖区及类似地区棉田排水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磷钾营养对渍水条件下大麦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钾营养对渍水条件下大麦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淹水后各处理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叶片和根系SOD活性、根系活力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质膜透性以及叶片和根系MDA含量明显增加。施用磷肥或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的变化 ,磷钾肥配施则效果更佳。施用磷、钾肥可以减缓渍水对大麦生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麦对渍涝的响应及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北平原地区春季雨水较多,麦田易受渍涝危害,研究小麦对渍涝的响应,并建立作物相对产量与渍涝天数的关系模型,可为该区冬小麦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在可控制灌排的有底混凝土测筒中于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设置持续渍涝(5、10、15和20 d)处理,旨在研究江汉平原冬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持续渍涝胁迫对其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受渍涝胁迫均导致叶绿素a、b和2者总含量降低,且渍涝时间越长,含量越低。孕穗期和灌浆期渍涝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旗叶、根系、灌浆期幼穗中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除孕穗期根系在渍涝15 d时达到最大,其余部位均是渍涝10 d时达到最大,在孕穗期幼穗中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渍涝程度的加剧,其活性持续升高;除孕穗期幼穗、灌浆期根系外,其余部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持续增加,且渍涝程度愈重,其增加幅度愈大,在孕穗期幼穗中的活性恰恰相反,在灌浆期根系中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渍涝10 d时降到最低;旗叶、根系和幼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且渍涝程度愈重,其降低幅度愈大。孕穗期、灌浆期小麦遭受渍涝后减产严重,孕穗期渍涝5、10、15和20 d 4个处理实际产量分别减少了18.4%、45.5%、63.9%、85.5%,灌浆期分别减少了7.6%、17.8%、43.7%、70.2%,孕穗期渍涝小麦减产的原因是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灌浆期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若以小麦减产15%作为田间渍涝排除标准,孕穗期、灌浆期能承受的渍涝时间为3.6、6.4 d,田面渍涝排除后应在3 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70 cm以下。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区麦田排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拔节期涝渍灾害对淮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的影响,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CK),在夏玉米拔节期设置淹水和渍水2个水分胁迫处理,于2018年和2020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北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了水分冗余胁迫对夏玉米生育进程、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抗倒特性、雌雄间隔期、叶粒比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ACE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乳酸发酵对莴苣茎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发酵与否,莴苣叶各项指标均高于莴苣茎.发酵后莴苣叶的ACE抑制活性从61.5%显著升高至92.9%,莴苣茎从48.5%显著升高至68.3%(P<0.05).但发酵使莴苣茎和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莴苣叶对DPP...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叶片关键生理指标对涝渍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盆栽棉花幼苗进行不同时长(3、6、9、12d)的淹水试验,观测棉花叶片的叶绿素组分(Chl)、叶色度(Rc)、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0、Fm)、丙二醛(MDA)、可溶性糖(DS)、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关键生理指标,并与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其对涝渍灾害的响应.结果表明,淹水后的前3d棉苗叶片叶绿素水解速度最快,叶绿素荧光活性下降的峰值则出现在淹水后第6~9天.说明在田间管理上,应抓住时机在棉田淹水后的3d内尽快排涝降渍,避免植株光合能力受强烈抑制.涝渍胁迫发生后,叶片细胞内代谢平衡被打破,产生了如MDA含量增加和SOD活性下降等负面变化,不利于植株的恢复,同时也产生了如DS、Pro含量增加和POD活性提高等一系列正面变化,这对活性组织有保护作用.在淹水12d内,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速率呈现快-慢-快的规律,可用三次曲线来模拟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田淹水对夏玉米养分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淹水对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与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三叶期淹水6 d 对其影响最显著,ZD958和DH605成熟期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CK分别减少了50.55%、36.50%、27.21%和42.86%、45.50%、32.53%。淹水胁迫后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较CK显著降低,但茎秆和叶片中养分的分配比例较CK升高,籽粒的养分分配比例显著下降,且茎秆和叶片中的养分含量较CK升高,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较CK显著下降;淹水胁迫后夏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三叶期淹水6 d对其影响最显著,ZD958和DH605成熟期的茎秆、叶片、籽粒的干重较CK分别下降25.93%、30.14%、43.39%和28.28%、32.27%、50.28%。淹水胁迫后茎秆和叶片中的养分积累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淹水胁迫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茎秆和叶片的养分向籽粒的转移量显著降低。三叶期淹水的影响最显著,拔节期淹水次之,开花后10 d淹水影响较小,其影响随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