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5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97.7 9%."两优586"丰产(2 017.79~2 273.4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 937.86万/hm2±858.06万/hm2,每角粒数20.50粒±0.22粒,千粒重4.09 g±0.02 g.  相似文献   

2.
油研7号油菜栽培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研究了油研 7号油菜栽培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油研 7号栽培密度不同 ,其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当栽培密度为 6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3 0 1kg/hm2 。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下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2002~2004年度云南省甘蓝型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对参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的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植株高度、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以中海拔为最高,较低和较高的海拔均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单株的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在高、低海拔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中等海拔较小;有效分枝和每角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中等海拔较高,高、低海拔均较低。不同海拔下各经济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变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有效分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油菜品种中双11号直播的适宜密度。[方法]研究5种栽培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对中双1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主花序长度降低,分枝数减少,分枝高度逐渐增高;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产量最高值时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并不同时都为最大值。[结论]中双11号直播适宜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3 055.50kg/hm~2。  相似文献   

5.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6.
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公顷16.5万株产量最高,达2382.3kg,分别比每公顷21.0万株、12.0万株、27.0万株、7.5万株增4.65%、8.87%、9.37%、21.07%;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逐渐减少,但主花序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单位面积角果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因此,高产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则显著减少。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7号适宜密度为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优质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对其高产稳产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及相互作用。其中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稳定性相关最密切,其次是千粒重的稳定性,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的稳定性影响最小。高产稳产品种一般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且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皖油18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3-1623,1632
通过对皖油18号不同稀植密度试验,研究油菜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油18号在60 000株/hm2时产量最大,达2 301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或减少,单产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探索出了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守华  刘葛山  赵祥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55-4255,4257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6.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2 725.42 kg/hm2,栽培密度为16.5万1、3.5万株/hm2的处理都比10.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增产显著;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直播密度试验,研究赣油14号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赣油14号在密度为1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227.5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均表现先增后减,变异系数分别为17.70%和3.40%,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7%和1.44%.  相似文献   

13.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卅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驯化与改良的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种植在该区域,经过对经济性状千粒重、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技部位、株高的调查,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在该区域气候条件下,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较高;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次之.这个结果提示了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首先要有适宜的性状特征,特别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要满足该地区生长的需要,达到一种最适宜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遗传的方式改良受环境影响较小的性状,如提高千粒重和每角粒数,这样对产量的提高就变的更加有效.同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育种者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15万株/hm^2是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的最佳密度水平,产量可迭3682kg/hm^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及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每角粒数和每株角果数减少后趋于稳定;单株分枝数先减少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选择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选择19A8、19A12、中油155等11个供试新品种,以油研50为对照,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油155的产量最高,达169.08 kg/667m2,较油研50增产37.56%,显著高于其余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数、株高、结角密度、每角粒数、角果长度及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株高>每角粒数>结角密度>角果长度>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数,产量与株高和每角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0.257;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不育株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不育株率的相关系数为-0.354;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中油155的株高、每角粒数和不育株率分别为189.8 cm、22.4粒、0.57%。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和密度对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浙北地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月31日播种,密度37.5×104株/hm2的处理小区产量最高;10月21日播种的处理中,小区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10月31日和11月10日播种的处理中,小区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要产量性状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明显;株高、单株一次分枝数随着播期推迟、密度增加而减少,主花序长和主花序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稀植栽培对华油杂1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油杂12进行稀植栽培试验表明,密度对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植株高度、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和二次分枝、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均逐渐减少.华油杂12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密度为每公顷6.0万株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品种史力丰苗期生长量较小,春后生长速度较快,春发势强。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史力丰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干物质积累速度以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史力丰每亩角果数、千粒重增幅较大,但每角粒数变化不明显,高产栽培应主攻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