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究油茶种仁油脂与淀粉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提高油茶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和油脂的含量,从而为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摘及晾晒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华硕’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近成熟期种仁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后自然晾晒和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对其油脂与淀粉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近成熟期果实发育及采后自然晾晒过程中油脂与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后自然晾晒能促进近成熟期果实对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积累,但对成熟果实却没有促进作用;不同光质条件下晾晒过程中油脂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变化间虽然存在负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覆蓝色膜晾晒最有利于近成熟期果实采后可溶性淀粉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2.
橡子粉丝生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子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较多的矿物质,橡子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原料。现有的技术大多是象加工米粉一样,把橡子去壳,粉碎,再直接压制成粉丝。  相似文献   

3.
橡子是泛指落叶栎类麻栎属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槠栲类全部常绿树木所结果实的总称。这两大类树种品种繁多,资源非常丰富,除少数是人工栽培外、大多为野生。橡子种仁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鞣质,其次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B_2的含量,几乎是粮食的7—10倍。橡子种仁的淀粉含量约占55—60%,可用于纺织浆纱。用1斤橡子淀粉浆纱,可节约1斤玉米淀粉,它还具有增强纱的强度,浆糊存放多日不腐不臭的优点。目前我国纺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广宁红花油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果实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及分配规律,【方法】选定临近果实成熟期的4个采样点分别对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2个新品种'红羽1号'红羽2号'的叶片、果皮、种壳和种仁4个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叶片、果皮和种仁中的可溶性糖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种壳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2.58~40.40 mg/g之间波动;叶片、果皮和种仁中淀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种壳中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淀粉含量在3.11~27.52 mg/g之间波动;叶片和种仁中总NSC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果皮和种壳中的总NS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NSC含量在5.46~64.26 mg/g之间波动,且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含量在种仁中最高,其次为叶片、果皮和种壳;种仁中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1~2倍,而种仁和叶片中的NSC、淀粉含量相当,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种仁与叶片、种仁与果皮中的比值均保持不变,而可溶性糖、总NSC在种仁与种壳中的比值变化较大,随着成熟期的临近,二者比值逐渐增加,而种仁/种壳淀粉含量的比值是先升高后降低。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SC与叶片可溶性糖、种壳NSC与种壳可溶性糖、果皮NSC与果皮淀粉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片NSC与种壳淀粉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果皮NSC与种仁可溶性糖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临近采收期,5个组织部位样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趋于稳定,且品种间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橡子是柞树(青杠)的果实,橡子淀粉是以橡子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橡子淀粉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支链淀粉61.8%,直链淀粉38.2%。橡子淀粉可消除胃、肠中的污垢、排除肺脏的烟尘、尼古丁、降温解毒,被誉为人体"清道夫"。橡子淀粉因其对人体独特的保健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现时橡子淀粉年生产能力600-700吨,多出口国外,西南地区尚无橡子淀粉生产厂家。通江拥有丰富的柞树(青杠)资源,面积达50万亩,橡子年产贮量在3500吨以上(6-8吨橡子出1吨淀粉),加工设备及技术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橡子,又称橡实,是柞树的果实。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调查结果推算,辽宁省东部山区每年所产橡子数量相当于全省粮食系统加工配合饲料耗用玉米的1/4,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饲料资源。橡子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玉米,但由于它含有12.75%的单宁,带有苦涩味,畜类吃时影响适口性和消化吸收,所以用橡子做饲料要先进行脱涩处理。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植物激素信号代谢在板栗花粉直感中的作用以改善果实品质,对不同授粉组合后的板栗果实,在淀粉积累的3个时期(70 DAP、82 DAP及94 DAP)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板栗种仁在成熟期第三阶段的授粉组合,差异基因表达数量差异显著,在各授粉组合中,共同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表明这些代谢在板栗种仁发育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KEGG pathway发现参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主要关键酶,这些酶基因对板栗种仁的淀粉合成代谢起调控作用。在板栗种仁中有差异的主要代谢通路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和RNA聚合酶逐渐转变为内吞作用和剪接体这两条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南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果实性状,化学成份分析,发现其果实不仅含有70×10^-2左右营养丰富的果汁,同时其种仁含有多达28.7×10^-2的蛋白质,可以在利用果汁加工饮料的同时,综合利用其种仁生产植物蛋白制品,另外,该属植物还有观赏和药物价值,并且自然变异类型较多,良种选育的潜力大,值得多方面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槲果俗称橡子,是栎属植物的果实。我国栎属植物有130余种,除新疆只有栽培种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是组成我国森林的重要树种。槲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淀粉,其次是单宁,再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油脂等。槲果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我们对35种和变种的槲果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果实成熟整齐度,促进油茶鲜果机械化采收。【方法】以‘长林18号’‘赣石83-4’‘赣石447’为试验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喷施0.2、0.6、0.8、1.2 g/L乙烯利和等量清水,调查油茶果实开裂动态,测定果实表观性状指标、种仁内营养物质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揭示乙烯利对油茶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2 g/L乙烯利处理促进油茶果实开裂的效果最好,1.2 g/L处理的裂果率达到50%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缩短了4 d,比0.6、0.8 g/L处理缩短了2 d。喷施乙烯利后,油茶的单果鲜质量、鲜果出籽率、鲜果出仁率、果实含水率以及连续2 a的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种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各脂肪酸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林18号’种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脂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赣石447’种仁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整体上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的趋势;‘赣石83-4’种仁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减少,油脂含量增加。‘长林18号’和‘赣石447’种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赣石83-4’种仁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  相似文献   

11.
橡实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淀粉的含量很高,可酿酒,也可做饲料等,橡壳中含有色素,可以用来提取食用橡子壳棕色素,还可用于制作糠醛和活性炭等。通过对8个种源,32个蒙古栎林分进行的单果重、坚果横径、坚果侧径、果顶高和果顶宽等数量性状的测定,表明5个性状之间的差异性极其显著。根据数量性状的差异性以及测定值的分布幅度,我们对5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然后进行了5个级次的分级。  相似文献   

12.
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青皮和果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实核桃辽宁1号和晚实核桃清香果实生长发育过程青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皮和种仁中的矿质元素以钾的含量最高,氮、磷和锌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皮和种仁中钾变化趋势不同,青皮和种仁中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青皮中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是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钾含量逐渐降低。青皮中钾含量高于种仁中钾的含量,清香青皮中钾平均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44倍,辽宁1号青皮中钾含量是种仁中钾平均含量的2.93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主栽红花油茶品种的品质特点与加工特性,选择目前已规模化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果实为原料,对其果皮、籽壳、种仁中的粗脂肪、还原糖、可溶性总糖、黄酮、多酚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主要集中分布于种仁中,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分别为68.53%、58.58%、60.96%;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5%~24%之间,且在油茶果各组成部分中的分布相对均较均匀;黄酮在果皮和籽壳中的含量均较丰富。3种红花油茶种仁中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多酚、黄酮含量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则呈不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和广宁红花油茶种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8.05、13.24和15.05,这一结果说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的营养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处理下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差异,探讨香榧种子堆沤后熟品质对采收成熟度和堆沤方式的响应。【方法】以香榧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青果,裂果)和堆沤方式(一次堆沤,二次堆沤)处理下香榧种子后熟过程中的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种仁与种衣间距等指标。【结果】与青果比较,香榧裂果时采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含油率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含油率增加了5.6%。油酸和金松酸变化不显著,亚油酸含量、不饱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种仁与种衣的间距均呈现明显增加(P0.05)。不同堆沤方式对香榧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显著,在香榧的后熟进程中,2种堆沤方式处理下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含油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不断上升,一次堆沤(14天)和二次堆沤(21天)结束时,种仁淀粉含量分别为8.87和9.03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3.05和22.79 m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8.25和17.85 mg·g-1;含油率分别为55.16%和54.90%,均无显著差异(P0.05)。香榧种子在堆沤后熟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油酸含量出现下降,亚油酸则呈现明显上升,2种堆沤方式对后熟结束时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种仁与种衣间距均呈现不断增大趋势,一次堆沤处理下种仁与种衣间距增大速率更快,在14天间距达到峰值477μm,完成了香榧后熟脱涩,比二次堆沤提前了7天。【结论】香榧在假种皮开裂(裂果)时采摘可明显提高种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含油率,增加香榧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有助于香榧炒制过程中的脱衣,从而提高香榧产品品质。对裂果采摘的种子进行一次堆沤,来替代传统二次堆沤,既能在时间上加快香榧后熟进程,又能达到传统二次堆沤一样的效果,保证香榧产品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5.
种子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去种皮和果皮,如薏苡、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花类药材的加工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花朵采收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须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果实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著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扁桃(AmygdaluscommunisL.),俗称巴旦姆、巴旦杏等,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和干果。属世界名贵干果,在世界栽培面积较大,总产量居干果的前列,是国际市场上畅销品种。扁桃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食用种仁。种仁味美,营养价值高,优良无性系种仁含脂肪55%~61%、蛋白质28%、淀粉、糖10%~11%,并含有少量的杏仁素酶、杏仁甙,多种维生素及钙、镁、钠、钾等18种微量矿质元素。营养价值比同等重量的牛肉高6倍。在医药上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楼病等都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又发现苦扁桃仁具有抑…  相似文献   

18.
银杏种核形状及其种仁成分的分析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银杏种核的形状将银杏雌株品种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5 种类型.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种核三维度,即长/ 宽、长/ 厚、宽/ 厚比具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株间变异较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与种核的宽/ 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同品种类型间的单核重及种仁中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干物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株间变异较大,最大变异系数达到2479 % .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板栗品种(单株)果实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34个板栗品种(单株)的果实外观特征和种仁营养物质进行了观测,并应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品种(单株)果实品质进行了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单株)板栗球果的质量、横径、纵径和果实的质量、果形指数、出仁率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实生树(011号)的果形指数(1.82)最大,桂花香(298号)品种的单果平均质量和种仁平均质量均最大,特早(182号)品种的出仁率最高;不同品种(单株)板栗种实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板栗品种(系)栗实的单粒质量、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的测试数据,建立了各指标的线性隶属函数,在对各隶属度进行加权平均的基础上,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了排序,综合权重比较得出,尖顶油栗(358号)、汪字头7号(283号)、岑口大栗(374号)、桂花香(25号)及双合大红袍(216号)等品种的果实品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20.
柿果脱涩     
责任编辑姚家宁柿子果实中含有一种叫单宁的物质,主要成分为三羟基苯和没食子酸。青柿(生)果中的单宁,绝大多数易可溶性状态,甜柿(熟)果中的单宁,绝大多数以不溶性状态存在。脱涩,就是将可溶性单宁变为不溶性单宁,而不是将单宁除去或减少。直接脱涩,是用酒精、乙醛、石灰水、盐水等,渗入单宁细胞中,与单宁作用,使可溶性单宁沉淀。间接脱涩,是将柿果置于水或二氧化碳、乙烯气体中,使其密闭,由于呼吸作用,先放出二氧化碳,继之释放乙醛、洒精和丙酮等物质,可溶性单宁因之发生沉淀。另外,果实受伤后也易促进分子间的内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