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河南农业》2004,(2):19
优质专用玉米,也称特用玉米,是指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特殊性状和特殊用途的优质玉米。一般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青贮玉米等。优质专用玉米是粮、菜、饲料兼用的高产、优质、高效作物,比普通玉米增值显著,且省工、省力。河南省是我国夏玉米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阐述了我国玉米营养品质育种和特用玉米品质育种,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笋玉米等,育种研究进展和育种技术情况,认为要通过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能力来拉动玉米的生产,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西蒙5号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播期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子粒灌浆进程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的百粒干重为单种玉米麦套玉米;玉米子粒开始灌浆的日期为单种玉米早于麦套玉米;平均灌浆速率为麦套玉米单种玉米;最大灌浆速率为单种玉米麦套玉米,但出现的时间麦套玉米早于单种玉米;8月中旬后期单种玉米灌浆速率高;8月中旬前麦套玉米的灌浆速率高。  相似文献   

4.
刘静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9-339,343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可加工品种很多。总结了玉米凉粉、玉米奶饮料、玉米蛋糕、香酥玉米豆、玉米饴糖与玉米醋、玉米粉条、玉米面包、玉米片、玉米方便粥、甜玉米饮料等11种玉米食品加工技术,以供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和南方均有种植,玉米的病虫害妨碍着玉米的产量。病害主要有玉米茎腐病、玉米青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等。虫害为玉米螟虫和大螟、蚜虫、蛴螬、粘虫等。本文针对玉米病虫害及防治办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2,(14):21-22
正特用玉米是相对于普通玉米粗粮、饲料等传统基本功能,可以满足其他特殊用途或需求的玉米。在我国主要包括糯玉米、甜玉米、青饲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笋用玉米和爆裂玉米,共约8种类型。特用玉米是重要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和酒精等几个玉米深加工产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玉米深加工行业格局,分析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是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五种玉米病毒病。这五种玉米病毒病已对我国部分地区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分辨和鉴定这些玉米病毒病从而更好地进行玉米育种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专用玉米包括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用玉米、青饲玉米、高淀粉玉米。就这些玉米的研究现状、遗传特性、发展前景及应注意问题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高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低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比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日期早.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均滞后于单作玉米,是套种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套种玉米生长前期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于单作玉米,生长后期套种玉米氮素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玉米,而磷素利用效率相反.  相似文献   

14.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干秸秆还土见效慢的不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是比单一秸秆还土更好的秸秆还土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玉米推广品种与品种资源抗病毒病苗期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苗期人工接毒 ,对当前推广的 3 8个杂交种、1 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进行了抗玉米矮花叶病毒鉴定 ,调查了 4 3 8个品种资源材料田间自然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玉米粗缩病毒的情况。鉴定出高抗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杂交种 1 4个、自交系 6个 ,分别占供试材料的 3 6 84 %和 3 1 58% ,品种资源中存有大量的抗性材料 ,抗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的材料均在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根系间距下禾本科作物玉米(生长和磷吸收)受相邻作物玉米或蚕豆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目标作物,通过圆柱形根箱培养试验,设置单株玉米、单作玉米、玉米‖蚕豆间作并改变相邻作物根系间距,探究低磷条件下,不同根系间距的相邻作物对目标玉米的生长、磷吸收和根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株玉米相比,目标作物玉米与相邻作物玉米和蚕豆之间均以竞争为主,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近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21%、33%,间作玉米分别下降34%、31%;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10%、15%,间作玉米分别下降29%、29%。2)当根系间距较近时,蚕豆的根际pH低于玉米,且间作玉米和蚕豆之间的根际pH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根系间距较远的处理中两作物的根际pH无差异;相邻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间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在根系间距较近时无差异。3)不同处理中单作和间作玉米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无差异。综上所述,在低磷条件下,单作玉米的种内竞争强度随根系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而在不同根系间距下,间作玉米与蚕豆的种间竞争强度相似且无种间磷吸收促进作用。因此,种间根际互作形成的磷吸收竞争作用或促进作用依赖于适度的土壤磷供应。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吉林省目前生产中应用的140个玉米品种,分为早熟组、中熟组、中晚熟组、晚熟组、耐密组、高油组、青贮组和特用组共8组,在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西部半干旱区设3个试验点,系统地研究了吉林省玉米品种容重概况,通过在生态区间、品种组间、品种组内计算与分析,获得了各品种的容重差异及容重显著高于对照的高容重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山东玉米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子经营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概况,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玉米种子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山东的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Spodoptera frugiperda, the pest fall armyworm(FAW), is widespread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To date, planting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rop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in its native countri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Bt-transgenic maize(Bt maize) and non-transgenic(conventional) maize and six other host plants in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s and field trials for oviposition preference by the Chinese populations of FAW. In laboratory trials, female moths preferred to oviposit on maize with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Bt maize. However, after conventional and transgenic maize were exposed to FAW larvae and damaged, oviposi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ransgenic maize than on the conventional one. Field trials showed that for plants less damaged at an early stage(seedling stage), oviposition of FAW on transgenic and conventional maiz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wheat, sorghum, foxtail millet, peanut and soybean while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genic or conventional maize. FAW adults mainly laid eggs on Bt maize, while the larval density and leaf damage rating or percentage of damaged p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 conventional maize. Larval density and its damage on conventional maiz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Bt maize and the other five hosts. Thus, maize is a highly preferred and suitable host for S. frugiperda feeding and ovipositing, and Bt maize can be used as trap crop to protect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