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晶  祁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43-18445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探寻了传统农业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两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农业重在景观的特点,阐述了景观农业的主要内容与时代特征,及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就"景观式新农村"的营造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备  郭九林  孙元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51-551,554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针对苏南沿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 ,明确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提出了本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农业园区应运而生,并伴随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面临着功能定位和受众者需求两大设计问题,以及将高科技性、高生产性和地域文化性转化为审美性的景观美学需求。江苏银环太湖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以景观重构的视角切入设计:解读园区景观格局的功能重构、设计要素的重构以及文脉的延续与重构,实现园区景观设计中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为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景观设计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业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近些年来 ,景观生态学与农学的结合出现了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上的一个新分支———景观农业。景观农业的出现 ,是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生产探索 ,寻求其高产、高效、持续稳定所找到的解决方法之一 ,也是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农业生产问题的一次尝试[1~3] 。自然生态系统与景观较之人工生态系统与景观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高稳定性和维持能量与物质平衡的能力 ,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逐渐向人工生态系统和景观转化 ,人为因素在农业景观中愈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四湖地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腹地 ,…  相似文献   

5.
刘珊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5-21876,21908
以农业生态园为研究依据,提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原则以及景观内涵,从农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出发,配合案例分析,归纳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最大经济和社会价值,并探讨现代农业园规划、科技技术利用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以易县百泉生态园为例,从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当地基础条件,并进行发展现代生态景观农业的SWOT分析,提出在清西陵区域发展现代生态景观农业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突出现代农业的特点与风格,结合现有景观要素,形成生态、景观、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和目前景观农业建设过程中概念模糊、缺乏理性阐述等问题,从景观农业的内涵等方面入手,试图阐明景观农业的几个理论概念。将景观农业划分成大田生产型景观、观光型景观、沟域经济型景观和景致社区乐4个类型,并根据其农业文化外溢化、“三福”开泰、增值空间大、观赏余兴长和前瞻性强的特点,分析了景观农业策划中值得关注的5个理性问题,并提出了实际景观策划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详细阐述了数字农业在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景观生态农业、文化教育农业、加工物流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并借鉴北京、上海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合天津农业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化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对土地进行长期性、周期性耕种的结果,既具有一般景观的基本特征,又突出表现为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农业景观格局的研究热点、农业现代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农业景观格局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规划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规划研究的意义重大.总结我国农业发展规划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规划研究和农业园区规划研究这四个方面,最后从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唐登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0-15332
在突出生态校园建设的同时,强化区域经济、现代农业、专业教学等三大服务功能,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主要规划了教学区、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等5块绿地,并对入口花坛、求索桥、感恩亭等主要景点进行了设计与说明,对校园绿地建设及其功能发挥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都市农业的深入推进面临法律困境,包括农地产权结构失衡抑制都市农业增长、农业现代化立法滞后于农业技术探索、都市农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应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都市农业法律制度,确立都市农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3.
程昊  董锁成  李宇  李世峰 《农学学报》2015,5(7):126-131
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牧交错区是环境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也是国家农业发展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是典型的农牧地区。通过对土右旗基础现状的分析,总结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提出土右旗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而归纳出农牧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为中国农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淮北市城市近郊煤矿塌陷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实践项目,对农业园区废弃地整治、产业规划、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探讨,寻求煤矿塌陷区发展现代景观农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例,采用环境条件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假设了城市空间拓展、经济社会转型、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休闲融合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郑州市不同空间地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受4种驱动力影响,形成4类差异化空间的格局,并对不同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主导产业、发展功能的引导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既受到生态学发展的带动,又受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求的推动,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面有: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方法及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生态旅游区景观设计,能值理论及其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热点问题及宏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九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九师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满足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结构、农用地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优化;耕地实现了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发挥河南省著名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探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路径及产品类型,推进卢氏县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卢氏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人文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其次,提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及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即“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基于此,进一步提炼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类型,即休闲观光游、养老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和红色革命游,并集中规划和设计四种模式的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最后,提出规范土地有序流转、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及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四点对策建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谦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2-12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资源核算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