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加用纳米碳示踪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 d血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T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LND)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方法 将10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Ⅰ或Ⅱ期DTC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0例).A组行TT+患侧中央区LND,B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分析两组癌灶检出率、手术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双侧癌灶和多发癌灶检出率较高(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1),出血量增多(P<0.01),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增高(P<0.05),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结论 TT+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DT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预防性CLND的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分析CLN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中有65例(33.7%)存在CLNM,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直径≥5 mm、肿瘤侵犯腺体被膜、多发原发灶(单侧,≥2个)、双侧腺叶发病、喉前淋巴结阳性的患者CLNM转移风险显著增加(P0.05)。193例患者中1例发生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2例发生喉返神经永久损伤。结论 cN0期PTMC存在较高的CLNM率,且与多个因素相关,建议在有手术技术保障的条件下行预防性CLN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nterior thoracicnerve,ATN)、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住的92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病人,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尽量保护ATN及ICBN,而对于被迫损伤者或因淋巴结清扫不能保护者予以切除ATN及ICBN。将保护ATN、ICBN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切除ATN、ICB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按乳腺癌临床常规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转移、复发情况;胸肌萎缩及外形改变、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以及患侧上肢负重情况等。结果:通过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胸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0.83%、40.91%;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异常率分别为16.25%、25.00%;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17%、18.18%。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上肢负重正常率分别为100%、79.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安全可行,能够降低术后胸肌萎缩及皮肤感觉异常率,其上肢负重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其中在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5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5例(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皮肤感觉、清扫淋巴结数目、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保留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2.3%(8/65),而切除组80.0%(20/25)患者有感觉异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3.5 a,90例患者均未见腋窝局部复发。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Ⅱ、Ⅲ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微小癌发病率为1.27%。3例术前彩超提示一侧腺叶小结节,警惕恶变,术中发现病灶经冰冻切片证实后行一侧全切加另一侧次全切除;13例术前彩超未见结节,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未及结节,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均未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1-8a(平均4.5a),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易漏诊,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警惕合并甲癌可能性。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对治疗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将 5 0例 84侧伴有中鼻甲病变的 2型 2、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 37侧 (A组 )、中鼻甲外侧半切除组 32侧 (B组 )、中鼻甲切除组 15侧 (C组 ) ,观察 3种处理方式术后鼻腔清理时间、鼻腔粘连发生率、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及治愈有效率。结果 :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A组平均为 (7 0± 0 3)d与B组的 (9 5± 1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腔粘连发生率 :A、C组均为 0 ,B组为 18 8% ;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 :A组为 5 4 % ,B组为 12 5 % ,C组为4 6 7% ,A、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A组治愈率为 89 2 % ,总有效率为 10 0 % ;B组治愈率为 84 4 % ,总有效率为 96 8% ;C组治愈率为 6 6 7% ,总有效率为 73 3% ;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中 ,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处理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促使术腔尽快上皮化 ,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随访分析中央区及内侧象限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探讨行内乳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110例外侧象限乳腺癌常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临床资料。结果56例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总复发转移率高达23.2%,110例外侧象限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总复发转移率为10.9%。结论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主要向内乳淋巴结转移,常规乳腺癌根治术不能有效清除内乳淋巴结,所以术后复发转移率较外侧象限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应常规行内乳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近15a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分类及各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a间老年人甲状腺手术共174例.无1例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有暂时性低钙血症25例(14.4%),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0例(5.7%),皮下血肿8例(4.6%),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1.7%).永久性低钙血症2例(1.1%)。结论;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安全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微小癌4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1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46例。结果:术前正确诊断7例,术中诊断16例。2l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8例行一叶全切及对侧次全切除,7例行联合根治术,6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一侧叶全切除术,l例行一侧叶次全切除术,l例行甲状腺全切除;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6例,混合癌l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癌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癌的关系密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中应想到并存微小癌的可能;就单纯微小癌的治疗来讲,行单侧叶及块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孔支撑喉镜视频下等离子治疗咽喉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麻喉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双孔支撑喉镜下用等离子刀切除会厌囊肿、喉乳头状瘤及声带癌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会厌囊肿41例,声带癌9例,声带白斑5例,均无复发。喉乳头状瘤13例,复发2例,有效率97.1%。结论:双孔支撑喉镜视频下等离子切除喉部良性肿瘤和局限的恶性肿瘤,术野清晰,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19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例中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一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其他非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基因mRNA在有淋巴转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转移有关,提示CK19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268例显露喉返神经,31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走行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无永久性损伤,总损伤率0.75%;未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暂时性损伤9例,永久性损伤4例,总损伤率4.2%.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2、7(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27例患者的病变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结果: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22.2%和42.2%,11%;MMP-2、MMP-7在癌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7与乳头状癌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7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37眼)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以下3组:A组(胬肉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38例(43眼);B组(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4例(38眼);C组(单纯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48例(56眼)。比较3组间年龄、胬肉长度、入选前手术次数,以及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A、B、C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2.9±1.9)、(54.1±2.1)、(53.6±2.3)岁;翼状胬肉长入角膜长度分别为(2.56±0.30)、(2.75±0.32)、(2.65±0.29)mm;入选前手术次数分别为(1.32±0.76)、(1.20±0.62)、(1.15±0.71)次。3组间年龄、胬肉长度、入选前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63%、10.53%、5.36%,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BRAF~(V600E)突变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相关性及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影响。方法 150例cN0期PTMC患者术中均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前外周静脉血血常规计算NLR,Ventana免疫组化检测术后病理标本BRAF~(V600E)突变情况;采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归因比以及协同指数分析BRAF~(V600E)突变和炎症指标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转移比例最低(P0.05);而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比例明显高于仅存在BRAF~(V600E)突变或NLR≥2.5及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患者(P0.05)。BRAF~(V600E)和NL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ERI=4.987(0.159~11.011),AP=0.497(0.199~0.802),SI=2.313(1.502~4.605)。结论 BRAF~(V600E)突变和NLR具有明显交互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促进了PTMC患者CLN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组和非显露组,显露组225例,非显露组203例。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露组永久性及总的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3.4%,0.9%vs 5.9%,P〈0.05或0.01),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能降低喉返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