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粳稻挥发性成分测定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张婷筠  张明 《粮食储藏》2012,41(6):30-3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GC-MS)联用法对粳稻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平衡时间、样品量、解析时间和载气流量等萃取条件,用100μm PDMS、50μm DVB/CAR/PDMS和75μm CAR/PDMS 3种固相微萃取头进行萃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粳稻谷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条件为选用5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量20g、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45min、解析时间5min、载气流速60mL/min。  相似文献   

2.
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叶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GC/MS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程度烟叶的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碱转化导致烟叶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一些重要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含量降低,而一些糖和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糠醛、糠醇含量增加,胺类的吲哚含量增加显著。烟碱转化还导致碱性成分中的麦斯明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烟碱转化率样品的新植二烯、茄酮等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金钱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和美拉德反应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并对样品进行了卷烟加香评吸试验,对样品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增加,并对余味有一定的改善,并能使刺激性略微减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 1种;复合酶提取法所得烟用香料能够赋予卷烟特殊的香气,增浓烟香,醇和香气,改善余味,增强甜润感,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40种;金钱菇美拉德反应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明显增强,香气细腻纯净,柔和烟气,减轻刺激性,改善余味,以天然和发酵金钱菇为底物的美拉德反应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41和43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鸭梨花香的生理生态功能,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鸭梨花朵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了65 μm PDMS/DVB和50/30 μm DVB/CAR/PDMS 2种不同涂层纤维的萃取头对鸭梨花朵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特点。结果表明,65 μm PDMS/DVB和50/30 μm DVB/CAR/PDMS 2种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物数量和种类分别为20种和41种、5类和10类物质,其中65 μm PDMS/DVB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以烷烃类的种类和含量最高(烷烃类7种,38.63%),而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检测出的挥发物以烯类(烯类7种,41.16 %)和醇类(醇类7种,24.11%)为主要成分。根据萃取化合物的数量、种类和含量,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更适于提取分析鸭梨花朵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烟草香气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烟草香气成分是卷烟产品风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卷烟品质的重要因素。烟草的香气成分众多、组分复杂、含量较低。烟草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致香成分的获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水蒸汽蒸馏、同时蒸馏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顶空分析、吹扫-捕集法等方法。笔者主要综述了以上方法以及介绍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作坊式水代法芝麻油、传统作坊式压榨芝麻油、商品芝麻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芝麻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水代芝麻油和商品芝麻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程度更高;此外,芝麻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硫杂环化合物和苯系物因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显示出较大变化,其中3-乙基-2,5-二甲基吡嗪、4-甲基噻唑、愈创木酚等可作为区别三种芝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卧式密集烤房,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烟叶片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鲜烟叶中所含的香气物质经过烘烤大部分成份的含量下降,但在不同烘烤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多数成份在0小时至12小时或36小时至48小时含量增加,48小时后减少。因此在适熟烟叶条件下延长变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江苏富士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市售陕西富士苹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地苹果的挥发性成分均以酯类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醇类、醛类、酸类、烯类。检测到的33种成分中,江苏富士苹果有21种成分含量显著低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但是表征青草香气的反-2-己烯醛与顺-3-己烯-1-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陕西富士苹果(P<0.05),说明青苹果香气较强可能为江苏富士苹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作用特点,得到滚筒干燥工序加工烤烟烟叶的适宜条件,以国内外主要烟叶产区的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在滚筒干燥设备性能范围内通过参数组合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加工强度,采用对比评吸法比较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的增大,烤烟烟叶香气风格变化的样品比例逐渐升高;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2(筒壁温度130℃、热风温度90℃、排潮风门开度80%)最高,分别为54%、29%、69%、65%、30%、35%;浓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3(筒壁温度150℃、热风温度100℃、排潮风门开度60%)最高,达到19%;干燥感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降低,最高达到15%;劲头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均小于3%;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各指标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升高。在加工强度1~2(筒壁温度115~130℃、热风温度80~90℃、排潮风门开度80%~100%),感官质量保持不变与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显著大于感官质量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滚筒干燥工序在加工强度1~2设置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烤烟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产地烟叶特征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采用GC/MS测定方法,对国内8个烤烟产地初烤烟叶样品的6类烟叶致香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烤烟香型相同的产地之间,其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趋同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2)清香型烤烟产地的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醇类香气物及其他香气物的含量高于浓香型和中间型烤烟产地的烟叶。(3)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醛类香气物及叶绿素降解物的含量,以清香型烤烟产地的威宁为最高,6类致香物质中威宁有3种含量为最高值,居8个产区之首。  相似文献   

12.
白肋烟不同叶位叶片中性香气成分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肋烟达白1号非烟碱转化株为材料,在2种留叶数(每株18,24片)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位叶片晾制后生物碱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碱和仲胺类生物碱含量均随叶位增高而增加,少留叶烟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多留叶烟株,且上下部位间变幅相对较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少留叶烟株各叶位巨豆三烯酮含量高于多留叶烟株,且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多留叶烟株巨豆三烯酮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上部叶含量呈显著降低。其他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除β-大马酮含量以中部及偏下部位烟叶较高外,一般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以中部叶含量较高,多留叶烟株各部位叶片,特别是上部叶茄酮含量高于少留叶烟株。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乙醛和苯乙醇含量随叶位升高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茄芯和茄衣烟叶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及当地主栽茄衣品种德雪3号为材料,设置晾制、晒制及烤制3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后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及TSN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雪茄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均在烤制条件下较高,晾制和晒制导致这些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茄芯经晒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877.87μg/g,而茄衣则在晾制后含量最高,为1020.40μg/g,2种雪茄烟叶均在烤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低。茄芯和茄衣烟叶均以晾制后的TSNAs(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最高,分别为2058.29和2044.75ng/g,烤制可显著降低2种类型雪茄烟叶的TSNAs含量。茄芯和茄衣烟叶的生物碱含量经晒制后显著降低,且以晾制后最低,烤制后生物碱降低幅度较小。2种雪茄烟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烤制后最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以晒制方式调制的烟叶质量最好,茄衣烟叶则以晾制效果最佳。因此,茄芯烟叶在晒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茄衣品种德雪3号则在晾制条件下香气浓郁,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烟叶致香成分建立烤烟香型分类模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基于烟叶致香成分数据建立烤烟香型分类的最优模型,以便于较好地对烤烟的香型进行正确分类。首先对142 个烤烟烟叶样品中的45 个指标采用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14 个烟叶致香成分,依据这14 个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法、Logistic 回归、高斯混合模型、分类树、K最邻近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7种方法进行建模。通过对不同方法建立的模型采用100次随机抽取训练集样本和测试样本计算错误分类率,选择错误分类率较低的模型作为优选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判别法和高斯混和模型建立的2 种香型函数能较好地对未知样品的香型进行正确分类,且效果较好(正确率可达90%以上)。研究筛选出的2种优选模型对于烤烟香型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揭示不同香型烤烟风格特色形成与美拉德反应物的关系,为研究和开发更具特色的新型卷烟配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生产的不同香型烤烟中与感官评吸指标密切相关的芸香苷、还原糖、烟碱和脯氨酸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并从美拉德反应物的角度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浓香型烟叶;(2)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3)清香型和中间香型C3F和X2F烟叶的芸香苷含量及B2F烟叶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浓香型烟叶;(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的还原糖、脯氨酸和芸香苷含量增加,有利于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柔和度及圆润感;但烟叶烟碱含量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存在两面性,清香型和浓香型烟叶烟碱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感官评吸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贵州有机生态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关系,本试验对贵州省内7个产区(贵定、兴义、天柱、威宁、务川、道真、遵义),42个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产区样品化学成分较协调,两糖比基本在适宜范围之内,烟碱含量地区间差异不大,多地区上部叶烟碱和氯含量降低。感官评吸质量较好,主要表现为劲头下降,特别是遵义、道真和务川。威宁的清香较显著,飘逸感较好。所测样品香气质、香气量、燃烧性、灰色、评吸总分与糖碱比、氮碱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刺激性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不同冷凝温度对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法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冷凝温度对冷凝速度和冷凝后的液体温度都有影响,进而对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相同的冷凝温度,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技术测定烟叶中致香物质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评价,分析其中存在优劣差异,为指导烟区品种资源合理搭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用单料烟感官评吸评价法,综合分析豫西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内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总香气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洛阳4号’、‘中烟100’、‘K326’、‘云烟202’和‘长脖黄’。不同基因型新植二烯含量与香气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苯丙氨酸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K326’,其次是‘中烟100’和‘洛阳4号’;棕色化产物类含量最高的基因类型是‘中烟100’,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含量最低;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的是‘洛阳4号’,其次是‘中烟100’。不同基因型的评吸评价结果是:中下部叶片以‘中烟100’评吸总分最高,其次是‘洛阳4号’,‘长脖黄’较差;上部叶片以‘洛阳4号’评吸总分最高,其次为‘中烟100’,‘K326’较差。豫西地区适合主推‘中烟100’和‘洛阳4号’品种,合理搭配‘云烟202’、‘K326’,淘汰‘长脖黄’。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张静  刘浩  闫辉  王超 《作物杂志》2016,32(5):135-43
为完善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烟叶结构优化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各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C(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多,达4.17%,与对照产值差价最小,为528元/hm 2。处理D能显著提升B2F等级的化学成分得分和外观质量;处理C感官质量评吸得分最高,达78.899,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的致香成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处理C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达637.39μg/g,较对照增加了60.09%;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526.25μg/g,占致香物质总量比例最高,达82.56%;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酮等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也最高。综合分析,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可明显提高红大上部烟叶的品质和致香成分,提升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