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的经济重心——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极度的社会动荡,“无月不战”。“兵难日起,州郡鼎沸,效境之内,民不安生,捐弃居产,流亡藏窜”,“是时天下户口耗减,十裁一在”,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普遍现象。战乱之中的北方人民,为躲避兵祸,就大量的向相对安静的南方及北方边境地区迂徒。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动,为迁入地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管理经验,使这一时期南北农业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本文从南北各地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传播、农田水利的发展等微观层面,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和少数民旅的封建化等宏观层面入手,以期勾勒出南北农业文化在这一时期的交流和发展,并对这一时期农业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作一探索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北方农业以禾(小米)黍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随着南北氏族的交往,民族的融合,禾、黍、麦等传入南方,水稻也进入黄河流域。江浙一带,有史记载的最早吴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至二世纪),这种南北作物的交流早已完成。因而在古籍记述中,稻与粟麦等作物在吴越时期都有记述,其中以稻和粟的关系最为微妙,如弄不清楚,容易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也是民族间相融合的时期 ,南北人民的融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各地区民族频繁接触 ,为音乐上的大融合准备了有利条件。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等以其独立的面貌出现 ,一些外族乐器也为中原人所采用。本文试从歌舞伎乐的交流、乐器的交流、佛教音乐文化的交流、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等几个方面阐述魏晋南北朝音乐的交流及对隋唐燕乐的影响。一、歌舞伎乐的交流及对隋唐燕乐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域的中国部分和中国的西凉地区 ,是西方少数民族、汉族及外国的音乐文化初步融合的地带 ,后西北各民族内迁 ,…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根于传统农业的农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迁。皖北地处中国南北的交汇处,中国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在此地均有种植,皖北地区农业文化兼有中国南方和北方农业文化的特点。本文根据皖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资料,以Y村为例,认为皖北地区农业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农业种植品种单一化、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农业节日习俗消失化、农业人际关系陌生化等方面。研究此地的农业文化变迁,对农业文化的保护、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农书在存目的数量上相对稀少,农书内容与质量相对薄弱,未能出现较重要的农学思想和农业技术。唐代士人的著述动机在科举初兴的催动下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行卷习例使得士人著述偏狭于仕进,鲜能触及农家末学;农学观念的扩大与道教倾向使得农书著录和内容杂驳,从而淡化了农学价值;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江南农业初兴,北方农书创作相对低落,却为南方农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书的传播与农技的推广相悖而行,加上两次文献遭厄使得农书流传多舛,"稀见"语境下的唐代农书开启了后世农学发展的诸多路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优质专用作物是促进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光、热、土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并存,发展旱作与节水农业、建立和完善节水工程技术体系无疑是促进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建立节水工程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作物提高作物品质,也是增加农业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优质专用作物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农业探索》(双月刊),创办于1979年,1985年公开发行,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致力于传播台湾农村社会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及经济发展的动态与成效,探索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海西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服务海西经济发展,为海峡两岸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64-266
在先秦时期,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文化始终同荆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是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中原文化无论在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始终是荆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荆楚文化的流变。中原文化随着北人南迁而逐步南渐,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涉及经济、科技、农业、民俗等。其中,中原和荆楚之间在农业文化领域的传播与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台湾农业探索》2019,(2):82-82
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单位: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协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峡两岸农业研究中心,闽台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会农业分会。《台湾农业探索》致力于传播台湾农村社会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及经济发展的动态与成效,探索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海西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服务海西经济发展,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贸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探索》2019,(1):70-70
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单位: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协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峡两岸农业研究中心,闽台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会农业分会,《台湾农业探索》致力于传播台湾农村社会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及经济发展的动态与成效,探索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海西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服务海西经济发展,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与经贸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布局、农业基础、农业产业体系等角度分析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对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产成本过高等劣势,但也具有市场空间大、农业产业经验先进和发展契机众多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即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基础性、融合性、创意性、示范性,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特色唯一性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群 《古今农业》2009,(4):70-77
清末民初,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湖北地方政府为发展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及改进措施,如推广经济技术作物、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会、筹设农事机构、颁布兴农法令等,这些政策措施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它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部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推动农村新市镇的兴起和市场扩大、激活农村传统社会关系、推进农村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的新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庆煌 《农学学报》2018,8(1):121-125
本文回顾了中国热带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热作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科技进步在促进热带农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指明了热带农业科技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需求,最后明确了新时期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both the cultivation of food crops and economic crops a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flects the new trend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es strongl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eastern Gui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及抗低温助剂的研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锋  贾志红  沈宏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2-14,17
基于农业生产中低温对农作物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该文综述了低温对作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和抗低温助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8.
农业立法后评估是提升农业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该制度在中国农业立法中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立法后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将推动农业立法思想的发展和立法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它将在实践中发挥全面、客观检视农业立法实效性和合理性的作用,促进农业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农业立法的水平,进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然而,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勾画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方案,首先对农业立法后评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农业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同时对该制度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探讨了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以及评估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从整体上提出了关于建构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宣云  王川  施六林  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0+1796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水稻机械化进程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农机、农机和农艺配套及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因此,提出完善耕地权属体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完善农机工艺、提升农机服务化水平等相应措施。最后,在"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加快水稻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20.
园艺产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其中蔬菜和水果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种植作物。但是果蔬等园艺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更高,因此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两型园艺产业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从我国两型园艺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入手,构建了涵盖生产组织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市场供需系统等七大系统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园艺产业生产体系,并对发展两型园艺产业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