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普查 ,海东地区草场害鼠主要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田鼠 ,分布在海拔 2 2 0 0— 42 0 0 m的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山地草甸等阳坡、阴坡和农田。发生面积 65 3 2 3 .6hu ,危害面积 1 9792 7hu。毒草主要为黄花棘豆、兰花棘豆、狼毒、醉马草等 ,分布在海拔 1 65 0 m— 3 80 0 m的山地草原类草地上。  相似文献   

2.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3.
《新疆畜牧业》2012,(5):20-20
根据去冬今春监测数据分析预测:2012年新疆草原害鼠中等偏重发生,危害面积511.93万hm^2。主要危害种类有黄兔尾鼠、大沙鼠、鼹形田鼠、赤颊黄鼠等,主要发生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发生区域涉及伊犁、塔城、昌吉、哈密等14个地州60余个县市。  相似文献   

4.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5.
天祝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草原分布有高寒草甸、灌丛草甸等草甸草原,高原鼠兔是南部草甸草场的优势鼠类,危害严重,有效洞口密度达458个/hm2。为了进行有效防治,制作鹰架,招鹰控鼠。观测结果表明,招鹰控鼠方法控制高原鼠兔效果明显,第3年有效洞口密度平均降低37.5%,植被破坏率平均减少11.4个百分点,有效抑制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恢复,减少了牧草损失。  相似文献   

6.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β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放牧压力梯度(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上,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在过牧压力下最高.在放牧压力下各草地群落βw和βt值(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序列是: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典型草原>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βc和βr的测度结果兼有反映草地群落放牧压力梯度上物种替代速率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内涵.二者的测度结果为: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草地群落固有的物种多样性是保持草地稳定和草地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在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实施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后,对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揭示当地高原鼠兔发生机理,并为有效开展高原鼠兔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对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进行围封、补播、施肥、划破等12种不同草地改良措施,通过堵洞盗洞法监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并结合样方法测定植被等生境因子,探讨玛曲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改良措施前相比,不同改良措施下有效鼠洞密度均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草地改良措施均显著降低了有效鼠洞密度(P<0.05),且补播措施显著优于其他措施(P<0.05)。有效鼠洞密度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鼠洞密度与草层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因而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草层高度是决定鼠群密度的重要因子,而禾草类高度是决定草层高度的重要因素。两年的植被定向调控试验表明,在该区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有效鼠洞密度,而补播禾草和增施有机肥,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的比例,进而提高整体草层高度,可显著降低有效鼠洞密度(P<0.05)。因此提出“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比例,治理高原鼠兔危害” 的生物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山草地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及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明晰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布尔津林区5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调查137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要优势科;山地草原与山地草甸以伞形科、禾本科、百合科为主要优势科;山地草甸草原与高寒草甸均以禾本科、毛茛科、百合科为主要优势科,但所占比例不同。2)植物在科属种水平上数量的变化特征均为山地草原>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山地草甸。3)地上生物量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仅在荒漠草原中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除山地草甸草原外,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荒漠草原与山地草甸中的地上生物量与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地...  相似文献   

9.
天祝县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利用天祝县及周边地区117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和DEM分区修正,将天祝县草地分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寒温微润山地草甸草原、寒温湿润山地草甸、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微温微润草甸草原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6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草地退化程度,结合天祝县实际的草地资源分布图和草地的不同等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tGIS)工具,对天祝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天祝县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685亿元/年,其中微温微润草甸草原贡献率最高,达31.52%,寒温微干山地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贡献率为8.45%.  相似文献   

10.
祁连县共有天然退化草原1,543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7%。其中轻,中度退化草原1,349万亩,占退化草原的87.44%,重度退化草原193.7万亩,占12.5%。1982年全县各类草场平均亩产青草114斤,比1959年的133斤下降了14%,每年因退化而损失的的牧草达1.8亿斤,相当于126,200只羊的全年食草量。退化草原杂类草甸植被平均亩产可食青草62斤,为原植被蒿草草甸136斤的46%。全县有鼠害面积250多万亩,其中破坏最严重的35万亩,平均每公顷有高原鼠兔13个,每只鼠兔日食鲜草77.3克,年共28公斤。据沙龙滩、克什查调查,该区每年高原鼠兔食草1亿多斤,可养绵羊7万只。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地区天然草场毛面积为76.86万hm2,可利用面积69.23万hm2,草场类型复杂、种类繁多,根据盆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和植被分布特点,可将盆地的草场类型分为7个大类,分别是低地盐化草甸草场、山地荒漠草场、山地荒漠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原草场、高寒草甸草场,这些草场是吐鲁番地区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2.
天祝县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天祝县目前天然草原巴普通发生退化,其中退化比较严重的达到13.47万hm^2,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34.41%,重点分布于草原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沙化、碱化面积8.6万hm^2。草原退化是内围和外围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滥垦乱挖、不合理利用等。提出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改良退化草场,发展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强化草地监管力度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惟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草原总面积170.9万公顷,可利用草原142.2万公顷。草原有低湿地草甸类、平源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原化荒漠类、山地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山草甸类、高山沼泽草甸类、高山草甸类11个类型,总储草量18亿千克,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寒草地的影响,2016年在三江源高寒草原选取4个不同高原鼠兔密度梯度的采样点取样,分别对植被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与高原鼠兔密度梯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整体上随鼠兔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适量的高原鼠兔能够改变草甸植物群落的组成。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根茎比整体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梯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土壤属性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对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在0–20 cm的土壤中,多数土壤属性值随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增加呈现波动状递减趋势;无鼠兔采样点与高密度和低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整体上差异显著,而与中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值趋于近似。4)通过对所有采集的土壤性质指标与根茎比做热度图分析,发现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根茎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适度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改变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营养,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藏高原东缘4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土壤表层(0~15 cm)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下层土壤(15~30 cm),而且随草地类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4种类型草地中的变化趋势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山地草原,酸性磷酸酶活性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脲酶活性在表层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高寒草甸,下层为山地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是全面评价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地位和角色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同步评价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家畜食物生产、水源涵养、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服务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区域内草原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划分出草原鼠害的适生范围,是草原鼠害监测的新方法。本文以石渠县高原鼠兔为例,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3S技术,通过对草原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植被指数等5个影响因子与高原鼠兔分布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指数、宜生区分布及其分布图。结果显示:宜生区与实际发生区基本吻合,草原技术推广部门勾绘的高原鼠兔分布区与宜生区重叠率57. 9%;经计算,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区面积1041885. 0hm~2,比统计面积少17. 1%;本文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计算获取高原鼠兔分布区域和面积的方法,可用于草原鼠害的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封育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新疆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封育区(10 a)和放牧区的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后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草地0~10 cm土层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除山地草甸草地5~10 cm土层)(P<0.05);且封育后山地草甸草地细菌Chao 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冗余分析表明,山地草甸草地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为pH、土壤容重,但温性草原草地为电导率和植物盖度。总之,封育对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且山地草甸草地土壤细菌较温性草原对封育的响应更显著。因此,在对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进行生态恢复时,应着重考虑不同草地类型对封育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山丹天然草原面积及盖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决策树分类和像元二分模型等方法,对山丹草原资源和草地植被盖度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原总面积39.59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分别为8.47,3.14,9.61,8.23和10.14万hm~2;2014年研究区草原总面积比1987年减少了2.59万hm~2,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分别减少了8592.75,2377.08,3357.69和11559.75hm~2。各类型草地平均盖度依山地草甸、高寒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次序降低,分别为82.35%,57.60%,33.79%,17.07%和9.94%,正常年份分别以Ⅱ,Ⅰ,Ⅳ,V和V级草地盖度为主;从1987年到2014年,山地草甸盖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高寒草甸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