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陕北黄龙林区辽东栎群落30个样地资料,通过聚类对辽东栎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辽东栎-土庄绣线菊—披针叶苔草;辽东栎一虎榛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胡枝子—大油芒;辽东栎一水木旬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白刺花—草地早熟禾;辽东栎—黄蔷薇—华北风毛菊。各群落Whittaker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坡向对物种多样性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46-65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DCA和DCCA对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样地分划为10个群丛:华北落叶松-三裂绣线菊-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小卫矛-糙苏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林地早熟禾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东方草莓+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东北茶藨子-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北柴胡群丛和华北落叶松-银露梅-东方草莓群丛;DCA的排序结果显示,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温度、海拔及水分条件;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的分布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坡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机械取样法和生态学分析与统计方法,分析了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物种总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一致,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各群落在植物物种均匀度上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以针叶阔叶混交林最高,其次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在不同的海拔范围内,植物群落的特征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均匀度基本平稳。坡度大于41°时,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到最低,同坡向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为北>西>南>东,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西>北>南>东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生长类型中,乔木层或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在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舟山群岛因面积变化、地理隔离和人类高强度干扰而蕴育着丰富的植被和海岛特有植物群落。基于洛迦山岛30个植被样地划分其植被类型,分析特有植物群落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1)洛迦山岛植被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灌丛和灌草丛;按优势种和植物区系特征划分出10种群丛或群落类型;按群落年龄和外貌划分出10种演替阶段的群落类型。2)红楠-普陀樟群落和滨柃-海桐灌丛的胸径级结构均呈“L”形分布,胸径在0~5 cm的个体占比最高。3)红楠-普陀樟群落的平均密度显著低于滨柃-海桐灌丛(P<0.05),其他物种多样性在2种群落间无显著差异(P>0.05);仅红楠-普陀樟群落的功能离散度和Rao二次熵指数显著大于滨柃-海桐灌丛(P<0.05)。综合发现洛迦山岛植被类型丰富,海岛特有植物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和功能多样性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陆桥型海岛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和提升海岛特有植物群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原生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群落多样性指数——白桦—乌拉苔草群丛>白桦—柴桦—修氏苔草群丛;灌木群落多样性——柴桦—五蕊柳—沼泽皱蒴藓群丛>细叶沼柳—五蕊柳—修氏苔草群丛>柴桦—乌拉苔草群丛;草本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篷子菜拉拉藤—修氏苔草群丛>小白花地榆—丛苔草群丛>大叶樟—修氏苔草群丛>小白花地榆—修氏苔草群丛。篷子菜拉拉藤—修氏苔草群丛和柴桦—五蕊柳—沼泽皱蒴藓群丛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Jsi)较高,而白桦—柴桦—修氏苔草群丛和柴桦—乌拉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盖度与生物量,探讨了主要优势种的繁殖策略及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湖泊现有水生植物群丛42个,其中湿生植被群丛11个、挺水植被群丛6个、浮水植被与沉水植被群丛分别为11和14个;在湿生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群丛为灰化苔草群丛,其次是“荻 芦—灰化苔草群丛”和“虉草 马蓝群丛”;在沉水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密齿苦草群丛,其次为菹草磋丛、“竹叶眼子菜 穗花狐尾藻群丛”与“野菱 双角菱群丛”;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野菱 双角菱群丛”与“菰 野菱群丛”,其次为“野菱 双角菱—密齿苦草群丛”和菰群丛;在所有群丛类型中,以灰化苔草群丛的盖度最大,以菰群丛的生物量最高;有效的繁殖策略是灰化苔草、密齿苦草、菹草等主要优势种在强烈的人为干扰压力下依然分布广阔的根本原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3个发生不同年限的藏东南小型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泥石流沟道沉积区植物群落分别有藏川杨+腺果大叶蔷薇+沿阶草群落、藏川杨+鸡骨柴+苔草群落和藏川杨+高丛珍珠梅+苔草群落3种类型.②发生20a的泥石流沟道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③藏川杨+腺果大叶蔷薇+沿阶草群落中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大于草本层,其余群落均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高于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④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演替过程表明杨柳科植物为先锋种组成群落贯穿于整个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TWINSPAN将研究区植被分为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和草本群落3大类,包括12个群落类型。采用3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到草本群落过渡,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在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波动较大,而在草本群落波动较小。DCA排序结果表明,决定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分布类型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盐分和水文状况。在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在土壤含盐量较低区域,组成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9.
甘肃敦煌西湖多枝柽柳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375,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330,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487。从群丛组间比较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依次为ⅢⅡⅠⅣ;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ⅢⅣⅡⅠ。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0(α0.01)。种群格局分析表明,多枝柽柳和共建种芦苇的种群空间分布都呈显著的聚集分布,且芦苇对空间的侵占和填充能力要强于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石膏山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该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灌草丛,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则与其相反;3)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先升高后又降低,多样性与均匀度先下降后上升。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曲线拟和程度的显著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景区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DCA)对五台山清水河湿地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57个样方分为牡蒿群落、鹅观草群落、地榆+委陵菜群落、水蓼+东方蓼+薄荷群落、水蓼+酸模群落、北水苦荬+东方蓼群落.2)DCA第1轴主要反映了人为干扰程度因子;DCA第2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因子.在DCA图中,湿地植被相应地沿对角线从旱中生的群落类型逐步向湿生群落过渡.3)TWINSPAN和DCA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它们都客观地反映出人为干扰与湿地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给植被生态保护和植物群落后期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典型植物群落样方57个,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对茅台水源区植物群落分类、植物群落、物种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57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并在样方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2)群落样方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坡向是贵州茅台水源功能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3)物种D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和光照对植物分布起关键作用,排序轴对角线反映群落中物种在各群落类型中的替代关系。群落样方、物种DCA的排序结果揭示了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恢复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显示,可将所调查的植物群落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重度干扰群落(群落E)、中度干扰群落(群落T)和轻度干扰群落(群落F)。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并显示3种群落分布与一定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群落E与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厚度、土壤水分、苔藓盖度及盖度等环境因子呈负相关,群落F则与岩石裸露度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厚度、土壤水分、苔藓盖度及盖度等环境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庆元县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中植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庆元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中48个样方的植被群落,并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群落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植物66科129属193种。植物物种数较多的科分别为壳斗科Fagaceae(19种)、樟科 Lauraceae(18种)、山茶科 Theaceae(9种)、杜鹃花科Ericaceae(9种)、蔷薇科Rosaceae(9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6种)、禾本科Gramineae(6种)、茜草科Rubiaceae(6种)、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5种)和百合科 Liliaceae(5种)。乔木层优势物种主要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甜槠Castanopsis eyre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少叶黄杞Engelhardia fenzeli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灌木层优势种为杜茎山Maesa japonic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隔药柃Eurya muricata和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草本层优势种为蕨Pterid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中华薹草Carex chinens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②双向指示种分析将植被群落分成10个群丛类型。③10个群丛在去趋势对应分析排序图中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反映了较好的环境梯度。④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影响各群丛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和坡度;各优势树种的分布特征与各群丛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结论   海拔是影响庆元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海拔对山地植被群落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图4表4参22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区组试验设计,于沪陕高速公路信阳至南阳段4种路基边坡建立了28个植物群落观测试验小区。在测定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对不同土壤类型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路基边坡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和"胡枝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较强,与高度、盖度、保土作用系数相关性较差;植被保土作用系数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与植株高度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DCA数量排序方法,在群落水平上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排序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分为盐穗木群落、梭梭群落和白梭梭群落三个典型群落类型。通过排序分析土壤盐渍化与盐穗木群落相关性较强,梭梭群落与土壤肥力、白梭梭群落与土壤酸碱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梭梭+白梭梭群落的过渡带上,土壤各因子含量也随之发生过渡变化,而盐穗木群落与梭梭、白梭梭群落有明显的界线,表现出了恶劣生境下的物种趋同性。综合分析表明了在隐域条件下土壤因子含量与植被格局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植被对生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额济纳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林天然植被进行了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结果将8个样方划分为4个群丛,并分别对每个生境进行了论述.DC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均反映了群丛所在环境的地下水位、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相对高程等生态因子的梯度变化.种的DCCA排序和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是所有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陕西黑河上游植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揭示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为今后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结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双向聚类法中的TWINSPAN软件包对陕西黑河上游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以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指标,对群落不同层次及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24个样地划分为10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结构中不同层次间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乔木层和灌木层;各个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白桦+太白杨混交林>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华山松林>华榛+青杨混交林>油松+山杨混交林>山榆林>八角枫林>锐齿槲栎林>山杨林>油松林;24个样地内共有植物237种,分别隶属于65科、150属。【结论】人为干扰、林下环境的异质性以及物种的生物学特性,都可能造成植物群落内部各层次以及各群落类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干扰、环境异质性以及物种生物学特性均是复杂的科学问题,是较多因子综合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