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生长激素自1982年美国首次利用重组DNA技术使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以来,目前生长激素的生产已经工厂化,这就为人类利用生长激素促进家畜生长发育和提高产奶、产肉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迄今,国外先后在牛、羊、猪上进行了生长激素的使用试验,其中在奶牛上应用生长激素的试验最多。下面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外在奶牛上使用牛生长激素(BST)提  相似文献   

2.
生长激素与泌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最初的产品之一是生长激素。1937年注射天然垂体浸出物增加了产奶量,从而认识到了垂体物质的这种潜力。1940年英国科学家进一步纯化这些浸出物并证实生长激素是一种具有催乳效应的成分。每个垂体腺中只能提取出微最的生长激素(5—15mg)。最近在康乃尔大学和国家研究所用垂体衍生的生长激素对奶牛进行了短期研究。1981年  相似文献   

3.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川芎、益母草、王不留行、木通、甘草等中药组成饲料添加剂,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不同剂量的添加试验,测定奶牛血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腺素和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奶牛血清甲状腺素、催乳素、生长激素含量,对奶牛血清皮质醇含量影响不大(P>0.05)。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与添加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产量奶牛的高效选育一直是困扰奶业及奶牛养殖业高效发展的难题,产奶量不足,生产效率不稳定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但传统筛选高产奶牛方法耗时耗力,不利于高产奶牛快速培育,且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较差,也无法长期保留。目前,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产奶量与奶牛的表观性状有关,如体重、体尺、乳房形态及肛殖距等。不仅如此,产奶量及奶品质还与催乳素及其受体基因、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和及其他产奶基因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影响奶牛产奶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概述,阐述了不同因素对高产奶牛筛选应用的潜在价值,有望促进高产奶牛的快速筛选,助力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泌乳受到以生长激素为核心的内分泌体系的调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动物生理了解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通过调控内分泌体系促进泌乳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重组生长激素的应用使奶牛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20%。但是,直接使用外源激素至少面临两方面的问题:1)蛋白质或肽类激素不便于在动物体内长期贮存,尽管有一些缓释形式的产品出现,仍须多次重复使用;2)消费者对激素存在普遍的畏惧心理,使用外源激素容易引起部分消费者减少对奶的消费。另一种调控选择是利用免疫调控技术强化动物内分…  相似文献   

6.
用内蒙古赛科星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奶牛性别控制冷冻精液对100头奶牛进行了人工配种。结果表明,情期配种率和性控率分别为58%和100%,说明该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是目前国内奶牛繁殖领域中比较先进的生物技术.它可以使生产性能低的奶牛或黄牛。繁殖生产出品质优良,生产性能高的奶牛后代,从而增加优秀奶牛的数量。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密山市作为全省奶牛生产的重点市县,近2年来,承担了省计委和省财政厅下达的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项目.现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牛垂体生长激素能显著地影响育肥羔羊的身体组成,但生物合成生长激素的效果及其投予的剂量和方法都没有过报导。应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牛生长激素,目前已对其有效地刺激奶牛的产奶量进行了评价。生物合成和垂体提取的牛生长激素具有相同的免疫力,对垂体机能减弱的矮小型小鼠能刺激生长,有类似于对羊的作用。本实验是为了检测外围循环生长激素的分布是否受到生物合成牛生长激素不同剂量或不同方法的制约,这对于测定羔羊的生产反应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以生物体为主体。采用一系列生物工程手段,如将基因重组或转移到另一细胞、组织或另一基因,以达到控制生物某一特定特征的目的。生物技术产品涉及工、农、医各个方面,包括治疗药物、诊断试剂、农业和兽医用品、化工、食品加工、废水处理、能源、金属回收等等。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渗透到畜牧生产领域中,如:——利用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动物更耐受应激,饲料报酬更高;——改善瘤胃微生物环境,提高其消化粗饲料的能力,由现在的50%提高到80%;——利用生长激素改变家畜的生长模式,提高奶牛产奶量20%~40%,提高猪生产速度15%—18%,猪每增45.45公斤体重,饲料消耗降低30%,提高胴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能极大地促进畜牧生产,近30年来,各国对畜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颇为重视。我国台湾省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些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于猪、奶牛、鸡、鹅生产中。各地都成立了人工授精站。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36.6%以上、受胎率80%左右。95%以上的奶牛采用人工授精。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已由50%提高到了75%。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和体外受精研究以绵羊最  相似文献   

11.
<正> 据美国农业部科学家按当今奶牛生产水平预测,21世纪奶牛将是超产型奶牛。另据推测,按照人们精心设计,到达21世纪奶牛可生产出“特殊”奶。据农业部动物研究室主任诺曼介绍,21世纪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可望达到40,000磅,而1988年全美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为14,213磅。据诺曼博士在最近美国农业研究杂志上透露,他们已经培育出年单产50,000磅的奶牛。1945年美国奶牛数量为2,500万头,而现在降至100万头,但是平均每年每头产奶量由1945年的4600磅增到现在14,000磅,四十多年间奶产量增加了二倍多。现在奶牛发展的争论热点是牛生长激素(简称BST)的应用,BST是否可以用于奶牛生产中将直接影响奶牛产量的提高。目前BST利用正等待食  相似文献   

12.
动物生长激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畜牧业上使用的动物生长激素主要有牛生长激素(BST)和猪生长激素(PST)。现已证实人工合成的BST具有促进奶牛泌乳的作用;人工合成的PST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和提高瘦肉率作用。但是,动物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值得重视。本文综述了动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与作用机理、安全性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近日批准允许在奶牛身上使用争议已久的人造牛垂体生长激素(BST),以提高牛奶的产量。人造牛垂体生长激素与奶牛脑垂体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激素类似,可以使每头奶牛的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山东省平原澳西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平原奶牛繁育基地依托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美国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移植.初步形成了“胚胎生产-黄牛代孕-牛犊生产-市场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模式,为迅速扩大高产奶牛群体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 牛生长激素研制相关背景 牛生长激素(bovine growth hormone,bGH)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生长和催乳功能的蛋白质。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是bGH人工合成的替代品,给奶牛注射,可以人工增加奶牛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物保健》2008,(9):121-121
1993年,美国批准在奶牛中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rBST)。美国康乃尔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给奶牛使用rBST不仅可以提高产乳量,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使用rBST的牛群比较,用不到15.7万头奶牛可以生产出用100万头奶牛同样数量的牛奶。这可以节省49.1万吨玉米,  相似文献   

17.
高峰 《中国乳业》2004,(5):33-33
我国奶牛、肉牛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普遍较低,利用畜牧业发达国家优良的高产奶牛和肉牛基因对我国本地奶牛、肉牛品种进行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的改良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使用胚胎移植生物技术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我国胚胎移  相似文献   

18.
奶牛泌乳主要受到以生长激素为核心的生长激素轴的调控,其调控原理错综复杂,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长激素轴的组成及特点对其调控机制进行简单综述,以期対生长激素的泌乳调控有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美国康乃尔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能促进奶牛产奶的激素,可将奶牛的单产提高25%,大大降低牛奶的生产成本。原来奶牛产奶受体内生长激素(即BGH)的控制。五年前科学家们找到了编码BGH合成的基因,而今已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地把该基因移植到了普通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去,使细菌转而大量地生产BGH。  相似文献   

20.
生殖激素在奶牛生产上的正确应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盲目使用生殖激素,非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针对这个问题莱西市畜牧兽医局于2013年5月18号聘请北京华秦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及秦皇岛全农精牛繁育有限公司的专家对本市65名奶牛配种员及规模化奶牛场与奶牛养殖小区的配种技术人员就奶牛配种繁殖中常用生殖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此,现将培训班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