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工采捕缢蛏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恶劣,效率低,已成为养蛏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研制缢蛏采捕机是发展缢蛏养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缢蛏人工养殖的不断发展.其苗种需求也不断加大,仅靠采捕自然野生苗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此,笔者从事了缢蛏苗种中间培育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翔宇 《齐鲁渔业》2009,(12):67-68
无棣县水产特色养殖项目自9月份完成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采捕工作后,特色养殖水产品全面上市。据实际销售统计:缢蛏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250kg,按市场销售单价12.0元/kg计算,实现产值可达1500万元;青蛤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600kg,按市场销售单价14.0元/kg计算,实现产值可达4200万元;菲律宾蛤仔平均每667m^2产量超过750kg,  相似文献   

4.
缢蛏半人工采苗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缢蛏养殖在江苏省海门市发展迅猛。单纯依靠采捕野生苗以获得苗种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海门市从1996年开始进行了缢蛏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试验,一并获得成功。1998年50亩滩涂产蛏苗14.8吨、平均亩产0.29吨。1999年250亩滩涂生产蛏苗87.8吨,平均亩产0.35吨,部分缓解了蛏苗短缺的矛盾。现将海门市进行的缢蛏半人工采苗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场地选择与修筑 选择地势平坦,略为倾斜的高中潮区。表面软泥光滑,含泥量80%左右,泥深约30cm,下为沙质层。潮流畅通,…  相似文献   

5.
正缢蛏是海水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缢蛏采捕困难,机械化收获短期内难以实现,作为基层渔技推广者,如何研发一种简单、实用、易推广的缢蛏收获或者养殖的方式,解决缢蛏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2015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埋入养殖滩面50厘米,然后覆盖泥土进  相似文献   

6.
海门市从 1996年开始大力推广缢蛏养殖技术,近几年发展迅猛,养殖面积从 1996年的 400亩,发展到 1999年的 5 380亩,单产从 1996年的平均 150千克提高到 1999年的 750千克,在沿海地区掀起了养殖缢蛏的高潮。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单纯依靠采捕野生苗获得苗种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我市从 1998年开始采用半人工采苗技术生产缢蛏苗,亩产蛏苗达到 0.27吨, 1999年 250亩滩涂生产蛏苗 87.8吨,部分缓解了蛏苗短缺的矛盾。本文总结了我市近年来进行的缢蛏半人工采苗技术,供参考。1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略为倾斜的高中潮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人工基质中添加自生固氮微生菌,放置池塘底层或离地的可移动箱筐式人工基质的缢蛏养殖装置,进行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的缢蛏养殖人工基质,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使缢蛏养殖成活率、起捕率同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大增加,缢蝇人工采捕成本大幅下降.起到保护环境,工厂化生产的高效与固氮养殖的高品质三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控制培育缢蛏幼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索采用缢蛏幼体实验生态研究的成果,控制缢蛏幼体各发育阶段较佳生态条件,进行人工控制培育幼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位出苗量为5.46万粒/M^2。至21.06万粒/M^2。,每公顷产量达8000千克至20000千克.这比自然海区正常年景蛏苗产量提高10-20多倍,从而显示出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文中也提及在人工控制培育幼苗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这些为缢蛏人工控制培育幼苗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创新 《水产养殖》2013,(11):34-35
南通市通州湾沿海有10多万亩淤泥质滩涂,此处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极其适宜缢蛏的生长繁殖。近两年,沿海群众充分利用这些滩涂资源发展缢蛏养殖,2012年总养殖面积有5.2万多亩。但养殖户的收获情况却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缢蛏人工育苗始于50年代末。浙江动物研究室(1960)、福建集美水产学校张云飞(1963)等陆续做过试验。当时由于大量催产技术未能解决,因此仅限于实验室小水体育苗试验阶段。 70年代末,福建张云飞、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等采用流水刺激或冷冻刺激进行大批且缢蛏催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福建水产研究所陈文龙等(1979)首次用循环水池进行缢蛏人工育苗试验,连续四年获得成功。1979年至1982年其出苗量从103.25万个提高到589万个,每平方米出苗数从3.22万个提高到7.05万个,显示了大…  相似文献   

11.
改造66.7hm^2对虾养殖池塘,放养规格6000粒/kg的缢蛏苗种6250kg,日本对虾苗种1200万尾(2茬),当年共收获缢蛏(规格6.67cm)270100kg,对吓124400kg,实现产值537.39万元,利税369.67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乐亭县海岸线长98km,滩涂贝类是本县水产 养殖的重要品种。主要有文蛤、青蛤、杂色蛤、毛 蚶、缢蛏、扇贝等。2004年全县贝类养殖面积达 到1万hm~2,总产量4400t。贝类养殖在乐亭县已 形成一定规模,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乐亭县滩涂贝类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1.1恶性采捕导致资源溃乏 乐亭县的贝类养  相似文献   

13.
正缢蛏是黄海和渤海湾的土著名优品种,通过滤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舔食滩涂上的底栖硅藻等,实现顺畅的能量流通与物质循环,能够降低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改善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同时,缢蛏的经济价值也很高,为我地区的海水养殖主要名优特品种。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及环境改变等原因,自然海区缢蛏资源已近枯竭,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且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养  相似文献   

14.
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培养饵料的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建立了以专用池塘培养缢蛏生物饵料的池塘养蛏系统,即独立供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经过5个月左右养殖试验,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缢蛏平均单产为3226.8 kg/ha,分别比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2个对照组)提高37.37%和34.20%;生长速度分别快32.3%和38.7%,商品平均规格为16.13 g/粒,规格较整齐;养殖存活率为66.7%,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单位经济效益为5.48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的270.26%和226.7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该独立养殖系统具有饵料供应充足、养殖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至少缩短了1个多月的养殖周期,避免了高温期对缢蛏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养殖以其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中国较早开展规模化养殖的贝类之一,与牡蛎、蚶类和蛤仔共称为四大养殖贝,尤其在福建和江浙地区缢蛏养殖业属于支柱产业,但其采捕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缢蛏采收机,该设备创新收获方法,将采收、分选和收集3个工序融合在一个工作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整机核心部分采收清洗装置进行设计,工作高度791 mm,入泥口宽度500 mm。为克服采收清洗装置采收时筛孔可能出现的漏贝情况,针对缢蛏生物学特性,利用缢蛏限深养殖试验确定不同穴居深度的缢蛏壳宽、壳高和壳长,从而得出最佳筛孔设计参数,筛孔直径范围在10~12 mm。该机不仅适应以缢蛏为代表的薄壳贝类采收,同时可以为薄壳贝类采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州市沿海有10多万亩淤泥质滩涂,此处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极其适宜缢蛏的生长繁殖。2006年开始,沿海群众充分利用这些滩涂资源,发展缢蛏养殖,2008年总养殖面积达到5万多亩。但2008年8月份以来,已生长到一定规格的缢蛏发生死亡现象,特别是进入11月份以后,死亡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养殖滩涂死亡率高达70%-95%,甚至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极大地打击了养殖广的生产积极性,使滩涂出现抛荒趋势。笔者根据本地几年来缢蛏养殖的现状,通过典型事例和生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ck)],俗称蛏子、泥蛏、蜻,属双壳类海产软体动物。浙江温岭是有名的产蛏(蛏苗与商品蛏)区,2001年该市养蛏面积已达6.2万亩,总产量达40600吨,预计“十五”期间可增至10万亩以上。由于海洋环境状况变化较大,受不稳定自然条件的制约,蛏苗紧缺已成问题,几年来,尽管科技人员采取多方增殖,但仍无法满足广大养殖户需求,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养蛏业的稳步发展。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进行了缢蛏工厂化育苗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获得成功。现将缢蛏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毛蚶种贝不产卵原因 影响毛蚶种贝不产卵的主要原因有3种: 1.1种贝采捕及运输受伤造成死亡 种贝采捕方法有2种,一种是人工下水用耙子扒,另一种是渔船拖网采捕。  相似文献   

19.
本报道绥芬河开展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1989、1991、1993年共采捕利用亲鱼674尾,其中雌亲鱼365尾, 采卵101.6万粒,雌亲鱼利用率为81.3%,受精率为95.6%,孵化率为96.3%,稚鱼饲养成活率为92.5%,放流稚鱼共92.2万尾。本项试验为该水系大麻哈鱼大规模殖放流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渔业纵览     
江苏通州缢蛏养殖喜获丰收今年,江苏省通州市缢蛏养殖面积1.8万亩。自5月份以来,该市养殖的缢蛏已达到上市规格,大部分养殖户开始起捕销售。缢蛏起捕、销售场面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