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基于森林资源信息共享的需求,提出了森林资源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原则和方法。森林资源信息采用混合分类法分为5个基本类别和18个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成12个实体类。森林资源信息的编码包括信息实体分类编码、实体码和实体特征编码三部分。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的实体特征编码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分类方法进行扩充。  相似文献   

2.
按照科学性与系统性、唯一性、实用性、兼容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构造和建造目的, 将林业生态工程分为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生态防护型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和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等4大类, 细分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24小类。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分为基础信息、设计信息和验收管理信息3大类, 并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编码, 编码结构由大类、小类、工程码和扩展码共4级8位码组成。林业生态工程信息数据项如已有相关的标准则沿用已有标准中的相应代码, 否则根据信息属性自行分类与编码。  相似文献   

3.
狼牙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数据编码及数据库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采用线分类法以有含义代码和顺序编码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信息分类编码结构,并应用于狼牙山森林公园;在此基础上,将旅游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输入MapInfo,建立了狼牙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数据库.从而为旅游资源数据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信息分类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分到统”和“从统到分”两个阶段。文章围绕《中图法》、《资料法》、《中档法》、《新闻法》等4部大型信息分类法的编制成功,从面向信息分领域编制分类法、信息分类的“分层管理”、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的统分处理以及“谁使用谁受益”的协作目标原则等方面,对我国编制信息分类法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中图法》等中外著名传统分类法为例,对传统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现状以及中文浏览型网站中的分类系统、英文分类目录型网站中的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进而说明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如何充分发挥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上具有的潜力,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分类法是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农业专业分类表》,属《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专业分类表系列》的一部农业专业分类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同具有知识产权的图书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兼容。是在两分类法(第四版)农业类和农业经济类的基础上对其原有类目进行全面增补修订编制的。类表的展开以及类目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各自优势与劣势,提出完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古代分类法与古代学术思想之间、与中图法之间等关系的研究;对历代目录学家分类思想的研究;古籍分类法的选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制新的中国古典文献分类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科学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是共享工程建设中的数据类标准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为 实现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提供支撑。分类与编码标准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科 学数据资源自身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分类体系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 行设计,并兼顾稳定与发展;类名科学、规范,符合中医药学术习惯; 代码的位数应尽可能少,保证编码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农产品产地编码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地编码体系,应用GIS技术进行产地环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农产品种植等情况,对各种植基地区域进行产地划分.采用以行政区划码和地块编码为主体的方式进行统一编码,引入中图分类法和基地认证情况进行农产品的分类编码,绘制产地编码图,解决了此前产地编码规范性与通用性差的问题.同时,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环节,将产地编码以条形码的形式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应用,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溯源.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 影像的多种特征信息,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在空间维上分析影像的纹理特征信息和地形指标信息,时间维上分析植被的生长规律和地表温度信息,统计分析植被的特征信息差异,利用决策树方法对该林区的森林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为87.80%,卡帕系数为0.851 0,其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其他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达到80%以上。在分类决策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种数据特征信息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该结果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植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大区域尺度的森林动态信息监测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森林类型遥感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2方面分析森林类型遥感分类的理论基础,总结国际和国内关于森林类型识别及提取技术,以及森林物理参数估测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归纳目前常用的森林类型遥感分类方法,并介绍其相关研究成果,还从3方面阐述森林类型遥感分类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植被景观分类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Forman和Godron提出的基于植被(或土地利用)的景观分类方法与中国特有的土地类型分类方法相结合,采用区域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人类干扰原则与层次性原则等分类原则,确立研究区海岸带植被景观类型系统。根据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将海南岛东南海岸带景观分为植被景观、农田景观、湿地景观、建筑景观与其他景观等5种一级景观类型;针叶林、阔叶林、人工林、灌草丛和红树林等5种二级植被景观类型;青梅Vitica mangachapoi-柄果木Mischocarpus sundaicus林、榕树Ficus microcarpa-桄榔Arenga pinnata林等39种植被斑块类型(三级景观类型)。表2参13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编码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森林资源信息的类型特征和管理需要出发, 通过对一般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的分析和总结, 结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编码的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简述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必要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经营目标和分类标准的不同 ,把浙江省国有林场分成商品经营型、生态公益型与混合经营型 3种类型 ,并分别提出了全省 3类林场分类经营的改革对策与保障措施 .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高分一号”卫星提供的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变换处理,之后选择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地形因子作为分类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该地区森林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遥感图像在进行小波变换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类型分类精度为91.68%,Kappa系数为0.90,较未进行小波变换时的分类精度提高10.67%。总体来看,结合小波变换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为森林类型分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且为提高森林类型分类精度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东方红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其适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交互信息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东方红林场地形因子与森林种群及林分类型的相关关系。进而以地形作为分类因子,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工具对该区域进行了立地分类。统计了各种立地分类区、立地类型组及亚组的面积。同时,以信息增量为异质性指标,对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水曲柳在东方红林场的立地适生性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退耕还林树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兰县的宜林地为研究对象,参照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和美国的巴恩斯等为代表的森林生态因子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样地调查及总结森林经营经验的方法,研究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退耕还林树种的设计.结果表明,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5个类型小区、6个类型组、15种立地类型:退耕还林地主要分布在5、7、8、9、10、11、13等7种立地类型上,退耕还林的3个功能治理区设计主要营造板粟、八角和喜树3种树种.研究将为东兰县退耕还林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