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巴贝斯虫病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巴贝斯虫病(旧称纳氏焦虫病)是由带虫感染蜱传播的,由寄生于马属动物(马、驴、骡等)红细胞内的马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过程.病马逐渐消瘦、贫血,有的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发病者可致死.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新疆、内蒙古及南方各省都曾有该病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马梨形虫病是寄生于马属动物(马、斑马、驴和骡)红细胞内的通过蜱~([2,7,11])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目前已发现的有马泰勒虫~([3-5])和驽巴贝斯虫~([6,9-10])两种。被梨形虫感染的马属动物发病后出现发热、皮下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降低动物的劳动力,偶尔会出现死亡病例。该病常出现在3月底至5月中旬,6月至8月份散发与该地区的蜱虫  相似文献   

3.
马属动物染色体的核型模式图及染色体带、亚带研究不仅有助于精确找出马属动物各种间的染色体同源区段,准确进行基因的定位,同时能够检测出染色体存在的一些缺陷。文中概述了马属动物各种群染色体的核型及它们之间的核型关系,染色体带型研究,FISH和ZOO-FISH技术在马属动物上的应用,并阐述了马属动物的种间杂种及一些遗传特例。  相似文献   

4.
马梨形虫病是由硬蜱传播的马属动物的血液原虫病。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发病后,患畜主要表现高热、贫血、黄疸和呼吸困难,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危害严重。本病分布和活动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我省1959年春在肇东、肇州、肇源、杜蒙、泰来和林甸等县首次揭发出  相似文献   

5.
我省东部地区发生马驽巴贝西虫病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驽巴贝西虫病是由蜱传播的马属动物的血液原虫病。它寄生在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发病后,患畜主要表现高热、贫血、黄胆和呼吸困难。若诊治不及时,常因严重贫血或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一、本病在我省的厂史情况1959年春在肇东、肇州、肇源、杜盟、泰来和林甸等县首次揭发马驽巴贝西  相似文献   

6.
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是导致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并引起血液原虫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马属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概述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由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等特点,一般每年的1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但是到5、6月则很少见到该病的发生。易感动物是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患病的马属动物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迅速消瘦、持续高热(可达42℃)、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心肺功能障碍等。处于患病后期的马属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体力不支,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会持续出血,并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7.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马属动物携带梨形虫的情况及种类分布,2019-202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崇左、百色与河池等地区共采集162份抗凝血,抽提后运用巢式PCR方法扩增18S rRNA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以了解种类情况.结果 显示,防城港、崇左、百色与河池等四地马属动物的马梨形虫平均感染率为26.54%,分...  相似文献   

9.
<正>马属动物结症病又名结症、便秘、肠阻塞,多在深秋或初春季节易发,具有发病急、发展快和腹痛等特征。特别是平时体质较弱之马属动物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慢性多见。1发病原因马属动物结症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饲养管理和使役不当,是发生结症的主要原因。如牧区突然由放牧变为舍饲、饮喂失宜,空腹过饮冷水或吃霜冻草料,夜露风霜,阴雨苦淋,  相似文献   

10.
马类巴贝斯虫病主要侵害马、骡、驴。病原是由驽巴贝氏虫(旧名马焦虫)和马巴贝氏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黄疸、贫血、出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猪发病多见于3~4月龄,死亡率较高。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粪、尿、乳汁、血液及渗出液,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和引水,经消化道感染。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延寿县马焦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焦虫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延寿县从建国以来没有发病记载。84年4月份,我县马群中流行一种以高热、黄疸及贫血为主要症候的疾病。为查清病因,我们赴发病重点乡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及尸体解剖等做了详细调查,证实为马努巴贝西虫病,并采取了相应的的防治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所引起的马属动物一种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是在马属动物的鼻腔和皮肤上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灶和瘢痕,鼻疽性结节还可见于脾脏、淋巴结以及其它实质性脏器内。通常马呈慢性发病,骡、驴多呈急性发病。在我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马属动物的存栏量和流动性增大,马鼻疽的流行也呈逐渐扩大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混睛虫病是马属动物常见的眼科疾病,治疗方法比较多,有采用三棱针和注射用针头穿刺法,也有的用眼科刀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自1989年开始,采用持针器夹手术刀片治疗马属动物混睛虫病49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有效率和1次出虫率达94%。下面就将该病的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是马梨形虫病的主要病原。据报道马泰勒虫病比驽巴贝斯虫病有更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1]。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隶属于泰勒科(Theileriidae Levine)泰勒属(Theileria),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体内,临床以稽留热、贫血、黄疸等为  相似文献   

16.
肠痉挛是马属动物常见的多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完善,轻则影响马属动物的健康和正确使役,重则可导致动物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但该病只要及时正确治疗,治愈率较高。1典型病例2011年10月22日,临洮玉井镇白塔社袁某家的一头8岁母骡,役后饮冷水而发病,次日来临洮校门诊求治。症见母骡起卧不宁,用后蹄踢腹,频频回顾腹部,浑身出汗,烦躁不安。耳鼻俱凉,口色表青白,口腔湿润滑利。听诊肠鸣如雷,粪便带水,小便不利。主诉病畜从昨日晚上  相似文献   

17.
便秘疝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多发病,而且发病急,病程短,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严重威胁畜体健康。研究部门和临床兽医工作者都在为此病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使其患畜早日康复,参加工作30年来,发现马属动物得便秘疝后很多畜主及少数临床兽医人员都提倡骝,笔者认为如腹痛不剧烈就不要骝,骝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并参阅有关资料,结合岔路河地区马属动物便秘疝患畜的调查,认为植物神经的调节对马属动物便秘疝的影响很重要,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泡气肿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周,长期使役过度,一时用力过猛,饱后使役。使役年龄过小,或常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下劳动的马属动物最易发病。此外也有急性支气管炎继发而来。笔者应用“加味三子养亲汤”治疗16例患慢性肺泡气肿的马属动物均获得良好疗效。一般服用3~5剂即可见效,服至7~10剂多可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9.
<正>伊氏锥虫病亦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在马属动物、牛、骆驼等的血液内的一种原虫病。马属动物常呈急性经过,而牛、骆驼等多呈慢性病程。本病发病季节与传播本病的昆虫的活动季节相关。但牛和骆驼等一些耐受性较强的动物,经血学动物传  相似文献   

20.
马属动物在通渭县多为役畜,自1999年以来本县马属动物发生不明原因发病、死亡,临床症状相似,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笔者调查,全县发病的乡(镇)有三铺乡、鸡川镇、襄南乡、新景乡、碧玉乡、平襄镇等6个乡(镇),占全县23个乡(镇)数的26%;发病骡、驴共46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