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刈割强度下资源分配特点,对其进行了3种刈割强度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刈割强度条件下稗草的根、茎、叶、花(果)器官的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并对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在各处理条件下,根、茎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上升,叶器官无明显变化规律;盛花期生殖分配比例为:轻度刈割(Y1)>对照≈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结实期生殖分配比例为:对照~轻度刈割(Y1)≈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株高表现为轻度刈割促进其绝对高度的增加,而在中度及重度刈割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重度刈割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与刈割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别测定5种供硅条件下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分蘖期、拔节期、盛花期、结实期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株丛高、分株高、分蘖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供硅条件下,分蘖期稗草各个器官的生物量、生物量分配之间差异基本不显著;拔节期施硅量为300 kg/hm~2时,根、叶、叶鞘、全株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根生物量分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先上升后下降;盛花期和结实期施硅量为240 kg/hm~2时,稗草总生物量最大,施硅量为300 kg/hm~2时,稗草总生物量最小,不同硅处理下的根、叶、叶鞘生物量分配之间差异不显著;盛花期,施硅量为60、120 kg/hm~2时,茎生物量分配较高,花生物量分配较低;结实期,在不施硅和中硅(240 kg/hm~2)处理下,稗草有较高的果生物量分配,施硅量为(180 kg/hm~2)时,果生物量分配较小,茎生物量分配较大。分蘖数和分株高随施硅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殖分配(Ⅰ)与分株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素条件下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4个氮素施用量盆栽稗草[ 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3个生长时期的生物量、株丛高、分蘖数、千粒重等数量指标,分析了生物量分配的特点和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和结实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总干重、各器官干重均表现为上升趋势;生物量分配变化随施氮...  相似文献   

4.
张阳阳  屈楠  马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32-134,17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刈割对无芒稗营养元素(N)生殖分配的影响。[方法]从生殖生态的角度出发,以稻田恶性杂草无芒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在不同程度刈割处理条件下无芒稗N素生殖分配的格局以及生育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各处理条件下,无芒稗根、茎、叶中的N素含量及分配比例由花期到果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花或果中的N素及分配比例呈现相反趋势;花期无芒稗各器官中N素含量均随刈割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生殖分配比例无明显变化;果期无芒稗营养器官中的N素分配及含量在刈割1/2强度下较其他处理高,刈割1/4强度对N素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杂草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刈割强度下,测定稻田杂草野慈菇根茎、叶、附属器官(花葶)、花、果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生物量格局表现为叶>根茎>附属器官(花葶)>花,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增加趋势;在结实期分配格局为根茎>叶>果>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根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上升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下降趋势;中度刈割是野慈菇生殖分配策略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并且中度和重度刈割条件下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策略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密度效应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种群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小叶锦鸡儿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播种苗侧枝萌发的时间向后推移,侧枝数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多数生长指标各密度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种苗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播种苗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0%、35%和25%,单株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分析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苗木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可划分为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幼苗期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16.85%和58.80%;进入速生期后,生物量的积累中心逐渐转移到根、茎,而茎是生物量积累的最主要器官,占全株生物量的61.55%。进入生长后期,根、茎进一步木质化,而叶片由于脱落生物量分配比例骤减,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1.44%。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积累、苗木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W=0.05(D2H)0849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云南松2年生苗木6个不同生长等级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规律,揭示苗木分化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松2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值±0.5倍标准差法将苗木划分为6个不同等级,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苗木各组分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随着苗木等级的降低,各组分、地上以及单株生物量随之减小;茎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减小,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增加;叶茎比、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逐渐增加,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各组分、地上以及单株含水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大部分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等级苗木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等级较低时优先把生物量分配给叶,随着苗木等级增加,茎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镉(Cd)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及养分[碳(C)、氮(N)、磷(P)和钾(K)]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0(对照)、10、20、40、80、160 mg·kg~(-1)]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红椿幼苗生长特性指数(如叶数、叶长、叶宽、根长及地径和株高)与根、茎、叶生物量随Cd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低Cd处理(40 mg·kg~(-1))对各器官指数、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Cd胁迫浓度增加,根、茎、叶中Cd浓度逐渐升高,且根大于茎;根K、茎K、叶K和叶N累积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而根C、根N、茎N、根P和叶P累积量则逐渐降低。此外,茎C、叶C和茎P在低Cd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但较高Cd胁迫处理(≥40.00 mg·kg~(-1))则显著抑制并改变其累积与分配格局。红椿幼苗具有一定的抗Cd胁迫能力,但较高浓度Cd胁迫(≥40.00 mg·kg~(-1))显著影响了红椿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养分格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b浓度处理下(CK:0mg·kg-1;T1:200mg·kg-1;T2:450mg·kg-1;T3:2000mg·kg-1)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nigra)生物量生产与分配格局以及Pb吸收、富集特性。两种土壤条件下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杨树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中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杨树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性紫色土。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各器官Pb含量及积累量显著增加。Pb胁迫使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而耐性系数逐渐减小。T3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在酸性紫色土中较大,且各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耐性系数均为酸性紫色土中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Pb胁迫条件下酸性紫色土中的欧美杂交杨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和富集Pb的特性,这为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分配控制着植物的终生生殖与生存的平衡,为此,通过不同密度处理探讨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设置5个密度处理:M1,1.17×105株/hm2(1株/盆);M2,3.52×105株/hm2(3株/盆);M3,7.04×105株/hm2(6株/盆);M4,10.56×105株/hm2(9株/盆);M5,14....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新生期、花期和果熟期)对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与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研究中,不同物种间生物量分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型对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p0.05),而生长型仅对花枝的叶生物量分配和果枝的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境类型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育阶段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表现为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随发育历程的进行有增大的趋势,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下降;②在繁殖分配与营养分配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功能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花枝中营养投入与繁殖投入除外)(p0.05);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分配受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调节分配给各个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植物生殖构件的表型可塑性与分株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样本取样,对伊犁河谷湿地苦豆子种群生殖构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在籽实完熟期,苦豆子种群单个生殖分株的生物量为(31.78±17.23)g,豆荚生物量和豆荚数分别为(4.37±2.55)g和(47.30±24.49)个;种子生物量和种子数分别为(3.08±2.13)g和(121.30±92.83)粒;生殖分配1和生殖分配2分别为(14.87;±6.34;)和(10.23;±5.04;).各生殖构件表型观测数据最大值比最小值高6.1~12.9倍.苦豆子种群生殖分株同时具有同速和异速2种不同增减过程的表型可塑性调节.[结论]研究结果将对有效控制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伊犁苦豆子的生态危害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苦豆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短命植物异果芥的三种春萌植株的生殖分配和结实特性的研究,对其在新疆准噶尔荒漠中独特的适应对策一果实多态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种植株的生殖分配高达65%以上,远高于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紫红色花植株上、下部果实萌生植株之间的单株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生殖分配差异不显著;三种植株的结实率均在80%以上;三种植株单株...  相似文献   

15.
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对钙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钙的吸收、分配和钙硼幽会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钙含量、累积量、繁殖器官中的分配及钙硼比值有差异:蕾期时品种钙含量小于低效品种,角果期则相反。在钙累积量上则为高铲品种大于低效品种。高效品种钙在繁殖器官的分配大于低效品种。硼促进钙向系列器官的运输且对高铲品种的促进作用大。硼不足时钙硼比值为高效品种小于低效品种,随着硼水平的提高,钙硼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梵净山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为材料,对尖叶拟船叶藓种群各个生长期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生物量配置进行了季节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和休眠期植株不生长生殖器官,因此这2个时期的生物量配置为0,生殖生长期生物量配置为0.74%,生殖前期生物量配置分别为雌器苞占0.57%,幼孢子体占2.36%,生殖期生物量配置为4.77%,生殖后期生物量配置为6.67%。图1表2参9  相似文献   

17.
调查阔叶红松林林下早春开花植物美汉草( Meehania fargesii Levl)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美汉草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月初~7月初,根生长速率先快后慢,茎叶生长速率先慢后快,7月中旬以后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减少;美汉草有性生殖的生殖分配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4%~6%);根冠比在5~6月不断上升,6~7月迅速下降,7月以后保持稳定;根和茎叶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为了适应阔叶红松林林下的光照变化,在林分郁闭前,能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林分郁闭后,茎叶生长占主导。美汉草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第2年的地下根状茎来自第1年地上茎的繁殖方式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能是美汉草成为林下优势草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