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茶园霜冻害调查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园霜冻历来有之,多发生于早春.2003年2月下旬,由于气温较高,我所早芽种茶园芽叶已经萌发.3月上旬受北方强冷空气的侵入影响,连日刮风下雨,温度剧降.3月4~6日为雨后转晴,并连降两场严霜,使茶园内萌发的幼嫩芽叶不同程度地受冻.主要表现为:真叶展嫩芽多变红枯焦,鱼叶展的芽外表叶枯红而芽内心叶尚绿,嫩茎及心叶主脉泛红;未展叶的嫩芽外表叶片(鱼叶)变红或嫩茎、外表叶主脉泛红而内层心叶尚绿.由于冻害的发生,导致即将开采的茶园一时无法采制新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春名优茶的产量和品质.为确切掌握茶园冻害状况以及冻害与品种、茶园地势、坡向、树势的关联度,笔者对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客观分析,意在为今后茶园管理中采取有效的防霜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龙泉银针”是我县的又一创新名茶,1987年在上饶地区名茶评比中获创新名茶奖。现已批量生产,经济效益较好。兹将“龙泉银针”采制方法介绍如下: 一、愿料选择“龙泉银针”采自高庄名地茶园中的优良品种,选取芽头长而壮、白毫披露的鲜嫩芽叶,标准是鱼叶开展后,以无病虫芽、无芽包芽的强壮芽为原料。在清明后采制。  相似文献   

3.
杨瑞生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4):91-94
柞树芽叶害虫依据危害时期可分为春季害虫和秋季害虫二大类,春期害虫主要集中在早春危害冬芽芽苞、嫩芽、嫩叶以及嫩梢生长点,秋期害虫的发生与秋蚕放养时期基本一致,与秋柞蚕争食或污染柞树叶片。柞树芽叶害虫的危害,不仅降低了柞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柞蚕生产;同时还影响柞树的长势,不利于柞树的绿化和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4.
茶芽枯病是为害春茶的重要病害。此病发生在春茶早期,为害茶树幼嫩芽叶,使其变褐枯焦,重者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成为发展名优茶生产的重要障碍。加强早春茶树保护,做好茶芽枯病的防治,是春季茶园管理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1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幼芽及1~3叶。罹病茶芽萎缩不长,后呈黑褐色焦枯状;嫩叶发病,多自叶尖或边缘先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小斑,后渐扩展成为不规则大病斑,病斑边缘有褐色隆起线或不明显,后期病部散生细小黑点,以叶片正面黑点居多,且病叶扭曲而易破裂。2 病原  此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叶点霉…  相似文献   

5.
姚建岭 《蚕桑通报》2003,34(1):47-48
桑树冻害分有霜和非霜两类,都是因低温冻坏作物的组织而引起。尤其是春季冬芽萌发后,如遇晚霜,则萌发的芽和嫩叶极易受害,轻者被害部变色,重者萌发的芽和叶全部枯死。1 农桑品种特性表现 我县自1998年引进试种农桑12号、14号,其示范效果相当显著。至2001年冬全县共引  相似文献   

6.
茶蛾蜡蝉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蛾蜡蝉又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属同翅目,蛾蜡蝉科。分布较普遍,近几年在我场贝云庵茶园大量发生。该虫以针状口器吸食茶树新梢嫩茎和叶片的汁液,雌虫产卵时刺伤嫩茎皮层。新梢受害后生长迟缓,芽叶变硬。质量降低。甚至嫩茎枯死,虫多时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病。  相似文献   

7.
1 病害1 1 茶芽枯病 Phyllostictasp . 为害嫩叶和幼芽。叶尖或叶缘产生的病斑呈褐色或黄褐色 ,幼芽受害后呈黑褐色枯焦状 ,病芽生长受阻。由于扦插茶苗需农膜和遮阳网覆盖以保证其发根所需的温湿条件 ,而在这些条件下当气温上升至 10℃左右时 ,此病易发生为害幼嫩芽叶 ,平均气温在 15~ 2 0℃之间 ,发病最盛 ,2 9℃以上病害停止发展。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发芽偏早 ,品种发病较重 ,发芽迟的品种发病较轻。1 2 茶圆赤星病 Cercosporatheae (Cav)Breda 为害成叶和嫩叶 ,嫩茎、叶柄也能受害。被…  相似文献   

8.
白云秀针     
白云秀针产于浙江省临安市乐平乡白云山 ,海拔 65 0∏ 70 0米 ,为临安市一只创新名茶。白云秀针品质优异 ,条索紧细 ,形似松针 ,汤色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持久 ,滋味鲜醇爽口 ,叶底匀齐。 1 999年该茶在临安市第六届名优茶评比中获得特等奖。现将其采制工艺介绍如下。1 鲜叶采摘采摘标准为单芽 ,要求芽头大小均匀 ,不采鱼叶、病虫叶、雨水叶、露水叶、老蒂、杂质等。经测算 ,采制白云秀针 5 0 0 g干茶需鲜芽 65 80 0余个。2 鲜叶摊放鲜芽采回薄摊于清洁、卫生、通风、阴凉的竹匾内 ,厚度不超过 3cm。摊放时间 4∏ 5 h,待芽叶表面失去光泽 ,…  相似文献   

9.
果桑"大十"的芽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果桑“大十”品种冬季休眠期短,脱苞期早(一般桑品种在早春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冬芽膨大萌发,而果桑“大十”在5℃以上都可以生长活动)故果桑的袋接法、硬枝扦插和条枝扦插的成活率都不高,在生产上缺少推广价值;另外,由于果桑的休眠期短,果桑接穗要提早剪取,接穗与插条需贮藏二个多月,因贮藏接穗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接穗发芽和烂芽,影响嫁接成活率。因此,为了提高果桑嫁接的成活率,对果桑“大十”进行夏季芽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桑树遭受冻害多发生在春季气温回升较早的年份,桑芽萌发较早。2016年3月10日浙北地区遭遇倒春寒低温袭击,导致桑树遭受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特别是发芽早的育7-11、育2号、农桑系列品种,刚好处于脱苞至雀口期,轻的,局部变色或幼芽冻枯后,副芽萌发,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延长生长时间;重的,造成刚萌发后的幼芽变色焦枯,叶柄、托叶、幼叶干枯,枝条上部副芽不长,枝条基部新芽萌发,降低春季桑叶产、质量,影响春蚕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1.
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是藜科驼绒藜属植物,优良牧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通过调查温度、盐分、苞片及贮藏时间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新疆地区心叶驼绒藜的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变温;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心叶驼绒藜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0.4mol·L~(-1)开始,萌发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将经过不同NaCl溶液处理14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种子具有较高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在室温下贮藏10个月萌发率降低至24%。  相似文献   

12.
茶橙瘿螨是我国各省茶区发生普遍的重要害虫,在皖南宣城、黄山等地茶园为害较重。该螨刺为害茶树成叶和幼嫩芽叶,致使叶背呈褐色锈斑、叶脉发红、叶片扭曲、芽叶萎缩,甚至造成枯竭,大量落叶,显著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橙瘿螨的防治,对保证茶叶高产优质至关重要。1 发生为害特点各地发生代数不一,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20余代,各虫态混杂、世代重叠。各虫态均可越冬,但无明显休眠现象,翌年3月中、下旬,当气温升达10℃以上,即开始活动为害。成螨陆续孕卵,并分批产卵于叶片背面。一般平均气温在18℃~26℃,相对湿度80%以上,时晴时雨天…  相似文献   

13.
朱方容 《广西蚕业》1996,33(2):38-39
南宁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8°),属于南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最冷月份(1月)的平均气温为12~18℃,桑树发芽早,冬芽萌发一般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广东桑种)。从3月开始就可采叶养蚕。春蚕第一造的时间比浙江、江苏省蚕区约早40~50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镇部分桑园桑拟干枯病发生较多,此病常与芽枯病并发,使冬芽不能萌发,轻者造成春叶减产,影响春蚕饲养;重者全株枯死。针对该病发生与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该病多发于早春桑树发芽前后,发病初,在冬芽附近的枝条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随病势扩展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上部枝条坏死,病部外皮平滑易剥离。 1 发生原因该病病原为真菌中的子囊菌,病原菌孢子在枝条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安康发生的桑新型细菌性枝干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兵  张运西 《北方蚕业》1995,16(2):11-12,14
1988年前后在陕西安康发现,部分桑树越冬芽不萌发或萌发后生长不良而枯萎,导致枝条干枯,病枝韧皮部内层及木质部有褐色病变。通过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试验,证实属丁香假单胞菌组细菌经伤口感染所致的传染性枝干病害。采用抗菌素类药剂如链霉素,铜氨合剂于早春防治效果良好。除此而外.还应采取改秋季势稍为春季中剪,防治桑家虫、桑小囊虫,加强肥水管理,秋季合理采叶朱树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春暖季节,桑树发芽开叶,迅速生长,与此同时,越冬的桑树芽、叶害虫也解除休眠开始活动为害。为此,在春季,特别是早春,抓紧扑灭芽、叶害虫,是提高桑叶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果桑温室栽培的适用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果桑品种SG01、大10和白玉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果桑品种冬芽的休眠程度、萌发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芽的休眠程度由深到浅依次为白玉王、SG01和大10,其冬芽萌发的起点温度分别为14.0℃、10.9℃和7.2℃,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d、137.0℃.d和154.3℃.d,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提示在果桑引种或温室栽培时应注意品种间休眠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 ,我国各茶区均有分布。此病发生于当年生的成叶和嫩叶 ,春秋两季发生尤重。病重年份 ,可引致茶树大量落叶 ,致使树势衰弱 ,严重影响次年春茶萌发、产量下降。此病近年在皖南山区茶园发生普遍 ,日趋严重 ,应引起重视 ,做好防治工作 ,以确保茶叶持续高产优质。1 症状识别该病在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 ,扩展后病斑由褐色变为焦黄色 ,最后为灰白色。病斑半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受主脉限制常表现为半叶病斑。后期病斑表面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粒点 ,但无任何波纹。2 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栽培于广州的一年生\"V\"型架四个葡萄品种(‘夏黑’、‘阳光玫瑰’、‘温克’和‘东方之星’)和平棚架两个品种(‘夏黑’和‘阳光玫瑰’)春季萌芽和成花规律。【方法】落叶后2周完成冬剪。1周后,用3%单氰胺处理一级枝和主蔓上的冬芽,主蔓一半的冬芽的进行刻伤处理。6周后,全园调查冬芽的萌发和成花情况,同时记录芽所在节位的粗度。【结果分析】‘东方之星’成花率最高,‘阳光玫瑰’和‘温克’次之,‘夏黑’成花率最低;刻伤处理可提高冬芽萌发率;粗度在0.7-1.5cm的结果母枝芽萌发率和成花率相对较高。一级枝的冬芽萌发和成花率均高于主蔓;而相同品种的\"V\"型架萌发时间普遍早于平棚。【结论】须适度控制营养梢的生长,使其成为粗度适宜的结果母枝,可利用刻伤处理促进冬芽萌发,不同栽培架式和品种冬芽萌发时间有差异,掌握这些物候特点对指导广东品种选择和生产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本地区现行推广桑品种育711为调查材料作不同程度的剪梢处理,调查不问剪梢程度与春季桑树产叶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留梢110cm的产叶量最高,以留梢70cm最低。同时通过新梢叶重量与三眼叶重量对比,说明剪梢后改变了生长芽与止芯芽的生长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