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修复金矿区污损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本研究以小秦岭金矿区污损土地调查为依据,提出了综合利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土地工程中的土体重构科研技术,对污损土地进行修复治理。通过逾6年的实践,治理项目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土地整理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湖北省的"兴地灭螺"工程是一项土地整理与血防工程相结合的生态型工程,充分体现了华中地区土地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正在逐步展开。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土地整理(血防)项目为例,对治理血吸虫区域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农业发展、区域规划还是生态融合,要实现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充足的土地保障。结果指出,2011—2017年关于土地工程的理论研究较少,直至土地工程学科建立,该行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升温,文献报道量最高增幅可达4871.43%。排名靠前的研究主题主要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为主,多局限于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在乡村振兴层面以人文社科类的基金支撑较多,地区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占比较小。研究层次方面主要以社科类的基础研究和行业指导为主,缺乏对工程实践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探讨,且基础教育需要大幅度普及。可见,分析土地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行业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童子坝灌区为研究切入点,着重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地治理项目特点和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完善、人员素质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强化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质量,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开发土地质量项目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陕西省在山水林田湖治理中的有关指示,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推进滩涂开发,打造滩涂、水田、湿地相结合的生态系统,经国内外权威专家论证,陕西地建集团形成了以土体有机重构为主体的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规划。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方平衡技术在沙滩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旨在为类似沙滩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来源之一,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区域内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阐述舟曲县坡耕地治理效果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与乡村治理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叶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15-10016,10052
通过对土地整治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和我国农村实施现状的分析,认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以及乡村治理的改善是破解农村地区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2017—2020年宁夏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治理措施以及治理后沙化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动态变化,对宁夏沙化土地治理情况作了简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7—2020年,宁夏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及治理率逐年增加;各项治理措施中,采用生物措施治理的面积占治理总面积的90.05%,工程措施治理面积次之,农艺措施治理面积最小;经过治理,宁夏可治理沙化土地类型整体正向转化,土地沙化程度呈现从极重度、重度、中度到轻度的变化趋势,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1工程建设成效1.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伴随着当代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以及治理实践工作过程的持续性良好而有序地客观开展,中国当代公民的基本性生产生活环境正在现实性地发生着较大程度的改观,现有的土地治理工作实践模式所具有的实践性客观优势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变更问题依然是现有的相关行业领域的实践发展条件下,我国相关性的行业工作实践性开展领域中存在着的一个客观性的问题,本文将会围绕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变更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展开简要的论述探讨工作,仅供有关领域的读者朋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污染的治理,农村土地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危害可想而知。如何治理农村污染土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农村土地污染范围加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治理。文章主要论述了污染土地的修复、农村土地污染的治理途径以及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树荣 《甘肃农业》2011,(12):40-42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基础脆弱的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贫困山区农业转型发展搭建了牢固的平台,为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希望。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小康农村的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的支撑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贫困山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难点及对策作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特点,从工程的总体规划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方面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有机地植入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行为,达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治理石漠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全省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56万hm2。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正推进荒漠化治理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开展第6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并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范围。全省土地荒漠化治理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纪末先后启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近年来,全省又先后把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纳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启动生态脆弱区综合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榆阳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完善退耕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加强领导,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等。为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是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整治更加精准、高效。本文介绍了项目立项前期及项目实施时,信息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土地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研究以及发展提供参考与方向,促进土地整治工程快速发展,保障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沙漠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本文以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表沙源、气候、风沙灾害、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成因;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沙漠化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植物、工程、化学治理、沙产业主导、依托线状工程4种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着世界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安顺市平坝区近年来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荒漠化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平坝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展开调查,提出平坝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调查发现:平坝区荒漠化主要以中度为主,可以通过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与植被恢复工程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10):38-40
为土壤修复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阐述了土地工程中的替代性成土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有机土体材料的来源,并展望土体材料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就是指对实际使用过程中效率较低、不合理以及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因生产建筑或自然灾害受到破坏、损坏的土地进行整合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开发、开垦以及建设等内容。在现阶段的土地治理工作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治理效率,加强土地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地治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有效地实现土地整治精细化管理目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