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打孔法,用15味中药及所组方剂对2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猪大肠艾希氏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O_8血清型菌株对丹皮呈高度敏感;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对黄芩、连翘、五味子、地榆呈中度敏感;丹皮、诃子、藿香和黄连分别对 O_(141)血清型和O_8血清型均有中度抑制作用;诃子、藿香、肉桂和黄连分别对 O_8血清型和 O_(141)血清型有轻度抑制作用;而板蓝根、当归、赤芍、甘草、木通、桂枝等6味中草药和方剂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单味中药水提物对河北地区鸡源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地方流行株QH15(O_2)、QH16(O_(38))、QH17(O_(89))的体外抑菌活性。利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诃子、五味子、五倍子、黄连、黄芩、苦参6种中药均对3株鸡耐药性E.coli地方株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24 mm之间,MIC在7.825 mg/mL~31.25 mg/mL之间,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养鸡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的总称,由病原性大肠艾希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笔者对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症状以及防治进行初步探讨,以提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养鸡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的总称,由病原性大肠艾希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笔者对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症状以及防治进行初步探讨,以提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群中大肠埃希菌流行的血清型,对来源于辽宁省9个不同地区的病料进行了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并采用平板凝集法与试管凝集法测定了这些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7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63株能够定型,分别属于28种血清型,O_(14)、O_(65)、O_(101)为优势血清型,占已定型菌株的44.44%;其次为O_8、O_(92)、O_(153),占已定型菌株的19.05%;4株自凝,3株未能定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药不同组合联用后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 index)。结果表明,10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和五倍子水提物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均为3.9 mg/mL,其次为石榴皮,MIC为15.6 mg/mL,连翘、诃子、鸡血藤及黄芩MIC均为62.5 mg/mL。金银花、板蓝根以及蒲公英抑菌效果较差。在复方联合用药试验中,黄连分别与诃子和黄芩联合,连翘分别与鸡血藤和黄芩联合,诃子分别与石榴皮、鸡血藤和黄芩联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其余药物联用组合均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药不同组合联用后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 index)。结果表明,10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和五倍子水提物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均为3.9 mg/mL,其次为石榴皮,MIC为15.6 mg/mL,连翘、诃子、鸡血藤及黄芩MIC均为62.5 mg/mL。金银花、板蓝根以及蒲公英抑菌效果较差。在复方联合用药试验中,黄连分别与诃子和黄芩联合,连翘分别与鸡血藤和黄芩联合,诃子分别与石榴皮、鸡血藤和黄芩联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其余药物联用组合均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六市县25个鸡场分离出大肠埃希氏杆菌96株,以其中血清型O_(78)、O_(111)、O_2、O_5、O_(15)为代表菌株制成灭活铝胶苗和油乳剂菌,对鸡的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大黄、诃子、五倍子、黄连、黄芩5种中药及其组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试验测定了5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棋盘交叉法测定了5种中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大黄和黄芩醇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水提物(P<0.05),诃子和黄连水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醇提物(P<0.05),五倍子水提物和醇提物抑菌圈大小相近。五倍子抗菌作用最强,其水提物和醇提物MIC为7.81~15.63 g/L,大黄醇提物和诃子水提物抗菌作用次之,MIC均为15.63~31.25 g/L。选择抑菌作用更强的提取物两两组合,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组合、大黄醇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协同作用;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相加作用;大黄醇提物与黄芩醇提物、诃子水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无关作用;诃子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拮抗作用。研究表明,5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五倍子作用最强,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两两组合、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均可增强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鸽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黄柏、连翘、诃子、黄芩、鱼腥草、金银花、五倍子、石榴皮、白头翁、板蓝根、大青叶、栀子、蒲公英、菊花、天葵、紫花地丁等17味单药以及5组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各单味药物以及复方水煎剂对鸽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石榴皮、黄芩、天葵等4味单药对鸽沙门氏杆菌敏感性极高,抑菌圈直径均在1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0.015 6~0.062 5 g/mL。5组复方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方5效果最好,MIC为0.015 6 g/mL,MBC为0.031 3 g/mL;方2、方3、方4次之,MIC、MBC均为0.031 3 g/mL;方1抑菌效果略差,MIC为0.062 5 g/mL,MBC为0.125 g/mL。说明五倍子、石榴皮等4味单药及由其组成的5组复方对鸽沙门氏杆菌均有中度或高度的抑菌作用,方5可作为临床防治鸽沙门氏杆菌病的备选药。  相似文献   

1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所致鸡的一种传染病,有原发性的,也有并发或继发性的,目前已成为危害张掖市养鸡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国内目前已报道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禽类最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为O1、O2、O36、O78等几种,不同的地区差别较大。为进一步查清张掖市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20种单味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进一步研发防治猪源沙门氏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提供基础,试验利用水提法提取20种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并调整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牛津杯法测定20种单味中草药体外抑菌圈直径,并对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杆菌对诃子、苦参、黄连、白头翁、沙棘、酱败草、锦灯笼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连翘、金银花、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用埃希氏大肠杆菌血清型(O_6,O_(45),O_(81),O_(83),O_(115),O_(138),O_(139)和O_(126)),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O凝集素试验,测定了138份母猪初乳样品中抗细菌抗体的活性。埃希氏大肠杆菌O_(83)的凝集素效价平均最高,埃希氏大肠杆菌O_(115)次之。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的凝集素效价平均最低,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次之。这些O凝集素效价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在0.109和0.693之间。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相关系数量低,埃希氏大肠杆菌O_(83)、O_(138)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也是低的。利用主成份分析,它能把10类O凝集素归为四个组,这四个组主成份的累积比例占总方差的77.97%。这些O凝集素的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累积系数是从65.25%到99.50%。断乳仔猪是从感染母猪的初乳中获得保护的,母猪抗细菌抗体的种类和范围,影响着仔猪的死亡率,其变化随母猪的变化而变化,依靠母猪抗原的暴露。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在猪中是经常见到的。主成份析,对于评价农场喂养的母猪初乳中抗O凝集素的这些细菌的分布和范围,对于了解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都是必要的。这些O凝集素效价范围,将揭示出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在农场中的分布。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从腹泻猪分离出的三个Ecoli血清型,从水肿病猪分离出的三个Ecoli血清型,两个对照Ecoli血清型和两株沙门氏杆菌属细菌,来检测O凝集素的效价。  相似文献   

14.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所致鸡的一种传染病,有原发性的,也有并发或继发性的,目前已成为危害张掖市养鸡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国内目前已报道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禽类最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为O1、O2、O36、O78等几种,不同的地区差别较大。为进一步查清张掖市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血清型,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对分离自张掖市鸡群的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病料来源张掖市各县区养鸡场送检的具有典型鸡大肠杆菌病病变特征的病料,共200份。1.1.2培养基与试剂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  相似文献   

15.
鸡大肠杆菌病(Chichen 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Fscherichia 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Hofstad等(1978)认为,在大肠杆菌的160多种O血清型中,仅有少数血清型是对禽类致病的。其中O_1、O_2、O_(78)、O_(35)等四种占多数。甘孟候、林范泽等人分别从我国各省市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中,除上述几种国外常见的血清型以外,还有O_5、O_7、O_8、O_(53)、O_(64)、O_(68)、O_(73)、O_(86)、O_(88)、O_(103)、O_(119)、O_(138)、O_(50)、O_(15)、O_(133)等。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多种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旁遮普邦六个乳牛场从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和水牛采取的565份乳样中,有33例(5.84%)分离培养出大肠艾希氏菌。对分离出的33个菌株中的25个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于10个血清群。有7株为O_(15),是O群的优势菌株。其他的依次是O_(17)6株,O_(22)和O_(66)各3株;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五个种鸡场,从孵化后期死亡的186枚鸡胚及84羽出壳弱雏中分离出99株大肠埃希氏菌,死胚分离率为36.81%,出壳弱雏分离率为46.43%。分离菌中有50株对昆明(KM)小鼠具有强毒力,对其进行大肠杆菌O群抗原鉴定,共有15种血清型,O_(11)、O_(81)、O_(88)及O_(115)为优势血清型,其余为O_3、O_4、O_(18)、O_(26)、O_(36)、O_(60)、O_(75)、O_(93)、O_(103)、O_(1l4)、O_(113)其中O_3、O_(18)、O_(36)、O_(81)、O_(114)为国内外首次发现,未定型菌9株,占待检菌株的18%。本文还对所分离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20味中药对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SCCD201712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制备了中药药液,浓缩为1 g生药/mL;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0味中药对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体外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两种敏感中药组合的联用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流行株SCCD201712对黄连、诃子、白头翁、五味子、五倍子5种药物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在16.3 mm~19.8 mm之间,MBC在15.65~31.25 mg/mL之间;诃子+黄连、诃子+白头翁2种中药组合具有协同作用,诃子+五倍子、五味子+黄连、五味子+白头翁3种中药组合具有相加作用,五味子+五倍子中药组合有拮抗作用。为中药防治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禽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其血清型极多,其中菌体抗原(O)171种,荚膜抗原(K)103种,鞭毛抗原(H)56种,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刘秀梵等〔1〕从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出440株禽源性大肠杆菌,经鉴定有60个血清型之多,而且不同地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鱼腥草、五倍子、黄芩等30种中药药液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五倍子(MIC=3.125mg/mL)和诃子(MIC=12.5mg/mL)对巴氏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选取五倍子、诃子、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石榴皮、栀子和虎杖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分别组成复方,主药与大多数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