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腹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收住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7例(22条患肢),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5条属支并剥脱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团,联合腹腔镜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结果: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及静脉团消失,切口一期愈合,下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局部瘙痒及创面疼痛缓解,全部病例随访6~12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原有下肢慢性溃疡均愈合。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SEPS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个小切口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陈小东,麦铁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湛江524001)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高位结扎和剥离器剥脱曲张静脉[1]。以往对于小腿多发的曲张静脉,要作多个皮肤长切口,于皮下分离剥脱,手术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静脉腔内激光和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行静脉腔内激光和电凝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2d。3例电凝时出现局部皮肤的烧灼,3例出现皮下血肿,1例术后小腿内侧皮肤感觉迟钝。术后随访4~18个月,效果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式简单、安全、美观,不影响活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经腹行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采用丝线结扎,术中尽量保留精索动脉。结果:38例均手术顺利,其中双侧精索静脉曲张21例,手术时间30~100min,术后住院时间3~6d,术后并发反应性睾丸鞘膜积液2例。32例术后随访6~12月,均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其中12例不育患者有8例成功授孕。结论: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疗效确切,保留精索动脉,有利于睾丸生精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经验。方法对近6年来采用Hassab术的56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Hassab术,其中急诊手术8例,死亡3例(37.5%);限期手术48例,无1例死亡。本组出血控制率为89.3%(50/56)。术后2周内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43例,明显好转7例。3例存在1~2根重度曲张静脉,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治愈出院的5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2~83个月,出现再出血4例(7.5%),均为解柏油样便,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确切;确保Has-sab术的止血效果和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规范手术操作,限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夏安  郭娟  郑江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16-117
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收治的3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精索静脉曲张低位结扎术,全部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精索静脉曲张二度22例,三度8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2岁。其精液检查精子数均低于2500万/ml,无睾丸萎缩。术前诊断主要依据Valsava试验、精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分成三度:一度,站立位看不到曲张的静脉,仅有精索周围曲张可及,Valsava试验时精索静脉程度加重,平卧时消失;二度,站立时可看到精索周围、附睾以及阴囊均有明显曲张静脉,可扪及曲张的静脉,平卧时曲张静脉逐渐消失;三度,精索周围、附睾以及阴囊均有明显曲张静脉,阴囊外侧皮肤可见曲张的静脉与大腿内侧静脉交通,平卧时曲张静脉消失缓慢,有时需要加压后可大部分或全部消失。1.2手术方法前1d阴囊皮肤皮下注射0.5ml美兰注射液。采用连硬外麻醉,取平卧位,切口取外环口与睾丸上方之间中下段,垂直精索行走方向,作横行切口,长约2~3cm。将睾丸挤出切口,游离结扎睾丸牵引带处穿支静脉,还纳睾丸。逐层切开,显露精索,对提睾肌表面的曲张静脉予以逐个结扎;切开提睾肌找到输精管给予...  相似文献   

7.
腔内激光治疗(EVLT)下肢静脉曲张是近年来国际上治疗静脉曲张的先进方法。该技术是将光导纤维通过踝部穿刺导入大隐静脉血管内,利用激光脉冲效应精确毁损血管内壁,使血管闭合并发生纤维化,最终收缩关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院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英国戴美公司生产的DIOMED高功率激光治疗仪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逆心穿刺大隐静脉遥控式高压注射法与传统注射对比剂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71例患者(共34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70例下肢)和对照组(17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采用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采用手推法注射对比剂。对两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觉、推注对比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对比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推注对比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时采用逆心穿刺大隐静脉后连接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血管渗漏率,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护理风险和减少护理人员受X线直接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颅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45例,分为A组,选行股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55例,分为B组。分别行穿刺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结论对于颅脑手术病人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安全、有效、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名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10名,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0h),术后6h和手术次日晨的血压、心率变化和血中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内啡肽浓度变化以及镇痛效果评估(VAS)评分。结果: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患者术后血中ACTH及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选择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两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鞍区肿瘤75例诊断、治疗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研究1987~2000年我院收治75例鞍区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分泌学变化、定位与定性诊断、手术与放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75例鞍区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中,属垂体腺瘤41例(54.6%),颅咽管瘤20例(26.7%)。脑膜瘤7例(9.3%)。畸胎瘤2例(2.7%)。脊索瘤2例(2.7oA)。生殖细胞瘤1例(1.3%),其它恶性肿瘤2例(2.7%)。临床特点是:(1)视力、视野改变者25例(37.0%);(2)内分泌改变者27例(36.0%);(3)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者42例(56.0%)。术后结合放射治疗24例(35.0%).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手术病死率为0%。平均随访3a,复发率为20.0%。大部分疗效满意。结论:首发症状 影像学检查 内分泌检查对该区域部分肿瘤可达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并对手术设计有帮助。积极手术加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微创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将分别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和经颅人路手术的92例垂体瘤患者分为两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结果和随访显示:经鼻、蝶窦手术组患者的症状、视力、激素水平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经颅手术组,肿瘤全切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亦较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并发症少,有进一步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PTED的优势,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应用PTED治疗单一节段LDH患者83例,采用国际通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分值(ODI)和运用Macnab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并如实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83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前患者腰疼VAS得分、下肢疼痛VAS得分、ODI得分分别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分级:优41例,良31例,可8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为86.75%。结论PTED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患者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学习时间较长、难度大,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返流性胆管炎的病因与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返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 胆道返流的原因包括Oddi括约肌松弛(18例)、胆道重建术式不当或手术并发症(24例).42例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6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0例,去除手术并发症6例;术后胆道感染症状消失3...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脉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7条双峰驼后肢后脚部静脉的构筑.后脚部的静脉由内侧隐静脉、外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导引.内侧隐静脉由足底内侧静脉和足底外侧静脉汇合而成;足底内、外侧静脉均起自足底深弓.外侧隐静脉由前后两支汇合而成;前支由趾背侧第2~4总静脉汇合而成;后支起自足底外侧静脉.跖背侧第3静脉细小,成对,由跖骨表面的小静脉支汇合而成.每一趾的两侧均有6~8条趾枕支.在趾枕真皮和趾枕深筋膜之间发现有一发达的静脉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更安全、更完善的椎弓根钉定位方法。方法:在标准定位法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综合定位法进行椎弓根钉定位。结果:综合定位法可显著提高椎弓根钉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且解决了标准定位法所不能解决的定位问题。结论:综合定位法效果良好,无1例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提高治疗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性研究.结果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近期因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形成等;远期因素有神经根粘连、椎间盘再突出、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结论为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应术前充分准备,注重术中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经尿道切除表浅膀胱肿瘤48例,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MMC)2a,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38例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48例均成功经尿道手术切除膀胱肿瘤。2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术后发生尿道狭窄3例。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贝尔麻痹诊断与治疗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贝尔麻痹的定位诊断及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BR)、神经电图 (electroneurogram,ENo G)测试结果与预后的关系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 36例贝尔麻痹患者进行定位诊断、BR、ENo G测试 ,并对面肌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对定位诊断病变在 D段 ,面肌功能评分在 1 1分以下 ,BR及 ENo G测试显示面肌功能差的患者行保守治疗效果差 ,而行面神经减压术后可望提高疗效 ,发病 1月内检查结果与预后一致 (P>0 .0 5)。结论 :对临床上定位诊断病变在D段以下 ,面肌功能评分在 1 1分以上 ,发病后 1月内 BR测试 R1 波存在及 ENo G测试面肌纤维损失 <90 %的患者 ,保守治疗可完全恢复 ;反之 ,效果就差。对保守治疗无效者 ,必须行面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20.
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眼表烧伤晚期病例18例(18眼),其中角膜血管翳8例,角膜溃疡7例,睑球粘连3例,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手术方法:单层与多层羊膜移植或联合眼睑成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8例术后植片均未见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6周稳定愈合;1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8眼中有17眼治愈。结论:新鲜羊膜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