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水平,特选择7种不同的杀菌剂进行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 g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 g或15%氯啶菌酯水乳剂60 g或25%嘧菌酯悬浮剂120 g,于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常规喷雾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及其与咪鲜胺等复配使用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初期,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与25%咪鲜胺EW复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最高,且产量最高。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430g/L戊唑醇SC复配药剂和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的防效及产量均表现较高,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均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药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药剂,分别为:40%多菌灵悬浮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药剂安全性、防效进行评价。【结果】5个杀菌剂的EC50值差异显著(P<0.05),相关系数均高于0.9,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几种药剂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均对油菜安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最好,综合防效达到83.96%,产量最高。其次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达到75.32%和78.49%。【结论】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g/667m2,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0g/667m2,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g/667m2,能够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常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防治,但很多地方反映油菜菌核病对这类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在防治时最好换个药方,效果会变好。可选用的药剂有:啶酰菌胺该药剂含50%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4~26克,病害严重时增加至为36~48克,对水50公斤,在油菜盛花期均匀喷雾。氯啶菌酯该药剂目前上市的为15%氯啶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颗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在盛花期用药1次即可取得90%左右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理想药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也有较好防效,但需在油菜盛花期用药1次,过7 d左右再防治1次,总体病指防效在85%以上。以上4种药剂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8.
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应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以及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6.25~40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为81.66%~100.00%,治疗效果为19.82%~78.88%;由于啶酰菌胺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较差,对施药叶片的上位和下位叶的保护效果均较低,施药后啶酰菌胺持效期为20 d左右。田间试验表明:啶酰胺施药量为150~350 g/hm2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8.89%~86.84%之间,显著优于多菌灵(750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比较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方法】实验室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田间评价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结果】核盘菌对杀菌剂咪鲜胺锰盐高度敏感,而对多菌灵、多·酮和菌核·锰锌敏感性稍差。咪鲜胺锰盐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02mg·L-1。浓度为20mg·L-1的咪鲜胺锰盐可以延缓核盘菌菌核萌发出菌丝。浓度为0.5g·L-1咪鲜胺锰盐对菌核萌发成子囊盘百分率的抑制率达82.9%。咪鲜胺锰盐对油菜菌核病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抑制核盘菌的侵染以及侵染后病斑的扩展。咪鲜胺锰盐在田间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达88.1%。【结论】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筛选高效防治药剂,2011年进行了8种杀菌剂在盛花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啶酰菌胺、腐霉利4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井注意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以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均无药害;其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5.6%、77.2%和70.1%;其次为25%腐霉利水分散粒剂,防效为64.9%;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效较差,仅为38.6%和33.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53.6%,其次是62%嘧环·咯菌清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综合6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和对产量的影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可作为衡阳地区油菜菌核病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已在沿江地区大范围内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产生了抗性,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高效药剂、施药方法等综合治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行之有效的用药适期,筛选出了高效的防治药剂速杀菌、菜菌克、菌核净、福菌核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路药剂,本文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与常规药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菌核病防效较好,分别达84.62%和74.38%,适合在本地推广;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对菌核病防效一般,仅为37.15%和19.23%,不适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5.
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并比较了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最好,其它依次为己唑醇、啶菌噁唑、多菌灵、多氧霉素、嘧霉胺和噁霉灵,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差。试验结果可以为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有效防治核盘菌的药剂及其混配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核盘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67 6μg/m L;丙环唑次之,EC50值为0.098 9μg/m L;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EC50值在0.1~0.5μg/m L之间;百菌清的EC50值为0.706 1μg/m L。咪鲜胺锰盐和百菌清以配比2∶1时增效系数为2.179 5,咪鲜胺锰盐与甲基硫菌灵以配比1∶3时增效系数为2.952 7,咪鲜胺锰盐与菌核净以配比1∶1时增效系数为1.537 2。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锰盐、丙环唑单剂及上述筛选出的混配剂。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化学防治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提高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对化学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适宜药剂种类、用药关键时期和用药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期选用50%啶酰菌胺或50%腐霉利,能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不同施药方式对药剂防效影响不明显,但机动喷雾能提高防治效率和减轻操作强度,可根据立地条件选用可行的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建  张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8-138,182
研究表明:每hm2用50%菜菌克WP 1575g、36%速杀菌WP 1800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酰菌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均表现出高度敏感,EC50在0.005~0.174μg/mL,对代森锰锌不敏感。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6.44%、82.48%、81.35%和77.40%。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的实验说明,50%速克灵WP1125g/hm2、40%菌核净WP1500g/hm2、50%菌核·福WP1500g/hm2可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多菌灵、多·硫胶悬剂.推荐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及中等以上发生年份,防治感病品种油菜,应于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并做好速克灵、菌核净、菌核·福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