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雷公藤角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途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雷公藤(Triptergium wilfordii)角斑病病原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a elaeodendri)的生物学特性及侵入方式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7-29℃,以胡萝卜培养基生长最好,pH值4.5-9.0适合生长.产孢最适温度31℃,最适pH值为6,燕麦培养基最适产孢.孢子萌发最...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公藤角斑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毒素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生的毒素对雷公藤叶片具有毒性。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选择离体叶片针刺法。对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表明,该菌产毒的最佳培养液为查彼+培养液,最适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29℃,并在全黑暗条件下充分震荡(120 r.min-1)培养25 d。  相似文献   

3.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我国假尾孢属真菌9个省级新记录种,包括广西省新记录种构树假尾孢、粗梗假尾孢.黑龙江省新记录种胡枝子假尾孢、月见草假尾孢,辽宁省新记录种插天泡假尾孢、帝汶假尾孢,江苏省新记录种菊生假尾孢,河北省新记录种桑假尾孢,北京市新记录种狭萼绣球假尾孢,并时这些种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病斑症状的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广东农田杂草上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广东农田杂草上的12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空心莲子草上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马唐上的灰梨孢(Piricularia grisea),红花酢浆草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丁香蓼上的月见草假尾孢(P.oenotherae),水蓼上的扁蓄假尾孢(P.avicularis),土荆芥上的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积雪草上的积雪草壳针孢(Septoria centellae),扁穗牛鞭草上的牛鞭草孢堆黑粉菌(Sporistorium lepturi),看麦娘上的看麦娘单孢锈菌(Uromyces alopecuri),两耳草上的雀稗柄锈菌(Puccinia paspalina),裸花鸭跖草上的鸭跖草囊壳孢(Physalosporn commelinae) ,莲子草上的苋白锈菌(Albugo bliti)。讨论了这些真菌作为杂草生防真菌应用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尾孢属及假尾孢属真菌10个新记录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尾孢属4个种:Cercospora hydrangeae,C.kikuchii,C.penzigii,C.Violae;假尾孢属6个种:Pseudocercospora amaranthicola,P.boehmeriae,P.chionea,P.polygonicola,P Salicina,P.Sophorae.  相似文献   

7.
在报道7个吉林省新记录种,其中尾孢菌属(Cercospora Fres.)3个种:番薯尾孢(C.ipomoeae)、委陵菜尾孢(C.potentillae)、轮纹尾孢(C.zonat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Speg.)3个种:藿香蓟假尾孢(P.ageratoides)、成都假尾孢(P.chengtuensis)、茄生假尾孢(P.solani-melongenicola)和钉孢属(Passalora Fr.)1个种:蓼钉孢(P.polygoni)。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线条图。研究的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HMJAU)及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2种木霉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效差异,为揭示木霉菌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于莴苣菌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木霉固体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获得2种木霉(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的最佳发酵优化条件;以碧玉莴笋为材料,进行盆栽莴笋灌根接种木霉发酵液和核盘菌悬浮液处理(处理1:棘孢木霉+核盘菌;处理2:深绿木霉+核盘菌;处理3:核盘菌;处理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核盘菌;处理5:无菌水),观察莴苣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接种后第3、6、9、12和15 d测定莴笋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及叶绿素含量.[结果]2种木霉发酵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核盘菌对莴苣的侵害,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深绿木霉处理下莴苣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更高,与无菌水处理相比,接种后12 d达最大增长率,分别为85.32%、78.05%和43.50%;与核盘菌处理相比,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处理的MDA、Pro含量明显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17.16%、28.41%和29.48%、30.44%;木霉能有效抵御核盘菌对植物造成的侵害,其中深绿木霉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处理后6~15 d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处理(P<0.05,下同),最高为刺孢木霉处理组的1.112倍;木霉处理后可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程度,对莴苣菌核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效达71.66%,显著高于棘孢木霉和多菌灵处理组.[结论]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对核盘菌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莴苣菌核病,其中深绿木霉的防治效果更佳,可将其应用于莴苣菌核病的防治以提高莴苣产量和品质,同时可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棘孢木霉和超微粉腐殖质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腐殖质-T1)对连作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旨在为设施连作土壤调理和土传病害防治提供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分析棘孢木霉T-1对不同专化型(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萎蔫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微宇宙土壤培养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S),以及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S1)、0.5%(质量分数)T-1菌剂(TS2)和1%(质量分数)腐殖质-T1(TS3)4个处理,在黄瓜盆栽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C)、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C1)和腐殖质-T1(TC2)3个处理,定期取样,利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分析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棘孢木霉数量,观察黄瓜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1明显抑制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在微宇宙土壤培养条件下,TS1、TS2和TS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拷贝数,其中TS3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超微粉腐殖质与棘孢木霉T-1的复合施用促进了棘孢木霉T-1在土壤中的定殖。黄瓜盆栽试验下,与CK-C相比,TC2处理显著(P<0.05)增加土壤中棘孢木霉和放线菌数量,较TC1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更长效,黄瓜病死株数量更低,且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效应。综上,棘孢木霉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均可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且以复配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农药残渣作为生产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制剂培养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植物农药沙地柏、川楝和雷公藤的残渣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采用平皿筛选法筛选出最佳组合,然后利用固体发酵法生产绿色木霉孢子制剂。【结果】沙地柏∶麦麸∶鸡粪∶硫酸铵的最佳质量组合比例为12∶4∶3∶1。利用该组合进行28℃恒温培养箱固体发酵培养,绿色木霉产孢量第8天达到最高,沙地柏、雷公藤和川楝残渣的产孢量分别为4.87×107,1.43×108和8.45×107g-1。利用沙地柏残渣进行大体量室温固体发酵,第9天产孢量为2.9×107g-1,第12天产孢量达到最高,为3.6×108g-1,最适培养时间为8~12 d。固体发酵生产的两种孢子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分生孢子主要分布在有光照的表层,厚垣孢子则分布在培养基质的深层。【结论】植物农药沙地柏、雷公藤和川楝的残渣可以用作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6个浓度的磷胁迫对雷公藤1和3年生幼苗一个生长季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 )、气孔导度( Gs )、胞间CO2浓度( Ci )和叶绿素含量( Chl)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低磷处理对1和3年生雷公藤Pn、 Tr、 Gs、 Ci 和Chl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并随胁迫程度加重,显著降低,1年生雷公藤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更为灵敏,环境温度波动对雷公藤Pn、 Tr的季节变化影响大,而对3年生雷公藤叶片Chl影响较小,高温会抑制雷公藤的Pn、 Tr ,3年生雷公藤比1年生雷公藤更耐高温。雷公藤幼苗对缺磷环境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在轻度(20 mg· kg-1)和中度(15、10 mg· kg-1)缺磷水平的林地上可维持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而重度(5、0 mg· kg-1)缺磷条件下会对其叶片光合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低磷胁迫下3年生雷公藤相对于1年生雷公藤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2.
陈艳彬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31-132,135
杉木林下套种雷公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雷公藤生长发育较好,植株基径、每丛枝数和单丛干物质重量等明显优于纯雷公藤,而单位面积产量与纯雷公藤相当,经济效益更好。六年生平均基径达1.5 cm,每丛枝数平均11条,每丛干重3.71 kg,分别比纯雷公藤提高25.0%、37.5%和32.97%,产量达28 t/hm2左右。同时,林下套种还有利于提高杉木林分生产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坡位、坡向等立地环境因子对雷公藤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坡位以下坡生长最好,坡向以半阴半阳坡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雷公藤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繁殖、保存,已在福建省大田县桃源国有林场建成种质资源圃0.5 hm2,共收集9个省(区)的33个种源。本文阐述了雷公藤种质资源圃营建的步骤、方法,分析了营建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7省29县(市)生长健壮的29个雷公藤种源113个无性系,并对不同雷公藤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进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雷公藤无性系萌芽时间、叶色及初花期均存在差异,不同雷公藤无性系在不同时间内萌芽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雷公藤无性系苗期性状存在较大差异,1年生苗木的主径、主枝长、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离差平方和法对生长情况较好的51个雷公藤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成粗壮伸展型、分枝长根型、中间型和普通型4个类型,并采用指数选优法选择出15个各性状表现较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毛竹雷公藤混农经营技术与固土保水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7 a毛竹雷公藤混农经营试验表明,采取“中间带状”混农经营模式种植雷公藤,毛竹林的密度应控制在2100-2400株.hm-2。该密度不仅利于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的经营,还使雷公藤平均基径增粗23.3%,平均支数增加20%。混农经营的林分由于雷公藤的覆盖,毛竹林地免遭雨水直接袭击,此外,雷公藤落叶与宿根还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与毛竹纯林相比,混农经营地土壤结构和水分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表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3.17%,结构体破坏率降低4.51%,土壤持水量增加37.4%,水源涵养量增加736.513 t.hm-2。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并在3种光强照射下处理萝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植株内的化感物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效应,在每日无光照条件下各处理对萝卜发芽指标的影响提高幅度远大于12 h光照和24 h光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合雷公藤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雷公藤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影响雷公藤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 DNA聚合酶、dNTPs、Mg2+、引物浓度和DNA模板含量及退火温度,并以32份雷公藤样品对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优化的雷公藤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0μL反应液中含1.50 U Taq DNA聚合酶、0.30 mmol/L dNTPs、2.00 mmol/L Mg2+、0.40μmol/L引物、20 ng DNA模板和2.00μL 10×Buffer.ISSR-PCR扩增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4.7℃.[结论]建立优化的雷公藤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可应用于雷公藤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鉴定.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雷公藤绿色嫩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优良无性系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显著,最优诱导培养基为MS+IAA 0.2 m.gL-1+KT 0.5 m.gL-1+6-BA 1.5 m.gL-1;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雷公藤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极显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KT 0.1 m.gL-1+6-BA 1.0 m.gL-1;不同培养基对雷公藤生根培养的影响不显著,生根培养适合的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1+KT 0.1 m.gL-1。  相似文献   

19.
杀虫植物雷公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是一种良好的杀虫植物 ,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杀虫活性。从雷公藤资源分布、化学成分、杀虫活性、合成及提取工艺等方面论述了雷公藤的研究新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