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利用年度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果树低温冻害指标,分析了长泰县冬季低温冻害的年份及发生频率,同时以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果树种植区划指标,对长泰县热带果树种植区域进行了气候区划,为长泰县发展热带果树提供了科学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气候分析为依据,对闽南地区漳州市引种台湾软枝杨桃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统计整理出漳州长泰县的冬季冻害概况与软枝杨桃冻害级别,在此基础上以漳州地区为例应用GIS分析软枝杨桃低温灾害的地理分布,得到漳州地区软枝杨桃气候区划,并进行软枝杨桃防冻效果试验和评估.结果显示漳州市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软枝杨桃,种植气候风险较小,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周期图分析法对南亚热带的代表地漳州市1961-2004年历年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寻找南亚热带地区1月各旬低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南亚热带地区的1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的预测模型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南亚热带地区1月低温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南亚热带2月低温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周期图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南亚热带的代表地漳州市1961-2004年共44 a历年2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和旬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寻找南亚热带地区2月各旬低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南亚热带地区的2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变化趋势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分析了南亚热带地区2月低温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庆阳市果树花期低温危害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陇东果树春季低温危害表现、发生机理与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推迟果树开花期,避免果树花期低温危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香蕉低温害的灰色因素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漳州市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相关低温因子与当年香蕉减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因子间关联度最大的为每5日滑动中日最低气温<5.0℃的天数,该气象要素是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探讨了防御香蕉低温灾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周期图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南亚热带的代表地漳州市1961~2003年共43a历年12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数学模拟,寻找南亚热带地区12月各旬低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应用于南亚热带地区的12月各旬日最低气温旬均值的预测模型和各旬极端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南亚热带地区12月低温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和静县2006年冬季低温冻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  陈晓燕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Z1):269-270
和静县2006年冬季气温变化剧烈,出现反常的低温天气,致使果树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利用该区域低温冻害的特征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漳州市火龙果低温冻害及其气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漳州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富饶的水热资源为火龙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火龙果产量,其中低温灾害较为常见.本文统计有地区代表性的长泰县46年气象资料(1960~2005年),分析该地区霜冻灾害及其规律,并提出该地区火龙果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以期为漳州市推广种植火龙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漳州香蕉低温害分析的GIS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使用“数字福建”工程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已建立的模式,推算漳州市网格精度为50m×50m分辨率的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根据给定的分级指标显示漳州香蕉低温害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地形影响的分析揭示漳州香蕉低温害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台湾热带优良水果(寒)冻害气象保险指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市近十年来台湾热带优良水果主要冻害灾情进行调查,以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水果的冻害指标划分冻害级别,分析漳州市45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风险频率,根据模式推算出无观测站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并做出漳州市极端最低气温分布图,了解漳州市热带水果受低温害的可能性,并对种植区进行分区评述.初步提出以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台湾热带优良水果冻害的气象保险指数,并确定轻度寒害、中度寒害、轻度冻害、严重冻害的气象保险内容,将漳州市主产区的保险分区分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香樟耐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香樟在豫中北部城市的引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驻马店市区和郊外栽植香樟,比较香樟的生长情况,观察香樟的耐寒性。[结果]香樟在市区与在郊外相比不易遭受冻害。香樟嫩枝易受低温冻害,根部则不受冻害。树龄相近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个体差异很小;树龄差别大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差别较大;树龄越大越不易遭受冻害。在最低气温低于-10℃时,野外幼树的枝干很容易遭受冻害,但截去冻死的枝干后可继续发芽,长成大树。在略低于-10℃时,野外大香樟树可能不遭受冻害或仅嫩枝嫩叶遭受轻度冻害。[结论]在驻马店以北的城市市区内可引种香樟,但野外和市区内的小香樟冬季需要采取防寒措施,以免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13.
王荣英  李春强  吴雁  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10-5312,5316
基于1981~2010年衡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果树冻害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衡水市果树冻害可能发生时段的气候变化,以及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冻害类型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得出冻害发生的初步判定条件;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不稳定性增加,果树遭遇晚秋初冬冻害和晚霜冻害的风险上升,而越冬冻害的发生率在下降;晚秋初冬冻害的发生程度受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的影响较大;越冬冻害、晚霜冻害的发生程度与极端最低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恩施州分布的171种抗污染树种的绿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恩施州绿化树种的选用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抗病性、耐高温高湿、耐瘠薄、吸收有害气体、滞尘、吸噪、观花、观叶、观果、观树形、无飞絮、无落花落果、无异香恶臭13项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恩施州171种抗污染树种的绿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为I级的树种共31种,其中有针叶乔木1种,阔叶乔木25种,灌木5种;综合评价为II级的树种有69种,其中有针叶乔木5种,阔叶乔木46种,灌木12种,藤本6种;综合评价为III级的树种共44种,其中有针叶乔木2种,阔叶乔木23种,灌木19种;综合评价为IV级的树种共27种,其中有针叶乔木1种,阔叶乔木13种,灌木12种,藤本1种。[结论]I级树种可作为城市绿地首选树种,II级树种可作为城市绿地一般树种,III级树种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用,IV级树种不宜选用或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冻害是影响果树引种和栽培的限制因子。介绍了果树的冻害类型,提出了预防果树冻害的技术措施,以及果树遭受冻害后的补救措施和后期的树体恢复措施,以期为果树抗寒性的研究、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隰县国家气象自动观测站、香梨花期冻害区南唐户村和乔村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香梨发育期观测及冻害资料,对2018年4月6—7日山西隰县香梨花期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果树条件、冻害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香梨花期冻害程度判断为重度冻害。造成冻害的原因:第1,前期气温异常偏高,导致花期提前10~15 d,致使花期冻害风险加大。第2,超强冷影响,Tmin≤-5.0℃且D≥5 h,超过了果树花期重度冻害阈值Tmin≤-5.0℃且D≥1 h。第3,果树品种不同,冻害程度不同,早熟品种重于晚熟品种;同一果树,树冠顶端受冻率明显低于树冠底部。第4,气象条件相同时,冻害程度随海拔升高减轻;不同地形冻害程度不同,盆地重于山地;迎风面重于背风面。研究此次冻害目的,旨在揭示果树花期冻害的成因,为果树花期冻害预报预警及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建设 《北京农业》2011,(15):144-145
冻害是果树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果树受冻后树体受伤严重、树势衰弱,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多种病虫害,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对果树冻害特征及防御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7-4634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