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小麦F_2籽粒中HMW-GS的分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 GS)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双亲HMW GS在F2籽粒中的分离规律和分布特征,对确定品质育种的选择方案以及对杂种小麦原粮品质的评估等有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用10%SDS PAGE方案测定了小偃6号/Pan555的208粒F2籽粒的显带情况:①共出现8种HMW GS带型组合,其中杂合型与缺失型组合约占41 9%;②Glu D1d(5+10)与Glu D1N(空)的分离比为3∶1;Glu B1h(14+15)与Glu B1c(7+9)的分离比为9∶7;③Glu B1c(7+9)的不完全表达率为2 0%;Glu D1d(5+10)的不完全表达率亦为2 0%;④仅出现单一带型Glu B1h(14+15)的约占18 7%。  相似文献   

2.
 以面包加工品质差异较大的普通小麦DH群体 (Pavon×Avocet) ,其等位变异位点为Glu A1(N和 2 )、Glu B1(7+8和 17+18)、Glu D1(2 +12和 5 +10 )、Glu A3(a和b)和Glu B3(b和h) ,研究了HMW GS和LMW GS等位变异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HMW GS和LMW GS等位变异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SDS沉降值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对和面时间与耐揉性的影响达 1%显著水平。按位点贡献大小排序 ,Glu D1>Glu B1>Glu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高产品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SDS PAGE分析了 2 1个高产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 :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Glu A1a(71% )、Glu A1b(2 9% ) ;Glu B1b(9 5 % )、Glu B1c(43% )、Glu B1d(9 5 % )、Glu B1e(38% ) ;Glu D1a(43% )、Glu D1c(5 % )、Glu D1d(5 2 % )。优质亚基组合 1,7+9,5 +10占 33%。 2 1个品系中 1R/ 1B易位系占 95 % ;高产、优质、抗病品系R5 7达面包小麦标准 ,宜重点推广利用 ,R5 9高产、高抗 ,并具强弹基因可作为面条或馒头小麦推广利用。此外 ,2 1个品系中有 8个品系具 2 0亚基 ,应引起注意。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优质谷蛋白亚基 ,重建四川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结构来改良四川小麦品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要培育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杂种小麦配组选亲提供依据,研究选取中优9507/北京10号,临优145/晋太170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SDS-PAGE技术对其F2子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一个位点不同出现4种带型组合,两个位点不同出现10种带型组合,Glu-A1a与Glu-A1c分离比为1∶1,Glu-B1c与Glu-B1h表型分离比为1∶1;〈2〉Glu-B1c出现不完全表达率为5.54%。要培育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杂种小麦配组选亲提供依据,研究选取中优9507/北京10号,临优145/晋太170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SDS-PAGE技术对其F2子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一个位点不同出现4种带型组合,两个位点不同出现10种带型组合,Glu-A1a与Glu-A1c分离比为1∶1,Glu-B1c与Glu-B1h表型分离比为1∶1;〈2〉Glu-B1c出现不完全表达率为5.54%。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为了揭示新疆小麦地方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 GS)的遗传多样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东部地区(东疆)和南部地区(南疆)小麦地方品种HMW - GS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新疆小麦地方品种HMW - GS等位变异的分布与其地理来源具有密切关系,除Glu - B1位点外,Glu -A1和Glu - D1位点等位变异在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Glu - A1位点,Glu - A1c编码的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Glu - A1b编码的2*亚基;但在北部地区,几乎所有品种都含有Glu -A1c编码的亚基,仅有1个品种含有Glu-A1b编码的2*亚基.在Glu - B1位点,新疆大多数小麦地方品种含有Glu -B1b编码的7+8亚基.在Glu - D1位点,新发现的等位基因Glu -D1bp(t)编码的2.6亚基在东疆和南疆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在北疆出现的频率最低,分别为91;(东疆),61;(南疆),19;(北疆);等位基因Glu - D1bp(t)在南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中普遍存在.然而,北疆是以等位基因Glu - D1a编码的2+12亚基为主,其频率为83;.关于Glu - D1bp(t)的起源,推测可能是在南疆地区自然突变产生,然而由于南疆和东疆荒漠化造成的地理阻碍使其向北疆传播的概率较低,同时抑制了该基因向东亚地区的迁移.[结论]基于DNA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Glu -D1bp(t)编码的2.6亚基与Glu - D1al编码的2.2*亚基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病新材料S42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对S42×安农8455组合6家系群体对赤霉病抗性积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42×安农8455组合中S42抗赤霉病性遗传符合E-1-1(2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加性-显性)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显性效应方向相反,多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较小;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达84.05%~92.17%,多基因的遗传率较低,仅为0.12%~6.64%。  相似文献   

8.
两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高代抗病株系的贮藏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DS PAGE、A PAGE方法对两个小麦 -黑麦远缘杂交高代抗病株系 98- 110 4、98- 917共 2 6个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醇溶蛋白Gli B1l特异位点的有无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 2 6个材料的Glu A1、Glu B1、Glu D1位点上分别检测到了 2、3、2个等位基因 ,在每个位点上 ,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为Glu A1a(96 15 % )、Glu B1b(92 30 % )、Glu D1d(84 6 2 % )。Nei’s遗传变异系数H分析表明 :供试材料在Glu D1位点上变异最大 ,其次是Glu B1、Glu A1;其中株系 98- 110 4在Glu A1、Glu B1、Glu D1位点上的遗传变异系数H分别为 0、0 180、0 180 ,株系 98- 917在这 3个位点上的遗传变异系数H相应为 0 117、0 117、0 30 5。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可知 ,此高代抗病株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方式共有 5种 :(1、7+8、5 +10 )、(1、7+9、2 +12 )、(1、7+8、2 +12 )、(N、7+8、5 +10 )、(1、14 +15、5 +10 ) ;其中亲本A4 2 912类型 (1、7+8、5 +10 )所占比例最多 ,为80 77%。另外通过A PAGE方法检测出 4个具有亚基组成变异的材料 98- 110 4 - 9(1、7+9、2 +12 )、98- 917- 15(1、7+8、2 +12 )、98- 917- 2 7(N、7+8、5 +10 )、98- 917- 2 9(1、14 +15、5 +10 )均为 1RS/ 1BL易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F_2籽粒中HMW-GS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选取HMW-GS的3个位点都有差异的安农98005和运84-20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SDS-PAGE技术对其F2籽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出现33种HMW-GS带型组合,HMW-GS在F2籽粒中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离;Glu-D1位点出现基因重组,并有2+5+10,2+5+12三亚基的表现;Glu-B1位点有基因杂合状态,并出现表达空位。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调控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种植密度(D1:行株距30 cm×20 cm;D2:行株距25 cm×20 cm;D3:行株距20 cm×20 cm)、3种施肥方式(F1:有机肥;F2:复合肥;F3:混合施肥)、2种植方式(P1:移栽;P2:直播)处理,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铅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根、茎叶和籽粒的铅含量依次为7.10~16.87 mg·kg~(-1)、1.50~5.50 mg·kg~(-1)和0.23~5.73 mg·kg~(-1),铅富集系数为0.02~0.09,转运系数为0.09~0.51.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铅含量以D1处理最低(2.43 mg·kg~(-1)),茎叶铅含量以D3处理最低(2.50 mg·kg~(-1));不同施肥方式下,籽粒铅含量以F2处理最低(2.68 mg·kg~(-1)),茎叶铅含量以F1处理最低(2.56 mg·kg~(-1));P1处理的籽粒(1.14 mg·kg~(-1))与茎叶的铅含量(2.35 mg·kg~(-1))均低于P2处理.不同栽培措施组合间,籽粒铅含量以D2F2P1组合最低(0.23 mg·kg~(-1)),茎叶含量以D1F1P1组合最低(1.50 mg·kg~(-1)).紫苏铅富集系数在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显著低于P2处理,各组合以D1F1P1最低(0.02);铅转运系数大小表现为D1D2D3,F1F2F3,P1P2,各组合以D1F3P1组合最低(0.09);铅富集量以D1F1P1处理最低(14.91 g·hm~(-2)),与D1F2P1、D2F3P1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可见,紫苏茎叶、籽粒的铅含量均略高于相应的食品标准,栽培措施能够显著影响铅的富集与分配,适当施用有机肥、降低种植密度有利于降低紫苏对铅的吸收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APMP纸浆的返黄 ,该文主要研究了使用紫外光吸收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助剂处理黑杨APMP纸浆后 ,对其干 湿热和光返黄的抑制作用效果 .抗坏血酸可促进纸浆干 湿热返黄 ,在较大用量下 ,抗坏血酸及次亚磷酸钠对纸浆具有一定的光稳定作用 ;聚乙二醇对纸浆的光稳定效果较差 .对比研究几种紫外光吸收剂抑制纸浆光诱导返黄作用效果 ,ZW 1和ZW 2优于其它紫外光吸收剂 ,ZW 1在较低用量时对纸浆就有着较好的光稳定效果 ;较大用量下 ,ZW 2处理的纸浆抗长时间光老化能力略优于ZW 1.综合比较 ,所用助剂单独处理抑制黑杨APMP纸浆光诱导返黄能力大小排序为 :ZW 1>ZW 2 >抗坏血酸 >次亚磷酸钠 >ZW 3 >ZW 4>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浙江田间转cry1C基因水稻T1c\|19和转cry2A基因水稻T2A\|1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及对主要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明恢63相比,这两种转Bt基因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都具有极强的抗性,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98%以上,二化螟枯心/白穗率减少87%以上;而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以及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及柱头活力、坐果率等指标研究蟹爪兰Zygocactus品种丹麦红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蟹爪兰丹麦红11至12月份开花, 群体花期64 d, 单株花期34~53 d, 单花花期6~8 d。雄蕊短于花柱, 花药与柱头相差105 cm, 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最强,花后3~5 d的柱头具有较强的可授性。杂交指数OCI为4, P/O值为697,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自交不亲和, 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和缺少传粉者可能是蟹爪兰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华北落叶松抗坏血酸氧化酶年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叶、1年生枝及苗叶等生长部位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也较高 .抗坏因酸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关系较为密切 ,而与其抗逆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七子花愈伤组织诱导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七子花愈伤组织的培养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了以七子花的越冬芽及嫩叶诱导的愈伤组织、无菌短枝扦插和叶柄培养3条组织培养的途径来进行的七子花种质资源保护.结果表明:作为外植体,栽培的七子花叶片较野生的七子花越冬芽好;以MS+2,4-D2+ZT2培养基最利于幼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短枝无菌扦插培养的存活率高于叶柄培养.比较和分析了各条途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七子花的组织培养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七子花愈伤组织诱导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七子花愈伤组织的培养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 ,研究了以七子花的越冬芽及嫩叶诱导的愈伤组织、无菌短枝扦插和叶柄培养 3条组织培养的途径来进行的七子花种质资源保护 .结果表明 :作为外植体 ,栽培的七子花叶片较野生的七子花越冬芽好 ;以MS +2 ,4 D2 +ZT2培养基最利于幼叶的愈伤组织诱导 ;短枝无菌扦插培养的存活率高于叶柄培养 .比较和分析了各条途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七子花的组织培养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薏苡是喜肥和耐肥的作物,又是一个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品种,通过使用接种泡囊-丛枝菌根剂这种生物手段,可以使植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强薏苡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薏苡播种时,接种泡囊—丛枝菌根剂,观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薏苡对泡囊—丛枝菌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自然侵染率约为20 0%,接种菌根剂后增加了根系周围土壤中具有侵染能力的繁殖体数量,侵染率提高至36 36%。(2)接种菌根剂能够促进植株长高和分蘖数的增加,结合施入适量的复合肥效果更加明显,株高比对照平均增加了6 74cm,每株分蘖数平均比对照增加了1 58个。(3)接种菌根剂能够提高百粒重和单产量,同时施入适量的复合肥效果更加明显,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0 6g和58 3g/m2。通过接种菌根剂,可以提高薏苡的产量和质量,并增强了薏苡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处理成本并达到较为满意的白度稳定效果 ,该文主要研究了几种助剂协同处理对黑杨APMP纸浆干 湿热和光返黄的抑制作用效果 .采用了几种较优的黑杨APMP纸浆光稳定剂 (紫外吸收剂ZW 1,ZW 2及抗氧剂抗坏血酸、次亚磷酸钠 )组合处理纸浆 .研究发现 ,抗坏血酸和其它助剂共同处理纸浆同它单独作用情形一致 ,随其用量增加对纸浆诱导返黄促进作用增大 ;用特定的助剂组合共同处理纸浆 ,可以在降低助剂总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的改善黑杨APMP纸浆的光稳定性 ,与它们单独处理效果相比存在着协同作用效果 .ZW 1 抗坏血酸 次亚磷酸钠是该研究中最优的助剂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南方林区防火树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南方的木荷、火力楠、杨梅等48个树种的燃烧性能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木荷、油茶、马蹄荷、旱冬瓜、杨梅、细柄阿丁枫等6个树种的防火能力最强,米老排、火力楠、米饭花、阿丁枫、珊瑚、甜槠、棕榈、椤木石楠、台湾相思、交让木、毛竹、青冈栎、女贞的防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优选助剂组合ZW-1/抗坏血酸/次亚磷酸钠处理黑杨APMP纸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光稳定效果.用紫外光辐照、干/湿热老化处理,作者对组合中各助剂优化用量以及助剂组合处理改善黑杨APMP纸浆光稳定性能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中各助剂优化用量分别为0.25%,0.5%,1.0%;助剂组合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黑杨APMP纸浆光稳定性能,是因为减少了模拟光老化过程中芳核羧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