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在江西省湿地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想,并从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级别,类型、技术路线、生态监测的内容与指标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江西省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可为湿地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促进江西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补偿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保护以及湿地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方式直接关系到湿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两种生态补偿方式出发,分析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对湿地生态补偿的影响,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模式下的湿地生态补偿方式。湿地生态补偿应加强造血型补偿方式的运用,并与当前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输血型补偿方式相结合,实现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湿地保护法》的出台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广东省湿地的生态监测能力愈发受到关注。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升重点地区湿地生态监测能力,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阐述了广东省重点湿地生态监测站点的监测能力现状,总结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湿地生态监测站的建设路径和管理对策,为构建广东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和监测评价体系,促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形容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保护修复成绩显著,需进一步统筹湿地保护管理,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本研究针对大亚湾区不同区域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湿地类型、结构及特点,结合自然环境与城市管理因素,提出湿地生态空间规划方案,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利用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规划面积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温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首期开放的区域,六要包括虾龙滩、费家塘、朝天幕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小部分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阐述了目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意义与紧迫性,对湿地与区域生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湿地的用地现状、生态、环境特征建立AHP评价体系,采用GIS技术方法对和顺湿地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图的分值将和顺湿地分为4个用地生态适宜等级:最适宜用地、比较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禁止用地。结合用地生态适宜等级把和顺湿地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分别是生态核心区、生态恢复区、生态缓冲区、生态展示区。提出湿地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浩良  刘焕茹 《广东园林》2007,29(B04):48-50
文章从湿地定义、功能、东莞湿地分布情况以及湿地对动植物的影响着手,分析湿地生态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东莞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以人工湿地为构建单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构建的总的指导思想、构建的主要原则及设计路线,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多重效益。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因具有较多优点,在我国将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湿地评价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湿地评价可以分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但各种湿地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甚至重叠,特别是湿地功能评价与其他湿地评价类型间关系更加密切。今后我国湿地评价应主要侧重于湿地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构-过程-功能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定量化方法的研究和湿地评价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超 《热带林业》2010,38(4):4-6
通过对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分析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并寻找存在问题,结合生态和红树林湿地可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保护和发展清澜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湿地研究的特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湿地多样性的保护,湿地管理和恢复,湿地功能和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尺度等.此外,具体地综述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湿地研究,还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总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为湿地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多尺度湿地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靖宇县的湿地资源及湿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对保护湿地应采取的措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自然式人工湿地的营造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常州市武进区武南污水处理厂湿地景观规划项目为依托,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结合自然湿地的营造手法以及传统人工湿地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各方面条件,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通过实践观测结果检验出此次规划设计的人工湿地中基质、植物等对水质净化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证实运用自然造景手法设计的人工湿地与传统的人工湿地相比有更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生态恢复为例,在遵循湿地生态恢复地域性、生态学、最小风险性和最大效益、优先性原则前提下,着重从水体生态恢复、湿地植物生态恢复、生境栖息地生态恢复阐述了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对策;从工艺流程、湿地基质和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分析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7.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逐渐成为近几年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合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部分或全部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本文就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甘肃尕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尕海湿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分别叙述了高山草甸湿地、洪泛地、草本泥炭地、湖泊、沼泽和河流等湿地主要类型,重点介绍了尕海湿地的主要特点、生物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划和植被区划、水文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