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9种金花茶组植物在肇庆地区引种的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广西引种9种金花茶组植物,并对不同种金花茶苗木在造林2 a后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var.phaeopubisperma)苗木成活率最高,达100%,珑瑞金花茶(C.longruiensis)苗木成活率最低,仅为73.3%;防城金花茶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41.6、1.018 cm,显著大于其他8种金花茶(P0.05),其中金花茶(C.nitidissima)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6.5、0.147 cm;不同种金花茶苗木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及地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苗木生长综合指标值分析表明,防城金花茶在肇庆地区的早期生长表现最好,在良种引种方面,可以适当选择防城金花茶。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广西引种防城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四季金花茶等5种金花茶,对其在种植2a后的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防城金花茶具有96.7%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同时,防城金花茶也具有最大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43.7cm和1.022cm,显著大于其他4种金花茶;金花茶的苗木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防城金花茶在茂名地区的生长表现最好,适应性最强,具有较大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从河北省定州市引进11个麻核桃品种在云南省禄劝县茅山乡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其成活率、生长量及感病指数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早期生长表现评价。结果表明:11个麻核桃品种的早期生长表现总体较好,苗木成活率平均值达94.25%,苗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分别为32.00 cm和4.87 mm,病情指数平均为7.15%;早期生长表现最好的是虎头,其次是狮子头和白狮子头。  相似文献   

5.
滇橄榄不同无性系嫁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地径大于4mm的滇橄榄留床实生苗为砧木,以8个滇橄榄优良无性系木质化枝条为接穗,开展滇橄榄嫁接试验,对不同无性系嫁接成活率、生长量的差异性及其与砧木地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橄榄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砧木地径对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小,但对苗木后期生长影响较大;砧木地径保持在4mm以上的,其平均嫁接成活率均在74%以上,其中,砧木地径为9-16.2mm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0%以上;2-6月是滇橄榄无性系苗高生长主要时期,净生长量占2-10月苗高总生长量的54%-68%。6-10月是滇橄榄无性系苗木地径生长主要时期,净生长量占2-10月地径总生长量的61%-69%。  相似文献   

6.
摘要: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地形因子对营造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影响,测定不同坡度、坡向地形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造林地的土壤条件、苗木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低坡度(0~8°)时苗高与地径高于其他坡度条件,坡度较高时(24~32°),落叶松苗木成活率(98%)、土壤温度(11.74℃)、土壤湿度均最高(37.66%),但造林地坡度不同时苗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兴安落叶松造林地东向坡与南向坡造林成活率最高(96%,96%),南向坡造林地兴安落叶松苗高、地径最大(54.73 cm,6.48 mm),西向坡造林成活率最低(94%)、土壤温度、湿度均最大(11.68℃,37.1%),而落叶松苗高、地径最小(36.13 cm,5.40 mm),阳坡及较高坡度对兴安落叶松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利用GGR6号对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苗木根系生物量进行试验,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苗高提高40.1%,地径生长提高33.0%,生物量显著增加,符合生产实际,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1995年对伊犁州19个引种杨树主栽品种进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对1年生苗木地径、苗高随机抽样调查后进行方差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州19个杨树引种品种的苗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年生扦插苗苗高及地径最大差距可达1.04 m、0.83 cm。其中,生长最快的品种有78-8、优胜003、格氏、中林23等4个,其苗高平均为3.22 m,地径平均为2.36 cm;生长较快的有78-133、中林、沙兰杨等12个品种;表现最差的是斯大林、加小×俄9#、健227等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油茶芽砧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因素,选取接穗品种(A)、生根粉浓度(B)和接穗粗度(C)3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进行L_9(3~4)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因素A对油茶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因素B不是影响嫁接成活、地径和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因素C主要影响油茶苗木嫁接后期地径和苗高的生长。影响油茶芽砧嫁接成活率、地径、苗高3个指标的最优组合是A_1B_3C_3。嫁接120 d后,嫁接成活率达92.22%,地径2.07 mm,苗高11.2 cm。  相似文献   

11.
油茶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宁县于2009年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8个油茶优良品种,经过3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油茶品种成活率、初生长等均表现良好;各品种间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间差异极显著,其中长林40号树高生长量最大,达125 cm,长林53号地径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树冠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品种可作为主栽品种,适宜在景宁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五个油茶良种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6月在建水县李浩寨油茶苗圃基地对云南省已认定的5个油茶良种(云油茶3号、4号、9号、13号、14号)进行了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5个油茶良种嫁接苗成活率达84.7%,苗木生长健壮,半年生平均苗高12.1 cm,平均地径0.38 cm;5个油茶良种在嫁接成活率、苗木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云油茶9号、云油茶14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4.
以大果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其扦插繁殖存活率和生根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是影响大果南山茶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以IBA处理的插条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69.97%,平均生根率为39.17%;在ABT处理条件下,插条生根后的平均根长和平均根粗为最佳,分别为2.15cm和0.66mm。综合分析,大果南山茶枝条扦插繁殖的最优处理方案是在400mg/L的 IBA生长调节剂中处理10min,IBA处理的枝条根的生长均比NAA、ABT处理快而多,更有助于扦插苗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5.
油茶轻基质育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茶苗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芽苗砧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轻基质和苗圃土为栽培基质,分别对其苗木嫁接成活率、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根系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评价油茶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效果和质量。结果表明: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9.6%,苗高32.5 cm,地径3.57 mm,根系总长度310.29 cm,根系直径1.33 mm,根冠比0.69,造林成活率达92.5%。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苗圃土培育的苗木,尤其在根系的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金花茶嫁接繁殖砧木亲和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影响金花茶嫁接愈合成活的主要因素之一——砧穗亲和力,进行了以多个油茶物种为砧木的金花茶嫁接快繁砧穗亲和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7种砧木均有亲和力,其中以博白大果油茶和义安油茶为砧木的亲和力为最高,其次为普通油茶;茶叶树虽然有亲和力,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73.3%,但其表现后期不亲和,不宜用作金花茶的砧木。  相似文献   

17.
油茶不同无性系嫁接育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M43、M48和M60为接穗,普通油茶芽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径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2.1%~84.9%和75.2%~79.8%,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62~11.67 cm和0.31~0.36 cm。。  相似文献   

18.
惠州市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林带作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早期生长表现,并依据实地调查的立地条件,利用相关模型制作软件对4个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预期景观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成活率均值为84.25%,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3.27 m、5.36 cm和1.64 m,早期生长情况较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树种配置模式中,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模式GC1(夹竹桃、红花羊蹄甲、香樟、黄花风铃木等树种随机混交);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调查的9个树种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排名靠前的为红花羊蹄甲、香樟树和美丽异木棉。总体而言,不同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树木生长表现有所不同,并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均会对生态景观林带公路景观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金花茶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的12个金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本地品种普通金花茶和越南引进品种多毛金花茶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与其他品种相比,普通金花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较高的光化学转化效率,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且生长更旺盛;越南引进品种罗斯曼金花茶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越南引种金花茶的F_v/F_m值表现正常,表明6种越南引种金花茶适于在广西种植。普通金花茶和多毛金花茶的F_v/F_m和F_v/F_o值最高,表明其捕获激发光能的能力最强,并且其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最大。12种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越南引种金花茶表现出了对广西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