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选育经过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1(原编号"002-418"或"昆麦3号"、"文麦8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文山州农科所和昆明市农科院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田、地兼用小麦新品种.2007年4月22日进行了省级田间鉴评,于2007年11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2.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及适应性广等特性,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0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皖麦18号,1992年通过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大区区试,同年通过省级审定.1995年3月被认定为饼干、蛋糕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135冬小麦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长97-5867作母本、晋麦6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长麦6135于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水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中部旱地组和中部水地组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9、晋审麦2010001。  相似文献   

5.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代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选择2006年育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豫麦24号韩相林,王华瑞,许国震(濮阳市农科所,濮阳457000)小麦濮阳8441经过三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产量三要素协调、耐寒、耐病、高产、稳产,于1993年9月14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24号。一、产量...  相似文献   

7.
豫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21号(原名周麦9号)是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2年和1993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潜力大,且抗逆性较强,半冬性,在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小麦区试中表现优异。现将该品种在我市  相似文献   

8.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科学》2007,(6):127-127
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课题组采用细胞工程技术,相继培育出豫麦37号、豫麦60号、花培1号、花培3号等小麦新品种,如今又培育出了花培5号。花培5号在2004~2006年的国家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于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花培5号三要素非常协调,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春水B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  相似文献   

11.
花培6号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采用豫麦21号/豫麦2号∥漯麦4号杂交组合的F1代花药,诱导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大穗大粒、超高产、抗倒伏、抗寒、抗病等优点,2007-2008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均获第一,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郑农16是郑州市农科所1992年以郑农7号(豫麦34)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白度、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1997年育成。2001年开始参加河南省区试和黄淮区试。2003年8月通过河南省审定,2003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3.
安永庆 《北京农业》2008,(10):38-39
<正>紫糯麦1号(区试代号:农大3163)审定编号京审麦200800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品种来源农大3659/农大糯麦1号  相似文献   

14.
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淮麦21号(淮麦0320)是用淮麦17号和豫麦54号进行有性杂交,经过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育种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鲁棉研28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麦棉套种区试,2004年完成黄河流域麦棉套种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基因安全应用证书.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紫糯麦1号(区试代号:农大3163)审定编号京审麦200800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品种来源农大3659/农大糯麦1号  相似文献   

17.
对昆明地区小麦抗病丰产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麦2号的最佳尿素施用量为每公顷450~525kg,昆麦3号为375~450kg;最佳施肥模式为前后各半。昆麦2号属大穗大粒型品种,每公顷基本苗应掌握在150~180万,昆麦3号为210~240万,山地麦在300万以上。采用前重后轻或前后各半的施肥方法对控制锈病较为经济合理,锈病的普遍率、严重度和上穗率都较轻。  相似文献   

18.
驻麦6号是驻马店市农科所用矮败小麦×84-14→选择优良单株×85-33→选择优良单株×汴8539-2→选择优良单株,经多年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2006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10)。  相似文献   

19.
淮麦2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5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05~2006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607。淮麦2  相似文献   

20.
豫麦48号(8628)系洛阳农科所1986年以豫麦8号为母本,与泗阳936杂交,经水旱交叉选择、早代混系测产、高代多点鉴定等选育的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1993~1997年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试和生产示范。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