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脱毒甘薯品种间产量与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在玉溪市引进8个优良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较高,达3.61t/667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2.
甘薯良种苏薯8号的引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2月在玉溪农职院科技园引进8个省外优良脱毒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较高,迭3.61t/667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有较大的引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甘薯新品种渝苏1号的品质,对其块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优良品种徐薯18、农大红比较,结果表明:渝苏1号在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方面的含量均较高,尤其是淀粉、胡萝卜素、钙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在氨基酸含量中,渝苏1号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与徐薯18相等,天门冬氨酸比农大红低外,其他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和农大红。所以,渝苏1号是一优质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从徐州,河北引进1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苏薯8号、北京533等8个品种的产量及其综合性状均显著高于当地主推品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清镇市推广种植的甘薯优良品种,对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引进的15个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从品种特征特性、商品薯率、单产、干物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薯50、渝薯27、苏薯16产量较高,黔薯1号、黔薯13-3-2和渝薯50的商品率最高,薯块干物率适中的是渝薯50、广薯87,口感较好的是广薯87、宁2-2、渝薯50。综合评价来看,推荐选用渝薯50。  相似文献   

6.
以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为材料,以苏薯8号为对照,对百薯1号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生长动态研究表明,百薯1号具有以下特征:前期分枝数多,中后期生长平稳;在全生育期茎叶生长较快,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叶面积大;块根膨大平稳、持续时间长;T/R值比例合理,同化物运转速率快;叶片不同采摘次数对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万州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从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州等地的农科院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试验,对品种物候期、生物性状、晚疫病抗性、块茎结薯习性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4号、鄂薯16号的丰产性较好且抗病性强尤其是晚疫病抗性强,可进行大面积示范;丽薯6号、合23M-2的产量较高,但中度感晚疫病,推广应用时要注重晚疫病防控;渝薯3号和渝薯6号产量、抗病性等表现较优但有空心等生理缺陷,可续试,其余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当下山东市场中广受欢迎的几种鲜食型甘薯品种的地下部性状,对8个主栽鲜食型甘薯品种的块根性状、产量及食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济薯26、烟薯25、普薯32的薯形外观、产量和商品率均表现较好。8个鲜食甘薯品种均具有食味优、市场接受度高的特点,在生产和消费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9.
苏薯27是以苏薯8号为母本,黄心及紫心食用品种为父本,进行混合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大薯型高产食用甘薯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介绍了苏薯27的选育过程、产量、农艺性状及适合丘陵地区生产的轻简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天津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品种,解决天津市甘薯品种单一问题,引进6个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比较筛选试验,从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外观、食味、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4号、烟紫薯3号鲜薯产量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徐紫薯8号、烟薯24号和烟薯26号食味较好;徐紫薯8号、烟紫薯3号为紫薯中产量较高的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6号和徐紫薯8号丰产性较好、商品薯率较高,外观品质也较好,适合在天津市进行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不适于天津市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0.5%、1%和1.5%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20羽0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作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同时,又选用180羽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添加抗生素(黄霉素5mg/kg)试验组,C、D、E、F组分别为添加大豆活性肽0.2%、0.4%、0.6%、0.8%(固态,含活性肽40g/kg)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上,大豆活性肽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提高屠宰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在经济效益上,大豆活性肽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毛利润。试验证明,大豆活性肽可以有效应用于肉仔鸡生产中,其最适添加量为0.6%,优于使用抗生素(黄霉素5mg/kg)。  相似文献   

12.
发酵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日龄雏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和6 mg/kg的硫酸抗敌素;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结果表明:体增重以空白对照组(组Ⅰ)最低,较空白对照组,9%组(组Ⅴ)显著提高(P<0.05),其余各组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6%组(组Ⅳ)最低,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空白对照组最低,抗生素组(组Ⅱ)、9%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组差异显著(P<0.05)。6%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各组全净膛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组差异极显著(P<0.01);3%组(组Ⅲ)腿肌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配合饲料中用6%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最为适宜,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肉仔鸡饲料原料代谢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22日龄爱拔益加商品代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公母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以玉米、豆粕、棉粕、菜粕为基础原料配制的4种日粮。收集部分排泄物,测定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的AME和AMEn。结果表明:豆粕和棉粕中,公鸡的AMEn显著高于母鸡(p<0.05);试鸡性别对玉米和菜粕的AME和AMEn无显著影响(p>0.05);玉米、豆粕、棉粕、菜粕AME和AMEn利用率在公母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AME和AMEn利用率在数值上有高于母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的AME分别是14.82、12.10、11.17、9.79MJ/kg,AMEn分别是14.80、11.81、10.81、9.60MJ/kg。  相似文献   

14.
饲喂乳酸菌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茶多酚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480羽,随机分成8组,每组60羽,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前提下,试验组灌胃乳酸菌和茶多酚,对照组灌胃无菌水,试验期为56天。结果表明:1.0 [mL∕(kg.bw)]乳酸菌+0.06 [g∕(kg.bw)]茶多酚组的肉鸡末体重最高、平均日增重最快、平均日采食量最少、料重比最小;各试验组均降低了肉鸡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LU(血糖)、TG(甘油三酯)、CHO(总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促进了乳酸菌、酵母菌等优势菌的生长,抑制了肠球菌的繁殖,为开发新产品、研究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养殖试验,比较了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按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 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60% 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90% 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60% S+20% Z)。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料肉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30% S料肉比最低、死淘数最少;(2)各处理垫料含水率和氨浓度随肉鸡的生长逐渐升高,其中30% S处理含水率比CK降低了12.91%,平均氨浓度比CK降低了7.96%。综合判断,本试验条件下常规垫料和玉米秸秆按30% S混合作垫料饲养肉鸡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0%、0.2%、0.5%、0.8% 的由乳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组成的复合酸化剂的日粮,试验期56天。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酸化剂能降低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的pH值及料重比,提高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8%时显著(P<0.05)降低42日龄十二指肠和盲肠pH值和显著(P<0.05)提高1~56 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5%时显著(P<0.05)降低28~42日龄料重比。说明复合酸化剂能改善黄羽肉鸡消化道pH值和生长性能,最佳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肉仔鸡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360只1日龄健康AA肉用母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4组分别饲喂添加0.009%金霉素及0.15%、0.20%和0.25% EGB的日粮,试验期为42天。测定肉仔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2、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EGB可促进肉仔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提高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2、IFN-γ、TNF-α的水平,并且在日粮中添加EGB的作用效果比添加金霉素的作用效果好。表明日粮中添加EGB可增强肉仔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对?麒麟?肉鸡早期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麒麟?母肉鸡144只,随机分为A、B、C和D 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3.0%和5.0%的桑叶粉的饲粮,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能一定程度地降低?麒麟?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提高料重比,当添加量达3.0%以上时显著提高料重(P<0.05),添加量达5.0%时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内脏绝对重量和相对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可一定程度提高肠道长度及相对指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从提高生长性能方面考虑,在1~28日龄的?麒麟?肉鸡日粮中不必添加过多的桑叶粉。  相似文献   

19.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饲料乳化剂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刚孵化出壳的‘罗斯308’白羽肉鸡12000羽,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羽,各处理试鸡初始体重为(46.5±1.0) g,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为3个阶段:肉小鸡(0~14天)阶段、肉中鸡(15~28天)阶段和肉大鸡(29~42天出栏)阶段。试验处理A:饲喂按罗斯肉鸡的营养标准需要配制的基础饲料;处理B: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00 g/t乳化剂;处理C:在基础日粮上,添加5 kg糠粕代替日粮中等量的混合油,同时添加200 g/t乳化剂。结果表明:额外添加乳化剂会有降低肉鸡的ADFI的趋势,同时提高了肉鸡的ADG;减少油脂后,添加乳化剂对肉鸡ADFI和ADG影响不显著,使肉鸡ADG和料重比保持了正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将360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饲喂含转基因糙米日粮;第二组饲喂含非转基因糙米日粮;第三组饲喂非转基因玉米日粮,试验期42天。在21、42天时测定肉仔鸡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转基因糙米对肉仔鸡肠道菌群未产生明显影响。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对肉仔鸡肠道微生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