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粒位玉米种子质量特征及不同粒位玉米种子对幼苗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的玉米种子百粒质量表现为中部基部顶部,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出苗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果穗顶部种子,苗期整体性状和产量表现为基部中部顶部。可见,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质量较好,有利于出苗和提高产量,建议单粒精密播种种子选用果穗中部和基部的子粒。  相似文献   

2.
针对阿坝垂穗披碱草(Elynus nutans Griseb.cv.Aba)种子存在休眠期长、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活力较低等问题,采用生长调节剂浸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矮壮素(CCC)、多效唑(PP 333)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10~30 mg/L)的6-BA可以促进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和胚芽的生长,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其中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2%和20.8%.随着6-BA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效果有所降低.PP 333与CCC降低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其抑制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梅叶冬青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叶冬青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发芽率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GA3效果最佳,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100 mg/L;光照对梅叶冬青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梅叶冬青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
徐伟亮 《种子》2000,(1):9-10,20
大、小麦种子经多效唑与生长类物质混用的浸种或拌种处理后,发现多效唑抑制种子发芽的作用缓减。麦苗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多效唑与生长类物质混用有对大、小麦促进生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尾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景学  孙桂波  王为  姚方杰  张广臣 《种子》2006,25(11):75-77
研究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GA3处理对尾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香茶菜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后如果不采取科学的贮藏手段,发芽率将迅速下降;GA3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mg/L;光线对尾叶香茶菜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其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6.
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与贮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良俊 《种子》2005,24(5):33-35
海蓬子可作为一种盐生油料植物种植开发.通过对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和贮存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有明显的休眠特性,休眠期约为90d;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10天发芽率>5%;在半年的贮存时间内,果穗贮藏较脱粒贮藏有显著的差异;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采收黄熟种子贮藏比过熟种子贮藏更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图1显示,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8天后发芽数已明显减少,第10天发芽率>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多叶棘豆种子为材料,通过观察种子形态特征,研究种子生活力、种子吸水率、种子破除硬实、种子萌发等指标,分析多叶棘豆种子休眠的原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种子,探索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生活力达77.80%,但不处理种皮的完整种子发芽率极低。用砂纸打磨能破除种子硬实,硬实率降低至7%,发芽率为86%。砂纸破除种子硬实后,50 mg/L IBA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发芽率高达97%,平均发芽天数短于对照。综合比较,先用砂纸打磨种皮,再用5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多叶棘豆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持续时间进行测定,以探寻最佳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促进种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超声波处理10、20 min和30 min均促进了油菜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升高.在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对照相比,油菜的幼根长和幼芽长均显著增加.超声波处理不同的时间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经40 kHz、1 000W超声波处理20 min,黔油18号油菜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君 《种子》1998,(2):56-57
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发芽率的高低与种子经营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是种子分级标准的重要依据。一般用普通发芽试验,时间长,在短时内又急需了解种子发芽状况,特别是对休眠期长的种子,更是不能正确判断结果,而运用生物化学法(红四唑染色法)可快速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寻求估算发芽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次试验以玉米杂交种子为材料,运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玉米种子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相关系数(r)求得回归方程(r),探索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计算出相应试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估算种子发芽率提供于快速、准确、方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楚爱香  汤庚国  王伟川 《种子》2007,26(6):49-51
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B9处理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可以在不影响发芽率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黑麦草苗期的高生长,但B9的抑制效果要显著强于PP333。PP333的最佳浸种浓度为750mg/kg;B9的最佳浸种浓度为3000mg/kg。最佳的浸种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2.
梁淑贞  丰锋 《作物杂志》2012,28(3):119-122
以淮山薯块茎和零余子为材料,研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不定芽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30g大小的零余子,10mg/L的赤霉素(GA3)处理30min,出芽率(88.89%)最高;以块茎为繁殖材料的,最好选择块茎的中上部分,10mg/L的GA3处理50min,出芽率(97.79%)、芽长(17.53cm)和芽直径(7.37c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PP333对木薯生长、光合和蒸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木薯品种GR911作实验材料,于块根膨大期叶面喷施PP333溶液500 mg / L和1000 mg / L。结果表明,PP333处理可抑制木薯地上部生长,使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但是比叶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气孔导度及蒸腾强度比对照明显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根/冠比值增大,利于同化产物的累积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智锐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44-149
为了探索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最适作用浓度,提高东方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及移栽成活率,本试验以东方百合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因子变量,在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PP333(0.5、1.0、2.0、3.0mg/L)和CCC(5、10、15、20mg/L),对照组不加任何植物生长延缓剂,探讨最适合百合试管苗生长的PP333和CCC浓度。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PP333和CCC能提高百合试管苗的生根和不定芽分化数量,表现为株型矮化,叶片增多,根系发达。但高浓度处理后,叶片反卷,甚至出现黄化现象。适合东方百合生长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mg/L,CCC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PP333)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了喷施75-100 mg/l的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表明花生初花后26天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生物(鲜)重、豆荚(鲜)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收获时花生鲜果重与植株生物量鲜重的直线回归方程相关性分别为:多效唑:y=0.0240+0.3919x(r=0.0402),对照:y=0.2587+0.2680x(r=0.0485);株高与生物量相关性分别为:对照y=0.0426+0.8411x(r=0.0070);多效唑:y= -0.1126+9.4824x(r= -0.0045);从对照(CK)与喷施多效唑100 mg/l处理组相比,结实率从40%提高到63%,有效荚由9.00±3.62个/科增加至21.33±2.84个/科,理论产量由347.22±86.82 kg/666.7m2增加到723.08±76.38 kg/666.7m2,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所有施用多效唑的处理均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检测了壳聚糖(CHT)溶液及配入外源植物激素包衣种子对春性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的CHT溶液包衣,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及麦苗生长,配入50或100mg/L的6-BA,能明显增加单株分蘖及生物量。试验结果还表明:在2%的CHT溶液中,当PP333浓度为800mg/L时,配入50或100mg/L的6-BA对茎蘖生长发育没有增效作用,但最终均能使春性小麦形成苗壮、蘖多、抗寒性好的冬前群体;然而当PP333浓度为1200mg/L时,配入50或100mg/L的6-BA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最终也形成苗壮、蘖多、抗寒性好的冬前群体。  相似文献   

17.
花楸树果实浸泡液的萌发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花楸树种子形态及果肉、种子、去皮种子不同浸泡时间下的浸泡液对小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果肉、种子、去皮种子浸泡液中均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高生长和根的伸长。在几种浸泡时间中,浸泡8小时的去皮种子浸泡液对白菜、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发芽率分别为65%、89%,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浸泡8h的果肉浸泡液对白菜和小麦幼苗高生长和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种子和去皮种子浸泡液(8h)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和白菜的抑制作用次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果肉浸泡液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因而采收下来的果实及时净种是清除果肉水溶性抑制物质简单有效的方法。种子内部所含的一些成分是引起种子休眠及发芽率低的内因。  相似文献   

18.
几种理化处理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庆梅  孙玉玲 《种子》2007,26(4):41-44
采用流动水冲洗、赤霉酸(GA3)溶液浸种、硝酸钾(KNO3)溶液浸种、氧化氢(H2O2)溶液浸种等方法处理秦岭冷杉种子,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秦岭冷杉种子快速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水冲洗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mg/L、100mg/L、200mg/L赤霉素均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硝酸钾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0.1mol/L硝酸钾效果最好;1%过氧化氢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前人研究表明,使用赤霉素药液处理甜瓜、西葫芦等植物的陈年种子,可对其萌发有促进作用。然而,国内外关于赤霉素处理包瓜种子的报道很少。本试验设置了150 mg/L、250 mg/L和350 mg/L三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以及8 h和12 h两种不同浸种时间对陈年包瓜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筛选出最佳浸种浓度和时间来改善包瓜陈年种子的萌发情况,为指导蔬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的结果显示,用浓度为350 mg/L赤霉素药液处理种子8 h后陈年包瓜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0.42。用150 mg/L、250 mg/L和350 mg/L三种赤霉素浓度处理8 h后可促进陈年包瓜种子根重增加。各处理组合较对照组能明显提高陈年包瓜种子的发芽势,但对陈年包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The residual effect of gibberellic acid (GA) and plant growth retardants [mepiquat chloride (MC) and trinexapac‐ethyl (TNE)], on Chinese yam plants was examined. Bulbil formation in MC and TNE‐treated tubers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GA treatment. Bulbils in GA‐treated tubers increased the ratio of bulbil size (>4 mm)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highest GA treatment was fivefold more increased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ulbil yield per hecta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elevated GA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more MC concentration was elevated the more the ratio of bulbil size (>4 mm) increased. Bulbil yield was highest in the MC concentration (400 p.p.m.). The more TNE concentration was elevated the more the ratio of bulbil size (>4 mm) increased. Similar to MC treatment, TNE treatment showed the effect of bulbil enlargement in all the concentra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MC is the most effective growth retardant to induce bulbil enlargement and formation, and to increase bulbil and tuber yield in Chinese y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