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监测池塘养殖草鱼的生长指标、池塘水质指标和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比较微孔增氧和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效果.结果表明底部微孔增氧的增氧能力显著强于叶轮式增氧机,可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2.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采用微孔管道在池塘底部充气增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区域范围广。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孔增氧机和叶轮式增氧机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对装有两种增氧机的养殖池塘内的溶氧量和草鱼生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装有微孔增氧机的池塘内的溶氧量和草鱼生产速率要明显高于装有叶轮式增氧机的池塘.微孔增氧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更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用罗茨风机通过微孔管道使养殖水域底部及周围水体快速增氧的一门新技术。它具有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特点。多年实践证明:该技术能使池塘养殖鱼类、鳗类、鳖类等发病率降低15%,鱼产量每亩提高10%,综合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12,(9):54
2012年8月,记者从辽宁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12年5月初,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带领市(县)科技人员,奔赴鞍山学习和引进微孔增氧新技术,并首次把该项技术应用到锦州市海水养殖池塘。据悉,微孔增氧也称纳米管增氧,是一种新型的增氧装置。与传统的增氧机增氧相比,该技术可以说是增氧方式的一次改革。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方法,造成水流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6.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它通过池底充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池底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并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综合效果。与叶轮式增氧技术相比,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增氧技术,使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吹入输气管道。其缺点是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但优点也很明显,由于输气管道密布微小出气孔且气孔直径小,能够形成细微的气泡,充分增加了气液交换面积,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更丰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夏季池塘缺氧的情况;输气管位于池塘底部,能增加底部有机质的曝气,从而使池塘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微孔增氧技术可用于鱼、虾、蟹类的养殖,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于集镇示范户刘景光,安装2台底部增氧机,2.1hm2(32亩)对虾池全部实现底部增氧。谈及底部增氧的优点,他有亲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底管微孔增氧机在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对底管微孔增氧技术对参池环境和刺参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池中合理使用底管微孔增氧机可显著增加参池溶氧,并显著提高刺参重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增氧技术。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作为一种大型淡水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分好等优点。在罗氏沼虾的养殖过程中,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由于自身的缺陷,已无法解决养殖池塘底层水溶氧偏低、增氧不均匀等问题。而微孔管增氧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养殖技术,具有节能性好、增重效果高、噪音低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池塘整体溶氧、降低能耗等,是一种可行性较好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4.
微孔增氧设施在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管增氧设施即将纳米管铺设于池塘底部,通过管道传输把空气中的氧直接输送到水体底部,提高底层水体溶氧含量。与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相比,微管增氧设施具有增氧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了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机使用效果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底栖性的鱼虾蟹类的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微孔增氧与增氧机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在池塘底部铺设微孔增氧曝气管,给一些青虾、蟹、泥鳅池塘进行曝气增氧的一种较为成熟技术,这种技术很好的改善了池塘水体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了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但此技术在北方地区高密度池塘养鱼中还很少见。有人预算,草鱼在溶氧含量为5.5mg/L的水体中生长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难题。目前,池塘常用的增氧设备是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这些传统增氧机存在着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和池塘应用效果,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增氧性能的试验和不同水深对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在池塘中进行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机更强的增氧能力,但不同配置的机型,增氧能力随配套功率和曝气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动力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增加曝气管布置深度可以提高增氧性能,安装深度从2 m增加到4 m,增氧能力增加285%,动力效率增加207%,与其它养殖池塘机械增氧设备相比,池塘水体越深,微孔曝气式增气机的增氧优势越明显。目前,池塘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配置方式不具优势,需要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