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因(Bt和CpTI)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ha cv.'Nanlin895')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嫩芽或腋芽为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和CpTI基因.结果显示较合适的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系统为叶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mg/L+TDZ 0.002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 0.2mg/L+TDZ 0.00lmg/L+Km 10mg/L+Carb 50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 1.0~1.3左右,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叶盘转化频率可达28.7%.对Kmr植株经PCR分析,筛选获得了18株整合有Bt基因和1株整合有CpTI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饲虫实验表明,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可明显抑制杨小舟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c‘v.Nanlin895’)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嫩芽或腋芽为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和CpTI基因。结果显示较合适的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系统为:叶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TDZ0.002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0.2mg/L+TDZ0.001mg/L+Km10mg/L+Carb50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1.0~1.3左右,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叶盘转化频率可达28.7%。对Kmr植株经PCR分析,筛选获得了18株整合有Bt基因和1株整合有CpTI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饲虫实验表明,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可明显抑制杨小舟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务川几种野生百合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在MS固体培养基上研究不同浓度蔗糖、6-BA及NAA对淡黄花百合、文山百合及野百合等3种务川野生百合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 mg/L 6-BA +0.5 mg/L NAA+4%蔗糖,文山百合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1.0 mg/L 6-BA +0.5 mg/L NAA +3%蔗糖;野百合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 0.5 mg/L 6-BA+0.1 mg/L NAA+(2% ~3%)蔗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无机盐、蔗糖、KT、NAA和6-BA等对金毛狗脊原叶体增殖和孢子体转化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设置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筛选金毛狗脊原叶体增殖和孢子体转化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原叶体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2MS+2%蔗糖+0.1 mg/L NAA+0.3 mg/L 6-BA+0.1 mg/L KT。孢子体转化最佳培养基为1/4MS+1%蔗糖+0.5 mg/L KT+0.1 mg/L NAA。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陆地棉子叶节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高效的棉花子叶节再生体系用于遗传转化,以3个陆地棉品种的子叶节为材料,对棉花子叶节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特别对子叶节诱导生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子叶节丛生芽诱导中,不同材料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存在差异,‘百棉1号’适宜的培养基为MSB+1.0 mg/L 6-BA +0.5 mg/L IBA;‘百棉2号’适宜的培养基为MSB +2.5 mg/L 6-BA +2.5 mg/L KT;‘珂字312’适宜的培养基为MSB +2.0 mg/L 6-BA,每个外植体可以得到3~4个芽,且大部分芽都可以伸长。生根培养基为MSB+0.5 mg/L NAA。  相似文献   

6.
芦笋花药培养条件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笋‘京绿2号’、‘NJ1192’两个品种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激素配比优化,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研究。结果表明:以0.1%升汞消毒20 min为佳;‘京绿2号’、‘NJ1192’超小花蕾,均以MS+NAA 1.0 mg/L+6-BA 1.0 mg/L+2,4-D 2.0 mg/L为佳;‘NJ1192’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NAA 0.2 mg/L+6-BA 0.5 mg/L+蔗糖浓度为3%效果最好,而‘京绿2号’以MS+NAA 0.5 mg/L+6-BA 1.0 mg/L+蔗糖浓度为3%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以MS+NAA 0.3 mg/L+KT 0.4 mg/L+嘧啶醇1.0 mg/L为佳。初步建立芦笋花药培养单倍体体系,为进行芦笋雌雄花发育中性别分化基因的遗传转化功能验证提供组培转化平台,也为芦笋花药育种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高效稳定的薰衣草再生体系,本研究以‘杂花’薰衣草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NAA及6-BA与2,4-D组合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和MS+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出愈率分别为95.2%、92%;6-BA与NAA组合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显著优于6-BA与2,4-D的组合,适合诱导再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分化率为68.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生根率为91.1%。本研究建立了‘杂花’薰衣草的再生体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薰衣草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蒙古韭属于葱科葱属,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饲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用野生蒙古韭的鳞茎作为外植体接入诱导愈伤培养基(MS+1 mg/L NAA+2 mg/L 6-BA+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2)中,经过40 d培养,可萌发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放入诱导分化培养基(MS+1 mg/L NAA+1 mg/L6-BA+30 g/L蔗糖+6 g/L琼脂,pH 5.2)中,增殖3~5代,陆续获得大量的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6-BA+30 g/L蔗糖+6 g/L琼脂(pH 5.2),约20 d左右可生根,每棵小苗3~4条根;幼苗移栽成活率约80%,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蒙古韭幼苗。蒙古韭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蒙古韭重要基因的功能验证和蒙古韭转基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蒙古韭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宁杨1号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了杨树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对SOS1-SOS2-SOS3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 0.5 mg/L 6-BA 0.2mg/L NAA为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并确定了最佳的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4,最适除草剂筛选浓度为0.8mg/L PPT,建立了最佳的宁杨1号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4株PCR阳性株系。  相似文献   

10.
以肇东紫花苜蓿和Pleven6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结果如下: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肇东苜蓿为MS+2.0mg/L2,4-D+0.5mg/LKT+3%蔗糖,Pleven6为MS+1.5mg/L2,4-D+0.5mg/LKT+3%蔗糖;分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 NAA+3%蔗糖;分化继代培养基:MS+0.3mg/L6-BA+0.1mg/LNAA+0.3mg/LKT+3%蔗糖;生根培养基:1/2MS+0.5mg/LNAA+1.5%蔗糖。两个品种的子叶均较下胚轴分化时间短、分化效率高,肇东苜蓿诱导率和分化率明显高于pleven6苜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两种观赏水草为供试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波(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以叶片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采用MS+6-BA0.5 mg/L (单位下同)+NAA0.2的培养基,芽诱导采用MS+6-BA2.0 +NAA0.05+AD10的培养基,茎尖芽诱导采用MS+6-BA2.0+NAA0.05培养基,继代培养采用MS+6-BA1.0 +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金钱草(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以茎尖为外植体,芽诱导采用MS+6-BA0.5+NAA0.02的培养基,继代培养用MS+6-BA0.5+NAA0.05的培养基,根诱导采用1/2MS+IBA0.5的培养基,上述培养基中均含有30 g/L蔗糖和6g/L琼脂,PH5.6,在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2h/d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培育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2.
以西部沙樱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诱导。结果表明:西部沙樱茎段在2,4-D 0.5 mg/L+6-BA 0.5 mg/L+3%蔗糖+0.6%琼脂(pH 5.75)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1.0 mg/L+3%蔗糖+0.6%琼脂(pH 5.75);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3 mg/L+6-BA 1.0 mg/L+3%蔗糖+0.6%琼脂(pH 5.75),经分化可获得无性系芽,继而产生丛生苗。西部沙樱愈伤诱导及分化的成功为西部沙樱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6-BA+0.5 mg/L 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甜瓜松散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给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等新型的育种技术提供优质材料,以甜瓜成熟叶片为外植体,调节培养基中激素、蔗糖浓度以及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诱导甜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在2,4-D的作用下叶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在MS+0.1 mg/L 6-BA+2.0 mg/L 2,4-D+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可以获得结构松散、质地较软呈黄绿色的愈伤组织;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1.0 mg/L 2,4-D+30 g/L蔗糖,经过3次继代后可以获得生长速度较快,结构松散、质地较硬呈黄绿色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在MS+0.25 mg/L 6-BA+0.25 mg/L 2,4-D+4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胚性化最好,继代5次,可获得结构松散、质地较硬,生长速度较快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月季遗传转化的体细胞胚胎的植株再生率,以月季B103 (Rosa spp.)无菌苗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TDZ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以优化的培养基EB和ET对成熟的月季B103体胚进行再生诱导。结果表明:添加KT的培养基(RK)上的无菌苗全部死亡,添加6-BA (RB)和TDZ(RT)的两组生长正常,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GA33.0 mg/L+6-BA/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pH=5.7。成熟月季体胚在培养基MS+NAA 0.05 mg/L+GA33.0 mg/L+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p H=5.7上诱导分化,30 d内再生出数量最多的正常植株,再生率为20%。ET组分化出丛生状态的子叶,再生率高于20%。本研究表明ET2可诱导月季细胞分化出正常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植物分子育种与基因功能鉴定是建立在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基础上的。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外植体状态、基本培养基类型、外源激素组合与固化剂种类与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行了愈伤组织分化长芽与生根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离体成熟胚比完整种子作外植体愈伤组织出现早、质量优、诱导率高;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上以N6诱导率最高,MS最低;激素组合研究中高羊茅三个品种(SAFari, FirewarⅡ, Barleduc)在无6-BA培养基中,生长激素选择上都是2,4-D优于IAA,2~2.5 mg/L 2,4-D在三个品种中诱导率都在50%以上,而在添加0.5 mg/L 6-BA时诱导率都偏低;固化剂选择上则以Phytagel与Agarose二都最优,Phytagel固化剂最佳诱导浓度为2~4 g/L。分化长芽最佳培养基为MS+0.1 mg/L 2,4-D+0.1 mg/L 6-BA+0.5 mg/L NAA+20 mg/L AgNO3+2%蔗糖+0.6%琼脂,生根壮苗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3%蔗糖+0.3%Phytagel。本研究为高羊茅的高效转基因体系建立与CRISPR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迷迭香叶片为外植体,探索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条件。结果表明:蔗糖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其中以MS+蔗糖50g/L+6-BA0.5mg/L+NAA0.5mg/L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88%;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时,以MS+6-BA1.5mg/L+KT0.5mg/L+NAA0.5mg/L效果较好,再分化率达50%;MS+6-BA0.8mg/L+NAA0.5mg/L诱导不定芽增殖,增殖率可达到300%多;不定芽生根时,MS+NAA0.1mg/L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65%。同时,研究发现,尽管外植体被消毒至无菌,但75%乙醇复合其它灭菌剂共同灭菌时,会导致外植体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8.
小对叶植株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及改良水生植物小对叶,以小对叶(Bacopa monnieri)叶片为外植体,建立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小对叶叶盘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2 mg/L;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1 mg/L。最佳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条件是:外植体预培养2天,侵染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4天和延迟筛选4天,可获得最高转化率21.4%。  相似文献   

19.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mg/L+ 琼脂6g/L + 蔗糖30g/L。继代培养采用MS + 6-BA 0.5mg/L+ NAA0.05mg/L + 琼脂6g/L + 蔗糖30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4MS + 0.1mg/L IBA +琼脂6g/L + 蔗糖30g/L +1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已获得驯化移栽成活的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2.13﹪。  相似文献   

20.
芝麻子叶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为材料,对子叶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以及子叶受体材料对卡那霉素、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天然耐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芝麻子叶基因高频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适宜的诱芽培养基为MS+5.0 mg/L 6-BA+1.0 mg/L IAA+5.0 mg/L AgNO3 +1.0 mg/L ABA+3%蔗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