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牧业》2012,(15):10
<正>口蹄疫病毒有七个没有交叉保护的血清型,并且病毒容易变异,因此该病的防疫一直是养殖企业的难题。近两年的国际OIE数据显示,A型血清型感染率呈迅速上升趋势,2011年全球A型感染率是2010年的3倍,而O型则趋缓。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口蹄疫病毒研究专家赵启祖认为,上述情况与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口蹄疫病毒的流行毒株有明显区域性。根据国际OIE的最新数据,这两年流行的血清型有所变化:A型流行渐广,从2010年仅8.3%  相似文献   

2.
1选择 制定免疫程序必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要以致病原的血清型或菌群类型来选用相宜的疫菌苗,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血清型或菌群,才能起到真正的免疫保护作用。比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有H5、H7等血清型,但目前的H5N2疫苗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较差,基因重组苗H5N1则效果比较好。口蹄疫有多个血清型和亚型,且新的亚型在不断出现,各型间互不交叉保护,目前我国规定强制免疫O型口蹄疫,部分地区则需同时免疫亚洲Ⅰ型。猪链球菌有C、D、E、L、R群,如果本地没有发生或受R群威胁,则可不必接种此疫苗,防止毒株扩散。  相似文献   

3.
<正>1猪口蹄疫猪口蹄疫以防控伊O型为主,但要警惕A型。口蹄疫防控存在病毒血清型多、传播途径多、免疫原性弱等难点。猪口蹄疫仍以免疫预防为主。1.1猪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是用双毒株生产,有O/MYA98/BY/2010株+O/XJ/10-11株,O/GX/09-7株+O/XJ/10-11株,旧猪毒单毒株灭  相似文献   

4.
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简称FMDV)有7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多种亚型。试验证明,非但7个血清型制备的疫苗互相间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不同亚型FMDV制备的疫苗亦不能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人们不得不使用不同亚型的毒株制备针对不同亚型病毒的疫苗。国外目前主要应用灭活疫苗预防和控制口蹄疫。这种灭活疫苗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也不是绝对安全。例如King等报告1981年在英、法等国暴发的口蹄疫很可能就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牛、羊、猪),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病毒已知有7个血清型,分别为A、O、C型,南非1、2、3型和亚洲I型(以下简称亚I型),而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主要为A、O和亚I型。口蹄疫病毒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给该病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免疫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蹄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对哈密市14个乡镇的存栏家畜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们国家新发的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与欧美国家猪伪狂犬病病毒经典毒株(Bartha-K61代表株)从基因型上来说,处于不同的分支,流行毒株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基因型,即基因Ⅱ型,而经典毒株属于基因Ⅰ型;但血清型并没有变化,Bartha株疫苗仍然有一定的保护力。现在,从爆发伪狂犬病的猪身上分离出的毒株来看,毒力普遍很  相似文献   

7.
<正>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免疫失败情况,要了解免疫失败的原因,找到防控的最佳策略。1疫苗1.1要选择与当地流行疫病病原体血清型一致的疫苗有些疫病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如果使用与当地流行疫病病原体血清型不一致的疫苗,就起不到免疫效果,虽然实施了免疫,但也可能发病。免疫前要了解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型,选用与当地流行毒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进行免疫。1.2选用高质量的疫苗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感染牛、羊和猪等偶蹄动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口蹄疫流行地区广泛使用。灭活疫苗中,完整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粒子)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抗原,它的数量和稳定性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同血清型,甚至同型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病毒粒子稳定性不同,146S粒子在一定温度、酸、碱条件下容易分解为五聚体(12S粒子),导致疫苗免疫效力大幅下降。近年来口蹄疫病毒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研究口蹄疫病毒稳定性提高疫苗质量,开发新型口蹄疫空衣壳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蹄疫病毒结构基础、稳定性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为同行了解口蹄疫病毒结构与免疫的关系,评价新型疫苗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骨架,构建了含VP3(58位)和VP1(43、48、137、139、140、141和142位)氨基酸改造的全长克隆.线性化的全长cDNA和T7RNA聚合酶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RT-PCR和乳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拯救病毒遗传稳定,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致病性.用拯救的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28 d后分别用中国谱系、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毒的流行毒攻击,结果均获得了完全保护(16/16).O/HN/93灭活疫苗免疫猪能完全保护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16/16),但不能完全保护(12/16)中国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结果表明基因工程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提高了对中国型猪源谱系病毒的免疫保护,拓展了抗原谱,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0.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O型口蹄疫的流行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缅甸98(MYA98)毒株大流行,在亚洲多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席称为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韩国、越南、日本、俄罗斯、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先后报道出现疫情。口蹄疫O型缅甸98谱系2010变异毒株(O/MYA98/BY/2010株)全病毒灭活疫苗获农业部兽医局临时应急批文,为准确掌握该苗在生产实际中的使用情况,开展了生猪口蹄疫O型疫苗(O/MAY98/BY/2010株)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1周内都没有出现防疫副反应,表明这种苗在生产实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烂斑。1猪口蹄疫特点本病以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为特点。口蹄疫病毒在目前有7种血清型,而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A型次之,其他型不多见。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给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疫苗的型号选择应高度重视。2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分别对120头35日龄仔猪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首次免疫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75日龄二免时,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表明两种疫苗各有其优缺点,对不同日龄段仔猪的免疫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和商品化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0.3 mL/只接种21日龄SPF鸡,3周后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并用2018年-2019年分离的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9.1 log2以上,商品化疫苗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则为6.3 log2以内。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以10~(7.0)EID_(50)的剂量静脉攻毒后,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可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为100%;而商品化疫苗对流行毒株的攻毒保护率仅为40%~60%。说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使免疫鸡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6.
1疫苗本身因素1.1质量不合格即疫苗是不合格的产品,效价不高,不能恰当的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达不到预期免疫效果。如病毒或细菌等抗原成分含量不足,密封或冻干达不到要求,油乳剂疫苗分层;死苗灭活不全,留有残毒。1.2含外源毒或超强毒力是指疫苗生产过程中混入支原体或其他外源病毒。或没有充分脱毒,使鸡群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类似该疾病的临床反应。1.3毒株与病原不符疫苗的血清型或亚型(毒株)与所流行病原体不相吻合。有些疾病有多种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不一定有交叉保护作用。如果所用疫苗血清型跟本地流行疫病血清型不符,就会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免疫方案,将分离到的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毒株制备成灭活疫苗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研究。把采集到的疑似发生新城疫的病鸡肺、气管环等组织经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和增殖,并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毒株的鉴定;用分离到的NDV/Chicken/TC/1/2011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与La Sota疫苗以不同的疫苗组合免疫SPF鸡,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新城疫病毒,其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均为112 R-R-Q-K-R-F117,表现为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与致病指数结果一致。分离株灭活苗组和分离株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高,其次是La 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和La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低。NDV分离株与疫苗株La Sota存在明显抗原性差异,这将对新城疫疫苗的发展和疾病控制策略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口蹄溃烂性疫病与口蹄疫的症状十分相似,都有发烧、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等表现。但在流行性、发生程度、临床表现上又和口蹄疫有一些不同。生产中在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加大免疫剂量的基础上,通过选用不同生产厂家疫苗、重复接种等措施证实,中农威特的缅甸98株口蹄疫疫苗对近几年流行的口蹄溃烂性疫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如果近年发生的口蹄溃烂性疫病就是口蹄疫,那么由于口蹄疫不同型病毒间没有交差免疫性及各型内不同的毒株间的免疫程度不一,单纯使用O型口蹄疫疫苗从理论上根本不通。因此在生产中有必要探索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灭活疫苗临床常见问题主要包括疫苗效果跟踪、免疫程序、免疫空白期与免疫接种时机的确定、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匹配性问题、免疫失败等,为提高免疫效果,必须提高疫苗质量,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确保免疫密度,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不同厂家疫苗对猪O型口蹄疫流行毒株的保护情况,选用当前政府采购的A、B灭活疫苗厂家和C合成肽疫苗厂家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按照农业部推荐免疫程序对试验猪分别进行二次免疫后90天,用OZK/93和O/(XJ/10-11/MYA/98)进行攻毒,观察其各自保护率。结果显示,A、B两个厂家的灭活疫苗对OZK/93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60%、80%,对O/(XJ/10-11/MYA/98)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100%;合成肽疫苗对OZK/93株的保护率为100%,对O/(XJ/10-11/MYA/98)株保护率为60%。说明试验用的3个厂家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对毒株的保护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