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生猪产业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猪肉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由于历史传统,以及多种制约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市生猪产业处于转型时期,需要进行理性思考、科学指导,引导生猪产业有序发展,保证猪肉产品的有效供给及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本文围绕生猪产业的发展展开调研并作出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9月中旬以来,笔者随机走访了四个乡镇的10余个村,走访养殖户20余户,调查6个市场主体,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生猪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其产业的稳定发展和产品的有效供应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而在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中形成的所谓"猪周期",就是猪肉产品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体现。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深,这种波动还在加剧。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快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生猪业,保证我国肉食品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快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生猪产业整体水平,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会宁县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有效避免了猪肉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本文就会宁县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经济新常态下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的生猪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与发展质量,笔者针对当前规模养猪企业与散户并存、国内猪肉价格高于国际猪肉价格、猪肉品质受到较多质疑的业态特征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强化契约意识、明确适用范围、健全发展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注重政策扶持等措施,可有效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与生猪产业升级,达到"保民生、保供给、保生态"的产业发展目标要求,进而实现生猪养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10,(11):43-43
生猪产业是湖北农业的优势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食用安全,湖北省政府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鄂政[2010]52号,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6,(5):142-143
2016年4月18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目的是为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保障猪肉产品有效供给。《规划》分为6部分:生猪生产现状,生猪生产面临的形势,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其中,有五大看点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青海生猪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非瘟爆发后青海省生猪生产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工作座谈及专题研讨的方式,通过分析掌握青海省生猪存栏、养殖规模比例、养殖品种比例、猪肉市场供给来源比例等情况,为青海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及下一步保障猪肉市场供给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稳定猪肉供给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甘肃省由于气候干燥、地广人稀、政策扶持等优势条件成为生猪净调出省份,为保障我国的猪肉供给贡献了甘肃力量。但甘肃省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分布不均、组织形式单一,存在养殖设施落后、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低、管理专业化不高等现实困境。本文在借鉴全国各地生猪产业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甘肃省地广人稀有利于生猪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甘肃省生猪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提高管理水平等应对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猪饲养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养猪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城乡市场供应和农户收入的一件大事。保障猪肉及猪肉制品价格的稳定,是促进养猪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猪肉及猪肉制品市场有效供给及社会稳定的基础。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涉及生猪的饲养、流通、加工、销售及饲料价格、疫病流行等各个环节。文章从多个方面剖析了2000年以来典型几次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特点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健全生猪价格调控机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面临非洲猪瘟疫情、环保等新形势挑战,中国生猪产业的生产、消费结构、猪肉贸易、价格周期等发生深刻变革。能繁母猪产能快速下降,生猪供给偏紧特征明显,生猪价格快速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猪肉进口预期创新高。近期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相继出台17条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生猪生产发展,保障了猪肉供给,猪价涨幅将逐步回落。生猪生产恢复支  相似文献   

11.
王健 《中国猪业》2011,6(10):4-7
猪粮安天下。"十一五"以来,生猪价格两次大幅波动,成为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重要因素,领导关心,消费者关注,生产者担心。生猪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肩负着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稳定市场物价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历史任务。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省在东港市召开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同时稳定猪肉价格。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产销衔接,科学调控猪肉供给。指导猪肉制品加工销售企业与屠宰企业、生猪养殖厂户发展点对点对接。鼓励屠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猪瘟疫情、环保高压政策、禁养限养等多重叠加因素影响下,江西省生猪生产应坚持"疫情防控和肉品供应两手抓、短期产能恢复和产业长远健康发展两促进"的理念,保障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建议尽快制订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生猪产业"价值共创";实施"组合式支持政策",助力生猪产业复产扩产;加强产业链环节间协作,注重全产业链的生物安全系统建设;超前谋划"冷鲜猪肉制品创新和消费方式转型",开展"江西省地方猪肉高质量饮食质量体系"建设;关注生猪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实施"两驱一核"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开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期,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头,出栏量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  相似文献   

15.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是稳定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中最受母猪饲养户拥戴的强农惠农政策。2007年实施以来,对加速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生猪产业技术水平、保障猪肉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猪有效供给的现实困境与市场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猪肉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生猪有效供给却受到要素投入、生产布局、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疫病灾害以及货币供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加剧了生猪生产的脆弱性。生猪市场供求失衡和宏观经济造成了近年生猪价格的异常波动,危害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生猪市场调控应当进一步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产销对接、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努力,以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虽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但对生猪产业威胁巨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疫情早期发现难、预防难、根除难,防控难度极大。种猪场和规模化猪场(以下简称“两场”)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根基和猪肉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严防“两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保障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猪肉市场供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阜新市生猪生产发展、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稳定生猪价格,提出了促进阜新市生猪生产和稳定生猪价格的建议,以期为阜新市生猪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刘艳书会长在题为《养猪产业供给侧改革思考》的报告中就生猪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方向及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他指出,当前的行业现状就消费端而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供给端则表现为粗放、低效、落后的状态。从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环境保护、成本压力等方面来说,整个生猪产业未来将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刘会长指出生猪行业应该从四个方  相似文献   

20.
杨林  何高飞 《中国猪业》2023,18(1):25-29
近年来,在“非洲猪瘟”与“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同时,“猪周期”供需错配导致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且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和产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但国内生猪养殖以分散养殖为主,生产条件较差,使得生猪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严重缺位。为了推进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市场化,提升产业集中度、抵御价格风险、平抑生猪价格波动、享有国际生猪定价话语权,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期货为基础对生猪价格风险治理协同效应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现货市场风险转移的目的,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猪肉有效供给,跳出“猪周期”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