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污灌区土壤的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Cr、Cu、Cd、Pb)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重金属含量减少,经过十几年的污水灌溉,当地的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这说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具有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污灌区土壤的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Cr、Cu、Cd、Pb)元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揭示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重金属含量减少,经过十几年的污水灌溉,当地的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这说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具有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关矿区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矿区河流沿岸土壤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铜、锌、砷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的表明,重金属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和土层加深含量减少,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河流沿岸土壤已经受到很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 700,3 900,4 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
典型地震灾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地震灾区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选取29个农业土壤样品,其中水田土壤分层采样,研究土壤Cd、Cu、Pb、Zn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村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Pb、Cd。区域内耕地土壤平均重金属含量高于非耕地,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非安置点。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在同一土层,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自然水田。土壤Cd为重污染,Cu为轻污染,Zn预警,未受Pb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Zn>Pb。34.48%样点受污染,绝大多数为冲积平原与丘陵交界处安置点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6.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地理信息系统中套合采样方法布置剖面点5个,对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地区各层土壤中Zn、Cd、Cu、Pb、Cr、Ni的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改进了计算重金属迁移率的公式.结果表明,表土层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20cm以下土层的重金属含量,体现强烈的表聚性.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形态分布是不同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交换态Cd、Pb含量明显下降,残渣态Cu、Cd和Pb的比例则明显提高.同一剖面点CA的迁移率明显高于其他元素,而Pb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所有元素迁移的深度均未达到60~80cm.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煤矸山复垦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查明煤矸山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山西省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年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植被类型煤矸山土壤重金属Hg、As、Pb、Cd和Ni污染的生态风险。【结果】(1)从2种复垦地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来看,在20~40 cm土层,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Pb、Hg、As和Ni不同程度偏高,其中Pb最明显,但在0~20 cm土层,2种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CK样地。(2)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单个污染要素看,复垦煤矸山土壤中Hg和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其中Hg属于极强的生态危害,Cd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在0~20 cm土层,GL样地和SL样地污染状况差异较小,但在20~40 cm土层污染程度差异较大;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来看,0~20 cm土层危害程度表现为GLSL;20~40 cm土层为SLGL。【结论】可见,2种复垦样地20~40 cm土层重金属含量高于普通灌草林地,并且Hg和Cd是复垦样地中主要的污染元素;2种复垦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在0~20 cm土层表现为复垦草地高于复垦林地,但在20~40 cm土层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栾城县洨河两岸污灌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Pb、Cd、Cr、Cu和Zn的分布与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Pb、Cd、Cr、Cu和Zn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清灌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污灌土壤重金属Pb、Cd、Cr、Cu和Zn的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清灌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在0~60 cm土层通体变化不大。污灌区小麦籽粒中Cd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清灌区的3.96倍和1.30倍。相比Pb、Cr和Cu元素,Cd和Zn更容易向小麦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西省运煤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340省道沿线不同断面6种重金属(Hg、Cr、Pb、Ni、Cd和As)在沿公路方向、垂直公路方向、不同深度土层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公路方向的3个不同断面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明显,Hg、Pb的污染指数最高,Cd次之,Cr、Ni、As较低.重金属含量与距路基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Pb在土壤中的累积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减少最快,其次是Cr、Ni、As、Cd、Hg,但Pb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0~20 cm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Hg含量与Cr、Pb、As含量,As含量与Cr、Cd、Ni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可能相同,但具体来自何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浦南”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该地区设施菜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除Cd含量超标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各重金属含量因种植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种植第3年出现峰值。较之露地种植,研究区设施菜地各剖面中Cu,Pb,Cd,Cr,As含量均较高,5种重金属中,除Cd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富集在0~20 cm土层中,而Cd主要富集在40~60 cm土层中,因此应重视Cd在土壤剖面的富集及迁移。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单项指数Pi为Cd>Cu>Pb>Cr>As,Pb、Cr、As仍处于清洁水平,随着种植年限增加,Cu含量处于尚清洁水平,而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并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污染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1.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及其整治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通过对太行山前污水灌溉区土壤较高密度的采样和分析,揭示了该污灌区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污水灌溉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乔  段磊  徐中华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78-17580,17675
在对关中盆地典型农灌区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农灌区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陕西省黄土母质背景值,并在土壤剖面上,Cd、Pb和Cr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的增加趋势.Cd、Cr和Pb的优势结合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生物有效态含量为泾惠渠灌区>交口灌区>洛惠渠灌区.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来看,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Pb >Cr,交口灌区和洛惠渠灌区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度,所以进行前期治理和预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2011-2013年,经过3年小区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葡萄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呈现低于清水对照区的趋势,而硝态氮与碱解氮含量却高于清水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Cd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区,而Pb、Cu的含量均低于清水对照区。土壤中重金属有一定的积累现象,但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重金属限量值,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未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葡萄的产量,但对葡萄的品质未产生有利的影响。3年实验中,再生水灌溉区葡萄的重金属含量低于清水灌溉区,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对葡萄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再生水可以用作灌溉用水,但再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的、复杂的,要确保再生水灌溉的安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粮食安全,为探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动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天津市武清区的95个农田表层土,并对样品中Pb、Cu、Cr、Ni、Zn、Cd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探讨2005年和2019年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Ni以外,重金属Pb、Cu、Cr、Zn、Cd和As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污染不断增加。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和As是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2005年和2019年重金属空间特征表明,Cu、Cr、Ni、Zn和A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南部,Pb的高值区呈现面源污染,而Cd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研究区Cu主要受农业施肥的影响,Zn主要受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的双重影响,As、Ni和Cr的污染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Pb归因于交通尾气的排放。研究表明,武清区典型蔬菜种植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以及污水灌溉。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市武清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可为研究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利用对农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的影响,选取宁夏固原市6家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分别采集施用与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样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综合指数评价分析土壤养分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各项重金属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表明施用与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各企业农田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企业土壤环境综合指数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表明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整体环境质量与未施用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土壤各项重金属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论相互印证。土壤养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参考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标准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农田土壤养分由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时的中级(土壤养分综合指数I=53)水平提升到施用后的高级(I=83)水平。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利用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不会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污灌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效应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重金属在土壤污灌条件下的累积效应及风险评价,以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了Cu在不同灌溉土层中的质量分数以及Zn的添加对其累积效应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指标对各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两种污水灌溉下,土壤中Cu和Zn的分布从上到下主要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到土柱底部时几乎都稳定在土壤的背景值水平;与单一处理的污水灌溉相比,复合处理的污水灌溉下土壤各层Cu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同时,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两种污水灌溉会对表层土壤造成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除复合污染灌溉条件下0~10 cm范围内Eir(Cu)为45.13处于中等危害等级外,其余情况下两种污水灌溉对土壤的生态危害程度均在轻微危害程度范围;此外,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两种污水灌溉下Cu和Zn的单因子指数峰值均在第四次灌溉后的0~10 cm土层中出现,最大值达到了2.16,且定期收集的滤液中Cu和Zn的含量依然能够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的要求。因此,利用污水对土壤进行灌溉,灌溉用水中的Zn能促进各层土壤对Cu的累积,且灌溉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情况,同时中短期的污水灌溉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稻田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运移规律及灌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振芳  彭世彰  徐俊增  高晓丽  宋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98-9700,9702
简述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水稻植株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分布和富集,以及土壤重金属运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灌溉导致的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吸收功能等差异,提出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Biogas Slurry Irrigation on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沼液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灌溉方法,分层研究土壤中 Cu、Zn、Pb、Cd、Cr含量的变化。[结果]沼液原液和稀释30倍沼液灌溉都会增加土壤中 Cu、Zn、Pb、Cd、Cr的含量,其中短期内重金属 Cr存在局部超标的可能。沼液灌溉增加了 Cu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降低了 Zn在土壤中向下的迁移速度。[结论]沼液灌溉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在土壤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污染源对水稻土及水稻籽粒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其在水稻中的累积特点,利用3种典型的提取剂对四个不同污染源地区水稻土中As、Cd、Cu、Zn的有效态进行提取,分析不同来源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以土壤参数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自变量,建立各地区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水灌溉源地区土壤中As和Cd的有效态含量较高,矿山废渣源地区土壤中Cu、Zn有效态含量较高。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可以用重金属有效态及土壤参数进行预测,籽实Cd含量可以用Ca Cl2溶液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而籽实As和Cu的含量可以用EDTA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但籽实Zn的预测性较差。四个污染源地区中,污水灌溉源和矿山废渣源地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上海浦东部分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个非污灌的蔬菜园艺场和2个污灌区的蔬菜所含7种重金属进行检测,用国家蔬菜卫生标准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蔬菜园艺场的蔬菜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不同种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含量差异较大,绿叶菜类较其他蔬菜容易富集Cr、Cd、Hg、As,在实验中测出Cr、Cd、Hg、As的含量明显偏高。非污灌区园艺场的蔬菜重金属含量与污灌区菜地蔬菜重金属相比较,各污染指标差异显著。污灌区所采集的9个蔬菜样的Cu、Zn,Ph、Hg、As不超标,Cd、Cr超标率均为100%,其中8个菜样为轻度污染,1个为重污染,蔬菜污染主要与在污灌区种植有关。因此,农田污水灌溉要严格执行灌溉水质标准,禁止盲目灌溉,防止土壤和蔬菜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