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银川地区地下水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总结银川地区地下水监测点的多年水位和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质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对潜水和第一承压水的水位埋深及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潜水水位动态变化受外界影响较大,由于人类的合理调控,盐化水域面积缩小,土壤盐渍化面积减小;承压水的水位动态受开采的影响,集中开采区第一承压水降落漏斗范围扩大,并逐渐引起水化学场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中硝态氮自然衰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磊  王文科  孙亚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50-11751
[目的]研究地下水中硝态氮的自然衰减。[方法]以黄土、粉质粘土、细砂和粉砂为模拟含水层介质,通过密封浸泡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地下水中硝态氮的自然衰减过程。[结果]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总量减少的重要途径,其中以化学还原为主,生物反硝化为辅;在原生态环境(不加化学试剂)条件下,硝态氮总量减少率为25.70%~39.90%,即地下水的自净能力较差,造成了硝态氮的积累;在强化化学还原作用条件下,地下水中硝态氮总量的减少率是原生态环境下的2倍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地下水氮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乔  段磊  徐中华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78-17580,17675
在对关中盆地典型农灌区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农灌区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陕西省黄土母质背景值,并在土壤剖面上,Cd、Pb和Cr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的增加趋势.Cd、Cr和Pb的优势结合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生物有效态含量为泾惠渠灌区>交口灌区>洛惠渠灌区.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来看,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Pb >Cr,交口灌区和洛惠渠灌区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度,所以进行前期治理和预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张亚娟  牛姗姗  孙亚乔  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14-14416
选取陕西境内渭河干流、支流共25个监测断面,对监测断面所取水样中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油类10个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严重的原则,得出渭河流域(陕西段)在西安-咸阳段这一工业和人口密集区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不同种植作物土壤中的Cr、Cu、As、Pb、Zn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As的含量低于陕西和全国的平均值,低于半数土样中Cr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超过半数以上的土样中Cu、Zn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所有土样中Pb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研究分析表明,以国家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研究区土壤未受污染,土壤为清洁,土壤质量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采集旱地、水稻田和基地0~20cm表层土,对不同种植作物土壤中的Cr、Cu、As、Pb、Zn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Cr、Cu、As、Pb、Zn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pH值测定采用Lp115型pH计,土壤污染状况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As的含量低于陕西和全国的平均值,低于半数土样中Cr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超过半数以上的土样中Cu、Zn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所有土样中Pb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分析表明,以国家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研究区土壤未受污染,土壤为清洁,土壤质量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条件,对农产品质量不构成威胁。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相比,可以看出Cu、Zn、Pb3种重金属元素高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Cr、As2种重金属元素低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土壤受到了轻度污染,说明评价标准的不同,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农田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污染现象与土壤利用类型明显相关。土壤中As的含量为玉米地水稻土荒地,Cr、Cu、Zn的含量为玉米地荒地水稻土,Pb的含量为水稻土玉米地荒地。可见,旱地相对水田更易积累重金属元素Cr、Cu、Zn、As。  相似文献   
7.
依据银川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其地下水系统划分为单一潜水和多层结构的潜水———浅层承压水,分析地下水系统中主要离子、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表明,潜水含水层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水质变差,矿化度升高,主要离子的变化特征与矿化度基本一致,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向SO4.Cl-Na.Mg过渡。浅层承压水含水组的地下水质变化特征和潜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关中盆地黄土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采样、室内模拟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黄土包气带中不同深度典型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CaCO_3、氧化物)变化趋势以及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并选取黄土(L_1)和古土壤(S_5)为例,探讨黄土包气带中典型物质成分对氨氮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包气带吸附量的变幅(300~1 100 ug·g~(-1))较解吸量的变幅(100~380 ug·g~(-1))大,其吸附量随深度增加呈波浪下降,解吸量在浅层(-20 m以上)波动较大而在深层稳定;对于不同深度土壤,相邻古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基本均大于黄土,整体而言黄土的平均解吸率比古土壤高8.65%。黄土包气带中物质成分对氨氮的吸附/解吸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有机质和CaCO_3,其与氨氮的吸附/解吸呈正相关,而氧化物的影响较小。因此,不同深度黄土包气带中典型物质成分含量变化是引起氨氮吸附/解吸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消解法和Tessier的5步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韩城燎原矿区高硫煤矸石堆放场不同深度土壤的9种重金属含量和不同赋存形态,并结合重金属分配系数分析了它们的释放迁移能力。结果表明,堆放场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Sn、V、Zn的均值皆超过远离堆放场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以As、Cd、Zn为最显著。在不断接受煤矸石堆放场雨水淋溶释放的酸性水入渗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为:CdZnNiSnPbCuAsCrV。由于受到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的影响,在土壤40—60cm范围内,重金属Cd、Cr、Cu、Ni、Pb、Zn释放迁移能力为最弱。酸性水入渗对As、Cd释放迁移能力影响较小,而对Cd释放迁移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灞桥电厂灰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厂灰水排放对周围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比亚砂土对灰水的碱性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亚砂土和黄土的主要阳离子(K+、Na+、Ca2+、Mg2+)溶出/沉积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亚砂土的主要阳离子均呈溶出状态,使可溶性物质溶失,亚砂土的渗透性得到提高,增加了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风险性;黄土中Na+、Mg2+表现为溶出,而K+、Ca2+则呈现沉积状态;灰水长期排放,易使物质在土壤中沉积,阻塞孔隙,降低土壤导水率,将对土壤的结构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黄土与亚砂土主要阳离子溶出/沉积的主要原因,是土-水系统中物质溶解/沉淀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