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颡鱼俗称黄姑、嘎鱼、黄腊丁等,属鲇形目、鲿科,是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的池塘、湖泊、溪流中最为广泛。近年来,生物学特性、营养素需求、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黄颡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我们简要综述黄颡鱼对各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介绍其营养生态型膨化饲料的配制方法。一、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对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黄颡鱼食性杂偏肉食性,蛋白质是其生长及体增  相似文献   

2.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鱼(Pelteokagrus vachlli).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干支流和湖泊中。常见个体25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1000g。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优质食用鱼。近年来由于该鱼价格高。市场紧俏。导致捕捞过度,江黄颡鱼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江黄颡鱼资源。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又叫江黄颡,属鲇形目、()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生长个体最大的鱼类.2龄体重达150~400g.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为1750g.分布于长江、淮河、珠江及通江的大型湖泊中,为底栖经济鱼类,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对象之一.但是,由于近年来的酷渔滥捕、水域污染等原因,瓦氏黄颡鱼天然资源已极度萎缩,市场上难觅其踪.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 (Richard son) ,俗称嘎牙子、黄姑子、黄腊丁、黄鼓鱼等 ,隶属鲶形目 (Silurforwes)、鱼尝科 (Bagridae)、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Bleeker)。是我国重要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 ,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更为集中。黄颡鱼的种类有瓦氏黄颡鱼 (广东 )、岔尾黄颡鱼 (上海 )、盎塘黄颡鱼 (浙江新昌 )、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 (海南 )、江黄颡鱼、克泽黄颡鱼等。黄颡鱼肉质鲜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每 1 0 0g可食…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中,近年来,由于种苗短缺,黄颡鱼的总产量没有多大提高,故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名江鱼尝、江黄颡鱼等 ,是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常见成体多在 0 15~ 0 4kg ,最大可达 1kg。该鱼肉质特别细嫩 ,味道鲜美无腥味 ,无肌间刺 ,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瓦氏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 ,除黑龙江、青藏高原和台湾外 ,其它地区的河流水系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干、支流和通江湖泊中出产最多 ,其它水系出产较少。长期以来 ,市场销售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 ,上市量有限 ,满足不了消费需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  相似文献   

7.
黄永涛  万松良 《淡水渔业》2005,(Z1):104-106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illi)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嘉陵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亲本的引种、驯化和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臻 《河北渔业》2002,(5):13-14
<正>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erd-son))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颡属,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3龄雄鱼400g以上、雌鱼200g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  相似文献   

9.
黄臻 《河南水产》2003,(2):22-23
瓦氏黄颡鱼分类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属,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中三龄鱼,雄鱼可达400克以上,雌鱼200克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于雌鱼。从长江中收集野生苗种人工养殖情况来看:该鱼比其它品种黄颡鱼容易捕捞,水温15℃以上,三网起捕率在85%以上。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将瓦氏黄颡鱼作为生产品种进行引种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瓦氏黄颡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体形长,胸腹部平坦,尾柄…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彤目,娩科、黄颡鱼属,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黄颡鱼生长速度较快,Ⅰ冬龄即可达性成熟,食性较杂,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由于黄颡鱼在天然水域中繁殖率较低,而且人工滥捕现象严重,自然资源不断衰退,已无法满足日渐扩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江黄颡、鳜鱼、青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黄颡鱼Pseud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又称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重为1750g,自然分布与长江、淮河、珠江及其干流中,为底栖经济鱼类,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的生物学及繁殖和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l)又称嘎牙子,隶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一、黄颡鱼的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黄颡鱼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常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市场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随着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黄颡鱼资源量日趋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几年,湖北、湖南、江苏等南方省份开展了黄颡鱼人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俗称黄鼓鱼、黄腊丁等,分类上属鲶形目、鱼危科,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1].为了探讨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高产技术,课题组于2000年3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西洞庭农场祝丰管理区清水塘鱼场一口3335m2面积的池塘中开展了主养黄颡鱼高产课题研究,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其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天然捕捞量的减少,近年来黄颡鱼人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苗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中,近年来,由于种苗短缺,黄颡鱼的总产量没有多大提高,故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2000年12月我们从繁殖点附近湖泊和干塘的成鱼池塘中收集、挑选黄颡鱼亲鱼820组,其中雌鱼在75g~100g、雄鱼在125g~150g之间。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在培育过程中套养少量的花白鲢,投喂部分野杂鱼和小虾,并配制了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sco(Richardson)]又名黄姑子、黄腊丁、黄鼓鱼等,隶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各在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更为集中。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蛋白质高达 59.00%~ 80.79% )、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大、不易死亡、可鲜活上市、对环境适应性强,是目前国内一个新的名优养殖品种。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市场上黄颡鱼日益走俏,价格居高不下 (30元 /千克 ),且时有脱销。在池塘中套养…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杂交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品种.瓦氏黄颡鱼的上市规格500g/尾以上,养殖周期一般需要3年,雌性则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降低了养殖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本试验希望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不育"或"全雄"的后代,达到群体生长效果好,外形、口感与瓦氏黄颡鱼接近的"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19.
黄臻 《齐鲁渔业》2002,19(11):17-18
瓦氏黄颡鱼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3龄鱼,雄鱼400g以上,雌鱼200g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于雌鱼,通过在长江中收集野生苗种养殖可看到:该鱼还比其它品种黄颡鱼容易捕捞,水温15℃以上,三网起捕率在85%以上。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将其引进并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1衡水市黄颡鱼的养殖历史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名嘎鱼,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沟渠、池塘中均能栖息,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较耐低氧,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驯食配合饵料,抗病能力强。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