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观赏枣     
山东省枣庄市因栽培枣树而得名,是我国主要枣产区之一.枣庄枣树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种,现选有特色的观赏枣树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枣树叶片表皮气孔分布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栽培2个品种的组培苗(骏枣、木枣)和3个品种的嫁接苗(梨枣、狗头枣、掉牙枣),胁迫46 d后取5个品种不同浓度梯度上的叶片,用煮沸法撕取叶片表皮,研究枣树叶片表皮气孔的分布,气孔大小(气孔长度与宽度)、气孔密度与干旱胁迫的关系,及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5个品种枣树叶片气孔密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长度和宽度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在干旱胁迫下气孔大小(长度与宽度)先减小后增大;密度与长度、宽度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枣树及其果实 枣树,在中国的种植史已超过四千年.栽培的枣树源于野生品种经人工选择而成.  相似文献   

4.
枣树是中国独有的乡土树种,由于现有枣树品种大多存在缺陷,生产上迫切需要通过杂交的手段将不同枣树品种的优良性状整合起来,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但是枣树花小,人工去雄易伤害花器官,花量大而坐果率低,存在胚败育现象等问题都制约着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发展.该文综述了枣树开花、花粉萌发、生殖生理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从枣树杂交育种的必要性、杂交方法和亲本选择等方面对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局部隔离法获得的枣树实生后代的性状遗传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目前枣树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和科研环境,以及枣树转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枣树杂交育种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沧蜜1号是以沧州枣树品种资源为材料,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而选育出的枣树新品种。具有果大、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宜加工等特点。2008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沧蜜1号。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创建的枣树矮化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不同品种的枣树和枣树苗的大枣产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院随着栽培时间增长,枣树矮化丰产高效栽培的不同枣树和枣树苗品种产量逐年提高,较传统枣树栽培技术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疆枣树生产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树的生物学特性相对其它作物更适宜新疆的气候、水文、土壤条件。新疆自古就有枣树栽培,已形成一些乡土树种,是枣树的天然适生区。近年来从其他省份引种的枣树品种表现良好,枣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枣产业发展应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枣业是我国独有果业.枣树栽培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种,分布很广.目前,全国枣树栽培有46.67万公顷,其中秦、晋、豫、冀、鲁五大枣区栽培的枣树占总面积的90%.全国栽培的主导枣树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少.  相似文献   

9.
枣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已发展成我国生态经济林的一个优势树种,具有显著地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优良枣品种的选育是发展枣产业的前提,本文就目前枣品种选育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品种选优、实生选种、单株选育、芽变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及生物技术在枣树育种上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枣树叶片叶绿素年变化规律,以甘肃沿黄灌区23个枣树品种为材料,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了枣树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问题。结果表明,在枣树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展叶期(5月10日)到枣晚熟期(10月9日),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而叶绿素a/b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3个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a+b)的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336~4.986、0.798~1.506mg·dm~(-2)和4.134~6.489mg·dm~(-2),a/b的比值为3.306~4.192。所有供试枣树品种中蜂蜜罐枣和晋赞大枣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而新郑早红枣和小梨枣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枣树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P0.05),叶绿素含量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选用不同枣树品种用不同质量浓度氟化氢(50,100,200,300,400 mg/L)进行黑顶病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氟化氢溶液诱导下,4个枣树品种的发病时间依次为:壶瓶枣>郎枣>木枣>赞皇大枣;病情指数大小依次为:壶瓶枣>郎枣>木枣>赞皇大枣;同一枣树品种的发病率随氟化氢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枣是我国的特产果树,结果早、寿命长,容易连年结果,是城乡庭院中很好的绿化树种。盆栽枣树当年就能开花,部份还能够结果,叶小果红,十分美观,能增加生活乐趣。一、品种选择用于盆栽枣树的品种应具备结果早、果实大而奇特、枝形美、树形紧凑等特点。主要品种有龙须枣、茶壶枣、葫芦枣、柿蒂枣和冬枣等。二、上盆时期枣树多为春栽,以春季萌芽前栽植成活率高,华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为  相似文献   

13.
<正>枣树密植栽培技术属于当前较为新型的枣树栽植技术,对枣树产量有所提升。可是,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对于枣树密植栽培技术使用的实际情况而言,技术过于粗放,无法实现理论得出的理想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对枣树密植栽培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并对于常见的病害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慎重选用适栽的枣树品种枣树品种的不同的对于枣树密植栽培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想要更好的实现产量的提高,枣树品种选择需要重视是否属  相似文献   

14.
枣疯病病树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健康枣树与感染枣疯病枣树的光合能力,确定其影响枣树光合特性的主导因子。试验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选择了圆红品种,对感染枣疯病和健康枣树的光合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枣疯病的枣树光合能力远远低于健康树,健康树日间光合速率最大可达到16.1μmol.m-2.s-1,而病树仅为1.1μmol.m-2.s-1。感染枣疯病的枣树光合日变化趋势与健康树基本相同,具有双峰和"午休"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健康枣树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胞间CO2浓度,而病树的光合受制于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枣树在山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近年来.基于农林退耕还林的进行,枣树得到快速发展,鲜食品种更倍受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枣树贮藏技术的进步,发展鲜食品种,满足人民需求事在必行。山西有枣树品种120个之多,其中鲜食品种有30余个,现将主要鲜食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金昌1号是由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李连昌教授于1989年从壶瓶枣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一个枣树优良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金昌1号是干鲜兼用型枣树品种,农十三师农科所于2006年从山西太谷引进种苗300株,定植在农科所实验站枣园。三年来由笔者负责该品种的观察记载工作,与当地品种哈密大枣相比较,将其在哈密区域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枣树异花授粉后可以提高座果率和产量。由于枣花是虫媒花,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授粉,但是,在同一品种枣树周围500米以内没有其他品种或在设施栽培中,则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现将其花粉的采集、贮存与应用介绍如下。1.采集时期枣树的花粉在蕾裂期采集最合适,由于枣树的花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国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和测定仪,以8个不同品种枣树为研究对象,对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等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枣树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表现为:赞皇大枣扁核酸圆脆晋枣鸡心灰枣板枣金丝小枣,在2个峰值时间段之间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均值表现为:赞皇大枣扁核酸晋枣圆脆鸡心枣灰枣板枣金丝小枣;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表现为:圆脆扁核酸灰枣金丝小枣鸡心枣板枣赞皇大枣晋枣;各枣树品种的胞间CO2浓度1 d中出现的最小值各有所不同,但最大值均出现在清早。结论:通过对各枣树品种聚类分析得知,板枣、金丝小枣属于低P_n、低T_r、低WUE品种;扁核酸、赞皇大枣、晋枣属于高P_n、高T_r、低WUE枣树品种;而鸡心、圆脆、灰枣则属于低P_n、高WUE、低T_r枣树品种,更适宜在环塔里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金丝新四号是静海县由山东果树所引进的干鲜兼用的枣树优良品种,该品种果大、品质优、早丰性强、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栽培管理技术简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静海县今后重点发展的枣树品种。现把金丝新四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入口酥枣     
入口酥枣是山东省枣庄市邹坞园艺场在当地脆枣实生苗中发现的一株优良单株,经嫁接繁育培植成功的枣树优良品种,因果实酥脆而得此名,该品种具有“沾化冬枣”酥脆多汁的口味特点,克服了“沾化冬枣”产量低、座果率低的特点,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枣树品种。它具有以下特点:1.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