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福建、浙江等省主要茶叶产区的气象资料,发现高温、干旱是我国茶叶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福鼎市、武夷山市近20年来高温、干旱的发生概率都在80%以上,浙江省乐清市、丽水市、缙云县、云和县、松阳县,江西省兴德县,河南省商城县等茶产区近年来也发生过高温、干旱灾害。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不仅与气候异常有关,还与茶树品种、茶树生长阶段、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有关。通过总结茶叶遭受高温、干旱危害基本状况,分析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方面的受灾因素,提出应对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梁河县山区、半山区面积101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7.5%,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坝少的农业县。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全县境内的山区和半山区,且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900m的高寒山区。梁河县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适宜茶树生长发育,有利于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同时茶叶也是梁河县广大山区、半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源于茶叶,茶叶已成为梁河县山区、半山区的一项优。  相似文献   

3.
梁河县山区、半山区面积101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7.5%,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坝少的农业县。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全县境内的山区和半山区,且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900m的高寒山区。梁河县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适宜茶树生长发育,有利于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同时茶叶也是梁河县广大山区、半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源于茶叶,茶叶已成为梁河县山区、半山区的一项优。  相似文献   

4.
根据宣城地区1981~2010年茶叶产量与气象、土壤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结合宣城全市区域站2012~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筛选出茶叶区划指标为6个气象因子(≥10℃有效积温、3~4月份降水量、3~4月份平均气温、夏季低云量、冬季总云量和干燥度)、3个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及坡度、坡向)和2个土壤因子(土壤质地和土壤pH),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宣城地区茶叶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将宣城地区茶产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宣城地区茶树最适宜区面积61.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0.5%,主要集中海拔高度在193~401 m的山区;茶树适宜区面积6 694.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54.2%;茶树一般适宜区面积5 593.4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45.3%。  相似文献   

5.
茶树早春受冻的原因与防御补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原属亚热带植物,抗寒能力较弱,其能承受的最低温度在-6℃~-16℃,各品种间差异显著。茶树是叶用作物,其3—4月份新梢萌发期极易受“倒春寒”的影响,轻则幼嫩芽叶卷曲、变褐、变焦,茶叶减产;重则茶树生长势衰落,枝枯叶落,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发名优茶,大量种植早发品种,而早发品种受寒害影响尤为严重,以杭州为例,受2006年3月14日低温天气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索优化茶园施肥技术模式,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对茶树施肥时间、施肥深度、施肥次数、施肥比例、施肥量及肥料种类搭配施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找到茶园优质高效的施肥技术模式,为茶园化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撑。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茶树品种为白毫早,树龄为14年。试验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信阳市浉河区祥云茶叶合作社、青云茶叶合作社茶园进行,  相似文献   

7.
茶树良种生态栽培技术实施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是安徽省黄山市,安徽省的第一产茶县就是歙县。歙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委等与茶叶生产相关的部门,加大对茶树良种及其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本文就从歙县茶树良种生态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出发,浅谈茶树良种生态栽培技术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茶树病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茶叶的病原菌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水城县主要茶园产区带病斑的茶树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病害有4种,分别为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新煤病和茶饼病,为茶树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助力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9.
茶树安全越冬防护技术可有效解决我省茶叶产区冬季寒冷,干旱和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茶树越冬易造成冻害而减产的问题,对促进茶叶稳产优质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大茶树移栽建园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北方茶叶产区快速成园、快速见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树病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茶叶的病原菌,为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水城县主要茶园产区带病斑的茶树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病害有4种,分别为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新煤病和茶饼病。  相似文献   

12.
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基础。南郑做为陕西省茶叶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引进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栽培、观察对比,优选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主导品种,为全县良种茶园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紫娟是1985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茶园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中发现的1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因该茶树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据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该茶树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宜在海拔800~2000m,年平均温度15℃,土壤pH值4.5~5.5,绝对最低温度-5℃以上,适种云南大叶茶的地区进行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移栽期  相似文献   

14.
天王星2.5%乳油是美国富美实(FMC)公司独家生产的高效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是世界茶叶产区知名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的杀虫/杀螨剂之一. 一、优异杀虫效果 天王星是公认的防效最好的茶树杀虫/杀螨剂,目前还没有一种杀虫剂单用能达到天王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茶叶质量安全的角度,调查总结了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症状与害状、发生特点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为茶叶产区更好地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茶树是喜镁植物,每生产200公斤鲜茶叶,需吸收镁1公斤以上。土壤缺镁,不仅影响茶叶高产,而且造成茶叶品质下降。 一、茶树缺镁的症状:典型症状是黄叶病(生理病害)。其症状多出现在茶树幼芽、嫩叶大量萌发生长时期。首先从茶树下部叶片发生,叶绿和叶尖开始褪绿发黄,然后黄色向叶片中部及基部扩展,再渐渐发展到植株中上部叶片。最初,叶片的叶脉还保持绿色,仅叶肉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甚至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气候温和,日照适宜,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超过1 560毫米,有着优越的宜茶自然条件.茶区约有茶园面积7.5万公顷.目前茶区内茶园有近70%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的,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300~750米之间,有性系茶树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占87%以上.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名优茶的比重日渐提高,这种茶树年龄结构和品种结构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茶业发展趋势,亟待调整.特别是在三峡库区茶叶生产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前提下,茶树嫁接就是迅速改造茶树品种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菌大豆(T3)、茶树-接种根瘤菌大豆(T4)4个处理,以单作茶树为对照(CK),探究不同...  相似文献   

19.
茶叶生产的适宜区域和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原产于我国,早在四千年前,我国就发现了茶并加以利用了。公元前五十多年,已有茶叶商品的记载。秦汉以来,茶叶生产和饮茶风尚不断兴起,到了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长江南北,奠定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茶叶     
日本的茶叶产区分布于南半部,年温为13℃,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茶树多种植于山谷地带和台地上,坡地茶园约占60%。1990年全国茶园面积为5.8万公顷,其中生产绿茶的茶园为5.2万公顷,产绿茶近9万吨,平均产量为1725公斤/公顷,年生产红茶仅3吨。日本的绿茶分玉露、覆下茶、碾茶、煎茶、玉绿茶和粗茶六种。1990年产煎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