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得到具有较强抗虫性的新的芥菜种质资源,用农杆菌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芥菜,获得了Kan抗性植株。经PCR扩增、PCR-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分析,转化再生植株大部分呈阳性,而非转化的再生植株均为阴性,证明CpTI基因已存在于芥菜基因组中。在室内进行了喂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芥菜抗虫性明显高于对照,转基因植株之间存在抗虫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简称CpTI)基因导入花椰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中。卡那霉素(Kanamycin,简称Kan)的筛选浓度为15mg/L,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羧苄青霉素(Carbencillin,简称Carb),浓度为500mg/L。对所获得的14株Kan抗性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有8株为阳性;对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明CpTI基因已被整合到花椰菜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抗虫基因(CpTI)辣椒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辣椒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比较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较高分化频率的再生系统。有农杆菌介导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辣椒。在筛选培养基上获得抗性植株,经Southern斑点杂交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及其后代抗虫性筛选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转入水稻愈伤组织中,经过抗生素筛选得到了再生植株。我们用这些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分蘖茎段对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进行室内喂养,通过比较虫体死亡率及虫体生长长度,测定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的抗虫性。1997-1999年共进行3个世代5次的室内测定。从121株F0代转基因植株中选出抗虫性较好的植株15株。从F1代的15个株系中,又筛选出了7个株系40个单株;在F2代的14个株系中共选出37株抗虫效果表现较好的植株。对37株中的19株进行了分子检测(PCR扩增),从中检测出5份材料为纯合体,14份材料有分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富内喂养玉米螟并进行抗虫测定的方法是可行的;抗虫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再生植株中已经获得表达并且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5.
抗真菌三价载体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真菌蛋白的葡聚糖酶(Glu)基因、几丁质酶(Chi)基因和萝卜抗真菌蛋白(Rs-AFP2)基因构建的三价表达载体(GCR)转化辣椒,经PCR、PCR-Southern blotting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植株基因组DNA中.对辣椒离体子叶进行辣椒疫病病菌抗病性检测,证明转基因辣椒离体子叶对疫病有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双抗TMV CMV辣椒转基因工程植株的再生及抗病毒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在已构建TMVcp和CMVcp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建立辣椒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的基础上,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转化辣椒栽培品种:农大40及湘研一号,对获得的52株抗卡 那霉素再生植株进行点杂交鉴定及PCR检测,点杂交获得16株TMV和CMVcp基因同时表 现阳性的植株,PCR检测发现有2株为假阳性。进一步温室攻毒试验表明,有7株转基因辣椒植 株对TMV和CMV同时表现免疫。  相似文献   

7.
转CP基因线辣椒对CMV的抗病性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转化 CMV外壳蛋白基因 ( CP基因 )的线辣椒 ( Capsicum annuum var. longunt)为试材 ,系统研究了 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组分和表达特点。摩擦接种黄瓜花叶病毒 ( CMV,浓度 2 0μg/ ml)后 ,转基因线辣椒显症延迟 4~ 1 0 d,显症率和严重度大幅减低 ,仅部分植株表现轻度花叶。接种叶片上 CMV侵入位点数目比未转化对照品种减少 6 7.0 %~ 86 .4 %。接种后第 9天 ,转基因株系接种叶中 CMV含量仅为未转化对照的32 .4 %~ 37.3%。病毒由接种叶向邻叶转出始期 ,比未转化对照晚 9~ 1 5h。接种后 3d,转基因株系 1 6— 1 3的未接种叶中未能检出 CMV,而同期未转化对照已有 4片邻叶检出了 CMV。接种后 6 d,1 6— 1 3仅上下位相邻叶检出了 CMV,此时对照已全株带毒。转基因株系接种后 6 d,整株 CMV含量为未转化对照的 4 2 .5%。这表明线辣椒 CP基因介导的抗病性是多组分的 ,包括对病毒的抗侵入、抗扩展和抗增殖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叶盘法以质粒PBLGC为介导转化烟草的3个品种。经Kan抗性筛选获得的119株转化的烟草再生植株分别以启动子CaMV35S、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检测,分别获得91、72、47株阳性植株。其中,同时具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植株有36株。对部分转化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与植物品种、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有关。又对4株转基因植株后代(T1)进行了PCR、PCR—Southern杂交,结果发现,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已经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但二者的遗传传递率不同,β—1,3-葡聚糖酶基因似乎比几丁质酶基因更易于传递。另外,对转化植株T0代几丁质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活力显著增强,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植株内切几丁质酶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lucose oxidase,GO)转入玉米自交系,并对转化后代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授粉后15~20h为最佳外缘基因导入时间段,最适合的转化质粒DNA浓度为100μg·mL-1。转化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244株,PCR阳性植株13株,对转化的D0代PCR阳性植株的抗病性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部分转化植株的抗玉米大斑病能力有所提高,其中3株表现高抗。研究为探索大众化玉米转基因和培育抗病玉米自交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辣椒的抗真菌种质资源,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GAFP的c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FP,并导入遵椒1号辣椒。转化后再生的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GAFP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得到了GAFP基因转化遵椒1号辣椒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