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来,我国棉花抗棉铃虫研究在抗性鉴定、机制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选育了中棉所21号、华锦101等抗虫品种。转基因技术与常规方法的结合,使抗棉铃虫育种有了突破,中12抗虫系、N2、抗杂5号、苏棉6号×抗虫棉、泗棉3号×抗虫棉等抗虫品系(组合)在试验示范中表现较好。近期的育种目标应进一步提高对棉铃虫的抗性,减少农药投入50~60%而不影响产量。在策略上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生化抗虫物质的机理及遗传规律,加快抗虫基因的转育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棉铃虫性鉴定是转基因抗虫棉区域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比较了2016―2020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的248个棉花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及变化趋势.参试品种(系)的2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3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平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对棉铃虫抗性在抗及以上的参试棉花品种(系)占97.18%.中熟常规、中...  相似文献   

3.
泗抗1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耐盐碱中早熟转基因棉花新品种。2001~2002年通过江苏省抗棉铃虫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通过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进入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昆虫的种群变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变动规律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对照相比,抗棉铃虫、红铃虫效果明显,百株棉铃虫幼虫比对照减少86.6%,蕾铃被害率减少85.0%,红铃虫虫花率和青铃为害率分别减少90.18%、73.9%,对玉米螟、斜纹衣蛾及棉花卷叶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棉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无控制作用,甚至有上升趋势;对棉田天敌种群影响不明显。认为在种植慈抗杂3号等抗虫棉时,要谨防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防治时应避免使用强烈的广谱杀虫剂,以保护天敌,同时做好棉田害虫监测,当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复配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三个转Bt基因棉品种田间抗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罩笼接棉铃虫蛾试验表明,转Bt基因棉较常规品种盐棉48具有较好的抗棉铃虫效果。在百株卵量均为800粒以上的情况下,12天后97—1和97—2的百株残虫量明显低于三代防治指标15~25头;而盐棉48百株残虫量达70头,远高于防治指标,仍需化学防治来控制其为害。此外,还考察了在自然虫源状况下,各品种上蚜虫、棉卷叶虫和棉造桥虫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了转基因棉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种群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研究了北方棉区平作和麦套春棉治虫与不治虫共四种类型棉田的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平作春棉的始卵期较麦套春棉提早3~5d,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后者的终卵期较前者推迟10~15d;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杯不治虫的百株累计总卵量分别增加了151.4%和160.7%,百株累计总幼虫量则分别增加了205.1%和280.8%。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不治虫二、三、四代棉铃虫卵及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增加了200.0%、110.0%和675.0%及148.0%、247.5%和8.5%,麦套春棉则增加了36,1%,38.9%和95.8%及64.4%、369.0%和31.6%;无论哪种类型的棉田,棉铃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的百株累计量均呈逐代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宁陵是豫东地区的主产棉县,进入90年代以来,棉铃虫严重发生,成了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障碍。自1994年起,从中棉所引进试验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29、30,共示范种植85hm2,当年平均单产8895kg·hm-2,高产地块单产1380kg·hm-2,减少防治药费60%~80%;1995年推广示范46667hm2,平均单产945kg·hm-2,减少防治药费60%,产量比常规棉略低;1996年试种23333hm2,平均单产9375kg,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顶尖7%,但田间表现长势不整齐,比常…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在新疆的应用表现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王波  孔宪辉 《中国棉花》2001,28(6):28-29
近年来 Bt转基因抗虫棉 (简称抗虫棉 )在新疆种植的总体表现状况良好。抗虫棉可减少防治棉铃虫农药和人工的投入 ,减轻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棉铃虫重发区种植具有抗虫、增产、节本、增效的积极作用 ,但在生产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抗虫棉在生产上的表现在新疆棉铃虫发生重的地区种植抗虫棉 ,其抗虫性表现良好 ,抗虫能力均在 80 %以上。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时期一般不需药剂防治。由于棉花生育后期抗虫棉抗虫性有所下降 ,当三、四代棉铃虫严重发生时 ,个别虫量大 ,受害重的棉田还需药剂防治 1次。据调查 ,抗虫棉…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琳琅满目的新农药品种,为了摸索和筛选防治棉铃虫,特别是高龄幼虫效果良好的新农药品种,受江西省植保站和九江市植保站的委托,我站挑选了目前市场上有代表性的11种防治棉铃虫的复配新农药,进行了对比试验。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和防治对象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防治对象是4代棉铃虫,虫龄在2~5龄,以2~4龄为主。1.2环境条件试验在艾城东门棉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栽培条件一致,棉花长势中等,为了保证有足够虫源,试验前20天内没有施过任何药剂。2试验设计与安排2.1供试药剂及浓度处理①44%多虫清833倍,瑞士汽…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系棉花抗红铃虫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网室微区接虫鉴定和大田不治红铃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Bt系棉花除高抗棉铃虫外,对我国南方棉区主要害虫之一的红铃虫也具有强的抗性,其虫花率和子害率均显著低于参试的10个品系(种),是宝贵的抗鳞翅目害虫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多虫净是江苏省连云港华怡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新药剂,为明确其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1998年在四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和室内药效试验。1试验方法1.1田间不同用量试验试验在盐城市南洋镇新洋村进行,棉花品种为苏棉9号,长势平衡,...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GK19在湖北植棉区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K1 9系“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项目中综合性状突出的 1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 ,1 995~ 1 997年由沙洋农场农科所完成田间选育工作 ,1 998~1 999年在两轮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863”联试暨湖北省抗虫棉区试中 ,皮棉产量第一 ,抗病虫性稳定 ,1 999年在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安排下 ,在天门、荆州、襄樊、黄岗、荆门等本省主产棉区示范种植1 0 0 0 hm2 ,表现出抗棉铃虫性强 ,抗枯萎耐黄萎病性好 ,产量高 ,纤维品质优 ,经济效益显著 ,深受广大棉农欢迎。1 抗虫表现1 999年本省棉铃虫大发生 ,三至五代棉铃虫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为 38.7、41 4.7、…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天敌的增殖、保护和利用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北方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只要增殖、保护、利用的好,自然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可达8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30%~50%。生物防治是棉铃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生防技术的实施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及大面积示范试验评价了32%克虫净乳油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结果表明,32%克虫净乳油具有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保顶、保蕾效果好及防治成本低等特点,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理想替代农药品种,适宜于南北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合松  张四  高峰 《中国棉花》2005,32(3):33-34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都是转基因抗虫棉 ,主要抗鳞翅目害虫 ,如棉铃虫等 ,对非鳞翅目害虫无抗性 ,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 ,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鳞翅目害虫 (棉铃虫 )的抗性 ,也只在苗期 ( 1、 2代棉铃虫 )抗性良好 ,3代及 3代以后抗性明显下降。对抗虫棉主要害虫的防治要遵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1生态防治1 .1种植玉米诱集成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 ,可于 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96~1998 三年对比调查结果表明, 转 Bt 基因抗虫棉晋棉 26 号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 子棉含虫量和棉子被害均比普通棉品种减少80.5% ~96.5% , 红花率减少61.4% ~75.5% 。  相似文献   

17.
棉田施磷量对棉铃虫落卵量及其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棉田施磷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关系到棉铃虫幼虫对棉株的危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增施P_2O_5可便棉株幼嫩组织中全磷含量增加,施135kg·hm_(-2)P_2O_5可比对照(不施磷)二代减少田间落卵40%,三代减少田间落卵59%,棉铃虫的食物利用率增高,粗生长效率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可减少田间损失量  相似文献   

18.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品种来源1 996年从中棉所种质资源圃 95 - 1材料中系统选育 ,当年到海南加代 ,选系 961 0 2 7,1 997年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入选系 961 0 2 7进行抗虫基因 ( Bt Cp TI)转育 ,当年海南加代 ,并涂硫酸卡那霉素改良溶液 ,进行抗虫性鉴定 ,决选抗棉铃虫系为 75 92 2 1 ( SGK-中 2 7) ,1 998~ 1 999年参加中棉所麦田晚春播品种比较试验 ,2 0 0 0~2 0 0 1年参加黄河流域麦套棉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并且参加国家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展示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3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证书 ,同年通过全国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铃虫在本地各植棉县(市)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现在已基本摸清了棉铃虫在本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1 棉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棉铃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一、二代世代间明显,三、四代各虫态并存,重叠现象十分严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一代成虫期为6月中至7月上中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卵期5~9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种群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棉铃虫1~3代以不同寄主为食料对其各虫态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棉铃虫与各虫态种群增长、发育历期关系密切,而与个体发育进度不明显,各世代发生周期不整齐是各代种群个体发育进度相差显著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