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质家具出口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1996-2015年中国与15个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伙伴的木质家具出口数据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增加几乎完全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集约边际与目的地市场规模和多边阻力呈正相关,与可变贸易成本和相对劳动生产率负相关;加入世贸组织对集约边际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文中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木质家具贸易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文中运用2002—2016年中国对20个国家(地区)木制家具出口贸易数据,引入制度距离作为变量,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制度距离对于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对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别的制度距离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潜力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对西班牙、比利时和菲律宾等属于“潜力巨大型”,而对英国和德国等属于“潜力开拓型”。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全球性贸易持续低迷,国际木材加工产品市场萎缩。美国是我国木材加工产品的重要国际市场,由于越南等生产的木质家具以低价优势抢占美国市场,使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家具数量和金额同时减少,其中出口金额更是大幅度减少。如上半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木质家具4485.82万件,比去年同期下降9.91%,出口金额2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同时,越南木质家具以低价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如6月份,以意大利卧室家具每件平均价的14.46%单价成为我国卧室家具第一大进口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积极作用日益显著,欧盟越来越重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关系。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之一,目前正积极开展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文中以2009年金融危机结束和2014年欧盟开始对接“一带一路”为时间节点,将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2016年这一段时间分为3个阶段,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法国贸易波动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中国木质家具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力,并且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法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根据实证结果,针对如何在“一带一路”与欧盟对接这一背景下更好地与法国开展木质家具贸易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前10个月,广东省房地产升温,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8 899.47万m3,同比增长30.6%.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为木材及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使今年前10个月无论是木材还是木质家具等的进口量都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木材加工产品出口不容乐观,由于在国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国际木材加工产品市场萎缩,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他们设置各种经济壁垒持续对我国木材加工产品贸易进行打压;越南等国对木材加工业采取各种优惠的政策吸引我国等众多木材加工企业迁入越南,尤其是他们的家具以低成本优势乘机抢占市场,对广东木质家具出口影响较大,胶合板尤其是实木复合地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出口数量继续出现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木质家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出口市场集中度指数、出口市场多样性指数、出口市场均匀度指数,文中对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出口市场多元化正在形成,出口市场均匀度不断提高。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联合国统计署2002-2010年的贸易数据, 运用CMS模型对中国出口美国木质林产品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出口美国木质林产品增长的主要因素, 结构效应则是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波动的最主要动因, 交叉效应作用不明显; 2008-2010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及主要国家对美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 这也体现在增长效应对各国出口显著的抑制作用上。  相似文献   

9.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占有率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对中国主要出口林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四种林化产品的RCA指标值均较高,但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出口占有率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来看,中国四种林化产品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19-24
基于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分析了2010—2018年中国与老挝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结合双边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MS指数、RCA指数、RSCA指数、CA指数、TC指数、GL指数及TCI指数等指标,从竞争性与互补性2个层面对中国与老挝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关系进行系统的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老挝木质林产品贸易在过去的多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双边贸易结构稳定,老挝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中国与老挝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但互补性更加突出,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双边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法采伐及相关木材贸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木质家具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中最重要的产品,同时出口欧洲的份额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尽职调查法案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木质家具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笔者简述了欧盟尽职调查法案的出台背景、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与欧洲联盟的木质家具贸易现状,探讨了尽职调查法案实施后对我国木质家具贸易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政策,在应对当前困境的同时以促进我国木质家具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蒙俄经济走廊视域下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概述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蒙古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进口和出口2个方面对2006—2015年中俄和中蒙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产业内贸易水平正在逐年增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总体偏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和中蒙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市场,但近年来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增幅日益减小。文中选取2000-2015年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利用三元边际模型分析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增长模式。结果表明,在2000-2015年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的出口增长驱动因素中,出口数量始终是最主要的。为刺激中国对东北亚地区木质林产品出口再增长,应加强国内森林认证体系的发展,坚持林产企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数量价格双驱动"的出口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木质林产品自1992年以来出口增长幅度很大。CMS模型测算结果表明, 竞争力效应是出口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产品结构效应影响很小, 市场结构效应出现负数, 交叉效应有所提高。提高竞争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是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林业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文中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6—2015年中国与亚太主要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亚太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较弱,但与其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应积极加快木质林产品结构转型,提升产品质量以增强竞争力,并利用贸易互补性扩大与亚太主要国家的林产品贸易规模,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陈画 《国际木业》2006,36(10):54-54
越南:目前越南大约有1200家公司从事着木制家具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其中有300家从事室内家具、室外家具、精致细木工家具,其他材料制家具,以及人造板材的出口贸易活动。近来越南在木制家具出口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层面对中国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经贸联系也在逐年增强。中国应继续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实现区域林产品贸易和产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采用Khandelwal提出的Nested-Logit模型测度2001—2015年中国等15个主要林产品贸易强国的出口林产品质量指数,随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出口林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出口林产品质量发展态势相对一致,总体呈现为稳步增长;发达国家出口林产品质量发展趋势分化明显,存在缓慢增长、小幅波动、缓慢下降等几种态势;国家间出口林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出口林产品质量受技术水平和出口规模影响更为显著,发达国家受出口国国际贸易自由度和出口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为显著。中国木材加工企业应通过紧跟国内消费需求、谋求国际市场多元化、重视设备技术提升等手段提升木质林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实现差异化的国际竞争战略,进而谋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高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224-228
采用结构性风险评价指标(Structural Risk Evaluation Index,简称SREI)分析我国2012年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结果显示: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是木质林产品的主要市场;木家具、纸和纸制品的产品集中度最高,为52.34%;锯材、单板、特形材和松香4种产品对外贸易表现为低度风险,但出口额占整个林产品出口额比重较低,为2.08%。木制品、木家具、纸和纸制品对外贸易表现为高度风险,3种产品的出口额占整个林产品出口总额较高,为60.77%。最后针对中国对外林产品贸易很容易遭受进口国的贸易壁垒影响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2-2014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总值增长37.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94%;而原木进口总值增长25.6倍,年均增长率为15.89%。原木进口与木质林产品出口存在相同的增长趋势。文中以原木进口总值和木质林产品出口总值数据为基础建立VECM模型,并通过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证明,中国原木进口与林产品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原木进口显著推动了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但原木的供应不足也将制约林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缓解原木供求矛盾和优化林产品出口结构成为推动林产品贸易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